古诗三首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长河里,诗歌是一朵璀璨的浪花:她既有山水田园的水流潺潺,空谷幽香,她又有斩不断的离情别绪,婉转悲凉,她更有冷月边关的慷慨悲壮,荡气回肠,她还有诉不完的切切思念,炽烈绵长。这节课,就让我们在诗歌的海洋里一起徜徉吧!寒食(唐)韩翃hóng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105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小链接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生字学习sùgōnghòuzhāngyíngmòyāqī宫侯素章盈脉栖鸦笔顺学习汉字形体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宫素章盈侯脉栖鸦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①寒食: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③御柳:皇常御花园里的柳树。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④汉官:这里用汉朝皇官来指唐利皇官。⑤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⑥五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阅读理解学习“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无处不飞花”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眼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试着用上面的方法自己串讲“寒食东风御柳斜”的句意。诗中以轻烟引起人们联想到五侯的特权,借此暗讽了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弊政。因为,寒食节普天之下禁烟火,独有贵戚宠宦能得到恩准燃烛。学习“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句写白昼,三、四句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第二课时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其余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传说》《白蛇传》),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迢迢牵牛星新课导入《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jiǎozhuózhùmò①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迢迢,遥远。②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③擢:伸出,抽出。④素:白皙的。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⑤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⑥机杼:织机的梭子。⑦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⑧零:落下。⑨盈盈:形容清澈。⑩脉脉:迢迢:写星空的距离,远。皎皎:写星的光辉,亮。纤纤:写手的形状,秀美。札札: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盈盈:写水的形态,清且浅。脉脉:写人的神情,含情。借助注解、工具书,体会特殊结构词语的运用。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在清浅的银河两岸,织女隔河望向牛郎,表达深深的思念。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虽然只相隔了--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阅读理解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情态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布机上却织不出布匹,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阅读理解本诗抒写了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苦,突出表现了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东汉时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背诵古诗,体会诗歌的情感。板书设计迢迢牵牛星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第三课时十五夜望月(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字仲初,唐朝诗人。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名篇如《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渡辽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①十五夜:②中庭: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即庭中,庭院中。③地白: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地白:银白的地面→白树栖鸦:鸦雀栖树→静冷露:飘洒的冷露→冷清桂花:飘香的桂花→香、美仔细阅读,摘录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阅读理解一幅安静、凄清的秋夜景色,为秋思创造伤感的氛围。从以上景物描写概括诗歌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孤独寂寞,对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结合景物意境揣摩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地白”:给人予积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从侧面突出了月色皎洁。诗人写望月,却没有写到月光,从何处体现?“树栖鸦”从听觉还是视觉来写?写鸦雀有什么作用?既是听觉也有视觉,烘托夜的寂静,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用寒意、清冷烘托诗人寂寞凄清的心理。“冷露无声湿桂花”蕴含怎样的情感?第四句中的“落”换成“在”好吗?讨论:不好。“落”写出了愁思随着月光的泻落从上而下,富有动感,形象新颖,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课外延伸搜集与“委婉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张籍板书设计景→境→情银白的地面安静孤独寂寞皎洁的月色凄清对亲人的熟睡的鸦雀伤感的深切思念飘洒的冷露秋色夜景芳香的桂花宫殿朴素章节轻盈栖息乌鸦sùgōngzhāngyāqī课后练习一、给加点的字标上正确的拼音。yíng二、比一比,再组词。素()章()系()障()栖()鸦()洒()讶()素白系列章节障碍栖息洒水乌鸦惊讶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