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经济与近代社会变迁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迁的社会,这个大变迁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进入中国而引起的。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下,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慢慢形成,城市近代化趋势慢慢加强。城乡关系也由传统的格局慢慢地趋向近代化。一、自然经济自然经济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没有商品交换。它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二、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1.纺织分离。洋纱的大量进口打击了中国的手纺业。由于廉价洋纱涌入各地,呈现了土纱价高、洋纱便宜,许多地方农民用棉花纺土纱已“无利可图”,“用洋纱织布就比用中国人自纺的纱合算了”。于是一些通商口岸手工纺纱几乎停止了。2.耕织分离。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则为耕与织的分离,即洋布代替土布的过程。这一过程比洋纱代替土纱的过程缓慢得多,主要是因为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作用3.家庭手工业的破产及其他手工业的破产。洋布进口不断增加,洋布以低廉的价格逐渐代替土布,由城市一些达官贵人们穿用而逐步发展为城乡广大群众也穿用了。这样,家庭手织业遭到破坏,使手织业逐步与农业分离了。4.农产品商品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大量掠夺中国的农产品。使中国迅速扩种经济作物如:茶、棉、丝、大豆、桐油等,并有大量产品作为商品被外国掠夺。由于经济作物的扩种,出现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商品粮食的需求量增加,进一步促进粮食的商品化。粮食商品化是自然经济解体的重要标志。农产品的商品化使中国农业被迫接近世界市场,使农业发展的命运日益受外国资本主义的支配,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开始有所发展。三、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在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中,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相应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形成这样四个层次:一是在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的解体速度较快、范围较大,社会各阶层对洋纱和洋布的认可度比较高,许多地方的纺车和织机基本被闲置,农业生产与市场发生了更多的联系,以至出现了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的手工业。二是中部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高,仅次于沿海地区,购买洋纱和洋布的农民不在少数,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沿江的几个大中城市被开放为商埠,外国商品输入该地区的数量大增,土布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三是在内地的广大城乡,自然经济的解体在时间上要晚得多,大约到19世纪80年代,洋纱洋布仅有少量输入到内地,并没有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四是边远、偏远的地区或山区,外国商品的输入就更少,仅是少数富裕阶层得到少量洋布等外国商品并作为奢侈品,自然经济结构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冲击。但从总体上看,自然经济解体的趋势依然不可阻挡地在中国农村发展着。同时,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极不彻底并具有反复性。因为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方面破坏着中国的自然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扶植着封建势力,使封建土地制度和地租剥削长期存在,严重栓桔生产力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增长。由于自然经济解体又主要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造成,所以侵略势力一旦发生变化,自然经济结构又会恢复。中国的农业和农民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漩涡,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上的风吹草动往往直接影响着中国农民的生产和命运。2)农产品的商品化决定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影响着农村的商品市场出现新的格局、新的商品结构。传统商品市场以粮食、棉、盐等为的商品结构在逐步改变。3)产生了大量剩余的农业人口,除商品性农业生产、商品性手工业生产、开荒性农业和都市工业消解一部分以外,仍然有绝大部分的剩余劳动力没有出路。大量的农村人口被迫离开本土农村,成为都市产业工人、商业职员或部分自由职业或移民垦荒性农业或游民无产者,或加入各种秘密结社,或加入匪盗。4)农业生产规模的日趋缩小:由于自然自然经济的解体,兄弟分析离居,加之一部分人离村,造成了中国近代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传统农业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使得生产规模变小,这也是近代农业投入较小的一个原因;由于大量过剩的农业人口,地主为获取更高的地租,为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往往出租更小块的土地,使较多的人口能够租到土地。四、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是历史的进步。自然经济的解体必然冲击封建制度,有利于瓦解晚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然经济的解体也使中国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发生巨大变化。一、乡村向城市化发展中国乡村传统经济的解体,导致农村经济近代化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最终引起乡村城市化,导致了乡村城市化加快,城镇以及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内地,一部分乡村由于获得了开矿设厂,通商开埠的境遇,慢慢的发展成为各种类型的城市。如山东省的烟台,青岛,威海等地,由于开埠而逐渐变为城市。江西安源由于开采煤矿,集结了几万矿工和商民,形成数里长街,人称“小南京”。1796-1802年,松江,苏州,滦州,代州四个州府共辖有城镇235个,1875-1908年增加为341个。自然经济的解体,城乡手工业者的破产,致使许多人失业,而此时又兴起了许多工厂,码头,商埠,这些闲散劳动力为谋生而涌向这些地方,必然导致了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城镇人口的增加,也意味着城市的需求的增大。因为城市人的物质生活需要,特别是食物来源主要取决于农村的供应。相对应的农村的农产品在很大部分上要供应于城市,农产品的作用就不简单的只满足于农民自己,而要销售给城市人,从而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所以,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不但使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而且加速了农产品向商品化发展,再加上通商口岸的阶梯作用,最终导致了乡村向城市化发展。二、城市和乡村新的社会分工的形成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是带着机器大生产方式侵入中国的。先进的机器大生产在取代中国落后的手工业生产的同时,也使得中国城市和乡村生产发生了变化。棉纺织业的生产由农民家庭手织演变为机器纺织,由农村的分散生产演变为城市集中生产。其他的传统的生产品如手磨面粉被机器磨面代替,旱烟被机器生产的纸烟代替,原来照明用的植物油被煤油代替,这些都充分表明了城市的工业品对农村手工业品已有了部分替代,也说明了城乡社会分工的慢慢扩大。外国资本主义带来先进的机器生产,破坏了旧中国的城乡分工格局,原有的生产习惯发生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变迁。三、城乡人口流动与贸易扩大传统的自然经济解体,势必造成上层建筑的变化。表现为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势力的衰弱。原来那种乡村聚族而居,严守族规的制度也慢慢的解体。宗族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限制与束缚力逐渐减弱,人们可以相对自由的交往、安排自己的生活。自然经济的解体,城乡社会的分工,农村有多余的劳动力涌向城市,城乡之间都需要对方的产品来获得利益,改变了以前城乡经济联系的单向性,即由农村向城市提供粮食等农产品的单向流动,转变成为城乡之间相互提供产品的双向流动。一方面借助于近代交通运输工具,农产品大量涌向城市,另一方面,城市的产品也大规模的流向农村四、商品经济发展自然经济的解体必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19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商品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在向中国倾销商品的同时,大量掠夺中国的农产品,使中国农业生产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轨道,农产品的出口量也相应迅速增加。如蚕丝、棉花、大豆、花生等农产品的出口量在鸦片战争以后逐年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反过来又促进商品性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