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五年(2010—2014)发展规划“下一个五年”时期,是医院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实施医院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因此,在新形势下科学地统筹谋划我院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对保持医院的可持续稳步发展、更好地为人民健康和我市经济建设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白银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科学分析医院目前状况和“下一个五年”期间医院发展趋势,特制订我院《五年(2010--2014)发展规划》。医院现状我院创建于1956年,前身是原白银市人民医院,由于隶属关系的变更,先后更名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白银区人民医院,1994年更名为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200万元,床位604张,设27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其中骨科、心血管内科、儿科、普外科是白银地区的重点专科。现有核磁共振、全身螺旋2CT、彩超、B超、西门子800MA数字化成像系统、CR计算机放射成像系统、C型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大型医疗设备。医院现有职工617人(在编职工359人、招聘93人,临聘152人,返聘13人),其中高级职称55人,中级职称157人,初级职称318人,研究生2人,取得硕士研究生结业证书26人。多年来,我们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依靠科技兴院,坚持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和机关为基层服务、后勤为一线服务、医技为临床服务、全院为病人服务”的办院方针,牢记“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的宗旨,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院内运行机制、基础建设、管理模式、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构建“定位准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优势互补、整体发展”的服务格局,使医院发生历史性的飞跃,经济指标和业务指标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稳步提高,诊治项目不断扩大,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充实,为医院的远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会形象不断提升。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全面深化医院改革,突出医院功能定位,全3方位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扩大医院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功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健康权益,实现医院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医院协调发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满足不同人群医疗需求为导向,打造诚信医院;坚持改革创新,以科技强院,人才兴院,管理现代化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着重抓好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环节,打造实力医院;坚持社会主义公益性的办院方向,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确保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打造和谐医院。主要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以医疗工作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开发和培养,加强医院科学管理为重点,以医疗体制改革为突破点,积极探索和尝试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管理新机制;以重点科室建设为典型,积极拓展市场,增强辐射能力。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医4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扩大业务总量,保证职工工资正常发放的同时,不断完善医疗设备和信息管理的投入,倡导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加强院内环境治理和保护,力争期内通过“三级乙等”医院评审。质量与质量管理坚持“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的宗旨,进一步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树立现代质量意识,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进行绩效管理,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安全。一、以综合管理为基础,着重抓医疗质量管理(一)修订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职责,规范职工行为;修订白医发(2007)15号文件,制定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落实质量考核结果,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使全院职工树立现代医院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二)进一步完善医院质控部门、科室及个体三级医院质量管理网络,加强医疗环节质量管理,通过质量“零缺陷”管理等配套措施,把质量的评估、监督与不断改进融入日常管理之中。(三)推行医疗安全问责制,对责任心不强等主观原因造成的医疗纠纷,追究当事人及科室领导的责任。5(四)积极探索临床路径管理,制定科学规范的诊疗方案。二、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中心,重点抓服务质量管理(一)进一步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医。(二)必须适应“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医学模式,建立完善医患沟通制度,转变服务作风,尊重病人,注重诚信服务、主动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三)推行人性化无障碍服务,以适应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改变。(四)大胆破解服务环节中存在的难点,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完善奖惩措施,创建服务品牌,重塑医院形象。三、以提高医疗技术为重点,主要抓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一)严格专业技术人员的执业准入制度。(二)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培养一批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如风险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全面质量管理、临床审核等)的管理人才。医疗技术与专科建设6坚持“质量立医、科技兴院”的目标,大力开展医疗新技术,强化专科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扩展重点专科,从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优势。一、优化环境,科学规划,加强管理,逐步完善(一)营造良好的专科发展环境。政策环境,是指制定和实施优惠的政策来推动新技术和专科的发展,这是新技术和专科发展的前提。人文环境,是指相关行政职能环境和人际环境。经济环境,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全力以赴抓好投资项目。(二)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的专(学)科建设规划。巩固和发展神经外科、消化科、呼吸科、肿瘤肛肠科、胸外泌尿科等院内重点专科,进一步支持妇科、产科、急诊科、神经内科等院内重点专科,并使以上重点学科技术水平达到市内领先。继续加大投入,巩固我院普外科、骨科、心内科、儿科等学科在白银地区的领先地位。完善体检中心等医疗中心的建设,筹建重症监护病房,设置8-10张急救监护病床,达到市级一流标准;心内科建立导管介入治疗室,为介入治疗搭建平台。7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行临床药师专科化,逐步做到正确指导患者合理、安全、有效用药。二、龙头战略,强化优势,发展重点,形成特色(一)加强内涵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做好重点专科特色和重点专科人才培养的工作,达到院有专科、科有特色、人有优势。发展高科技,培养新技术。重点科室每年至少开展一项填补本市空白的新技术,切实解决临床需要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二)以重点特色专科为龙头,通过院际联动、多科合作、协作办医、技术指导、医疗下乡、社区服务等形式,充分发挥专科优势,带动医院稳步发展。科研与教学实施科技兴院战略,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完善科技奖励制度,鼓励科技创新和科技改造,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以教学促进临床发展,坚持临床与教学、科研并重。一、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一)制订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的科技规划,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规范科技项目和科技档案管理,实现科技管理的微机化。8(二)制定鼓励和支持开展科技工作的政策,如新技术引进和创新程序、成果奖励机制等。对科技规划中的重点项目,给予优惠优先政策。(三)走引进技术、吸收技术、创新技术的“三步走”科技创新路子,鼓励和扶持有较高实用价值和较好经济效益的项目和专科的发展。二、鼓励科技创新,提高医疗科技水平(一)通过院级科研小组提高协作攻关的能力。大力推进“医、教、研”联合,建立与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二)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积极做好传、帮、带作用,合理培养人才梯队。对重点人才实行“二次培养”。(三)加强已经立项的各级科研课题的督查力度,确保课题的顺利完成。继续申报省部级课题,提升医院的科研档次。(四)制定《科研课题、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管理办法》,每年从医院的业务收入中提取0.5%--1%的比例作为医院的科研基金。鼓励科技人员选题设计,申请立项,提高科研设计和科研工作的能力。三、坚持临床与教学、科研并重,以教学促进临床发展9加强优秀教学人才队伍的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教学的硬件设备投入,每年从医院的业务收入中提取0.1%的经费,建立教学基金,促进教学工作不断发展。(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切实加强教学工作,落实各项教学任务。完善教学管理体系,责任到人,明确教学计划,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二)加强教学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临床、教学、科研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建立老、中、青相结合和职称配备合理的教学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力争在2010年完成教学人才选拔,2011-2013年年完成教学人才培育,争取2014年出成果。(三)完善并落实教学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做好落实、督查工作,规范教学查房、理论课授课、见实习带教等各项教学活动。(四)寓教于乐,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有特色的教学新模式。四、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继续完善医学教育体系,全力推行终身学习制度,制订并不断完善低年资住院医生及中青年医师的考核标准,通过规范的10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促使他们早日成才。争取平均每年申报1-2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人才与专业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和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医院竞争实力的充分体现。医院将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事业环境和工作生活环境,为医院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一、注重人才资源管理,大力培养专业学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一)逐步完善岗位编制,卫技人员合理增长。通过每年引进20名素质好的本科生、研究生或调入确有专长的实用型人才,聘用15名护理人员不断充实我院的人才队伍。加速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结构,构筑人才高地,分层次有重点选送思想品质好、业务基础强、具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技术人员去上一级的医院或院校进修学习,为医院的发展储备人才。通过五年的努力,逐步形成各专业作风严谨、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二)提高全院卫技人员的学历和职称层次,卫技人员大专以上学历由目前的55%提高到70%以上,职称的高中初所占比例11分别达到15%、38%、47%。临床医师90%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医技人员专科以上由39%提高至65%以上,护理人员专科以上由40%提高至80%以上。(三)加强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人才的“名医”队伍建设,力争培养10-15名能代表本市区学科优势的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5名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技术专家:包括“555”、“333”人才工程和省医疗卫生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二、创新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一)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根据专科建设、服务功能拓展的需要,加强紧缺人才培训,坚持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和边缘学科人才培养并举。为中青年业务骨干、管理骨干积极创造外出研修、考察和锻炼等机会。充分发挥老专家的担纲领衔作用,鼓励老专家对中青年医务人员实行传、帮、带,加快人才梯队培养,让更多有潜力的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二)建立津贴和重奖制度。对业绩显著、贡献突出并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者给予重奖;对入选“555人才工程”、“333人才工程”和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给予重奖。12(三)不断改善高素质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待遇,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四)实行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分离的管理制度,低职高聘、高职低聘,使专业技术职务真正成为反映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水平,专业技能水平和标志。基础设施建设与后勤保障一、基础设施建设与后勤管理(一)基础设施建设1、2010年完成门诊急救大楼的内部装修并投入使用。2、积极争取中央扩大内需资金,申请住院部大楼建设立项,力争期内开工建设。3、完成现有部分病房的装修,改善病人住院生活环境。4、合理安排,将行政办公搬至六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