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安全风险管理(一)12015年5月陆建仁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概述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危险源识别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危险源的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策划的管理流程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更新2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概述什么是风险?其一是把风险理解成损失,认为风险可以折算为货币数量,如期望损失,这是以损失数量大小来理解风险;其二是把风险理解为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大小,这是概率风险概念;其三是抽象风险概念,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基本概念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将风险定义为: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按照这种对风险的理解,风险是一个二维概念,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两个指标进行衡量,即风险R=f(P,C)式中P—事故发生的可能性;C—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4危险源:hazardsource,asourceofdanger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5什么是危险源?6事故危险源•人的不安全行为•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缺陷•管理的漏洞或缺陷导致或诱发风险、危险源、事故之间的相互关系危险源是风险后果产生的根本原因,危险源的存在导致风险的存在,危险源的潜在性导致了风险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性。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风险的根实际发生,即潜在的风险变成了实际的事故,风险的不确定性又导致了事故的随机性和潜在性。因此可以说,危险源、风险与事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预防事故发生首先必须研究风险,而研究风险又必须以研究危险源为起点。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内涵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生产或生活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以达到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由此定义可以看出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由危险源识别、评估、控制等环节组成。其中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和目的。8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理想目标是实现生产的本质安全化,将风险降到最低,最终达到杜绝责任事故,减少非责任事故的目的。9危险源辨识(人机环管因素;三种状态及时态;事故类型)开始风险评价(风险后果描述、划分风险等级)制定危险源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针对管理对象,制定相应管理标准和措施)审核、跟进(检查风险和影响评估的全面性、准确性,评估管理标准与措施的有效性)准备组建小组、确定范围、辨识方法培训管理对象提炼培训、执行员工学习掌握程序要求并执行风险评估是否全面、准确标准、措施是否有效否否《风险管理手册》《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是是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三种状态及时态、同时还要分析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及事故类型,这个过程事实上也就是风险识别的过程。第二步:风险评估。此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衡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此过程是对风险(也是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的过程。第三步:风险控制。此过程又可以细化为: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危险源的监测、预警、控制过程。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识别)结果,确定管理对象、管理主要责任人、监管责任人及监管部门,其次要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针对危险源制定合理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1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类型的确定风险及后果描述、事故类型的确定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危险源监测风险预警与控制危险源辨识(人、机、环、管)危险源辨识是整个风险管理的首要问题风险管理的实质是对危险源的管理。从管理角度出发,危险源分为三类:物质性危险源,管理性危险源,控制性危险源。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按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分类辨识:按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后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结合公司实际,将危险源分为十四大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伤(化学性或物理性)(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化学性爆炸(12)物理性爆炸(13)中毒和窒息(14)其它伤害危险源辨识按事故直接原因分类,危险源分为六大类:(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6)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对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16危险源辨识不同与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检查已经出现的危险,排查的目的是为了整改,消除隐患。而危险源辨识是为了明确所有可能产生或诱发风险的危害因素,辨识的目的是为了对其进行预先控制。注意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的信息收集:危险源的辨识应覆盖公司所有活动场所、活动过程、进入活动场所的所有人员以及运行、作业活动的所有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充分考虑危险源的三种时态过去: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过去遗留的危险源现在: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在现有(或拟定)的控制措施下的危险源将来: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源。危险源辨识考虑危险源的三种状态:正常(常规):在进行正常作业活动时,存在的危险源如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以及其它设备设施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或人的不安全行为等;异常(非常规):在作业活动中,不能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可能发生的危险源,如电气、机械设施设备的试运转、维修、停机及发生故障时的危险源。恶劣天气(风雾天、雨雪天﹑高温寒冷天,雷雨天)作业时的危险源;紧急(事故):指在作业活动中不能预见因素可能发生重大事故或灾害,如地震、发生火灾爆炸、交通事故、高处坠物或滑坡掩埋窒息等危险源。划分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针对作业活动进行,所划分的作业活动不能太复杂,也不能太简单划分作业活动的方法:1)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2)按区域划分3)按设备,装置划分4)按作业任务划分在实际工作中是上述几种方法结合使用。划分作业活动作业活动和场所的划分通常包括:公共场所:如办公楼、会议室、员工餐厅等;作业活动场所:如作业场所、运行场所、抢修现场、施工现场、仓库等;各种设备设施:如运行设备、作业设备、特种设备、机械设备等;危险作业活动:如高处作业、动火作业等;特种作业活动:如厂内机动车驾驶,特种设备操作、起重作业等。一、危险源辩识主要采用的方法询问、交谈。现场观察。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从事现场观察的人员,要求具有安全技术知识和掌握了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查阅有关记录。查阅已发生的事故、职业病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的危险源。安全检查表。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一、危险源辩识主要采用的方法1、工作任务分析法具体操作:以清单的形式列出本岗位所有的业务活动、活动场所及每项业务活动具体实施步骤:对照相关的规程、条例、标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综合考虑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工作中存在或潜在危险源。主要用途:辨识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优点:简便、详尽、易掌握。缺点:受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影响。2、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具体操作:根据生产系统中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事故,寻找与事故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辨识出系统中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适用范围:分析生产系统中各类事故产生的原因、条件、规律。优点:针对性强。缺点:专业性强,需要专业人员操作。2324二、危险源辨识的依据(1)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要求。(2)相关的技术标准。如:机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或标准,工艺规程等。(3)本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如: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规程,SOP等。(4)以往事故或未遂事故案例。(5)其他相关资料。三、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分析、识别。总平面布置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压缩空气站、冷冻站、锅炉房、发电机组等)、道路、贮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道路及运输三、危险源辨识的内容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识别。建构筑物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三、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工艺过程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进行分析、识别,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进行分析、识别。在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对是否采取了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进行分析、识别。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对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等进行分析、识别。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对是否能通过联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分析、识别。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对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等进行分析、识别。三、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对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医药行业的特点、行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范。工厂近几年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识别。生产设备、装置对工艺设备可从高温、低温、高压、腐蚀、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对机械设备可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对电气设备可从触电、断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三、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对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如锅炉房)等可从高处坠落、爆炸、中毒、误操作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作业环境可从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粉尘及其它有害因素的作业部位进行分析、识别。安全管理措施可从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日常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三、危险源辨识的内容人员不安全行为(7个)1机器的不安全状态(7个)2管理的缺陷(13个)4环境的不安全范围(15个)31.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爆炸威胁;2明火的威胁;3静电威胁;4雷电威胁;5有毒有害物威胁6.工作地点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有毒气体浓度等超过规定;7工作地点照明不符合规范;8.工作地点风量(风速)不符合规定;9设计缺陷(包括设备布局不合理、工作面布置不合理);10.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11标识不齐全、不正确;12.供电线路布置不合理;13.作业区域警示标志及避灾线路设置位置不齐全、不合理;14电器安装不符合规范15.其他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a.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设备;b.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c.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d.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e.设备保护不齐全、有效;f.防护设施不齐全、完好;g.设备警示标识不齐全、清晰、正确,设置位置不合理;h.机的其他不安全因素。a.组织结构不合理;b.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晰;c.规章制度不健全、不符合实际;d.文件、记录管理不符合要求;e.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管理不符合规定,贯彻学习不到位;f.未根据风险评估及本单位生产计划编制应急预案,预案不完善、不合理;g.岗位职责不明,设置不合理;h.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符合规定;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