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让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西林小学杨建音对小学生来说,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应当以课内为主,教师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堂课。但是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定的课外阅读相配合,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像雏燕一样飞掠知识的海洋。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小在他们心灵上播下决心攀登科学高峰的种子。开展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即使是不愿意学习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能够引起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对于改变他们课内学习的状况也是有益的。人才的培养,光注重知识的积累是很不够的,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十分重视启发智慧和锻炼才能。如何让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呢?我想,这要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一、课前补充阅读。教一篇课文,最理想的境界是把学生迅速带入课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头”首先要开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1、增设课前读背环节。充分利用组织教学时间,补充些格言警句、诗词名句、谚语民谣等,每次数句即可,重在长期积累。读背的形式不要拘于一格,可以以个人、小组、全班为单位进行读、背,也可以组织个人之间,小组之间开展读、背比赛,即谁读得好、背得快。2、改进导入方式。导入时我们教师应花一番心思,我们要经常采用故事导入,名言警句导入等变式语。又如李白诗《赠汪伦》导入时,要求学生阅读故事《汪伦请客》,故事讲了泾县农民汪伦十分好客,想请李白来做客,又怕李白不来,就写信“骗”李白说泾县有“十里桃花”(其实是桃花潭),还有“万家酒店”(其实是姓万的人开的一家酒店)。这个故事,不但激起了学生学诗的兴趣,且有助于学生对诗意及思想感情的理解。在上《燕子专列》前,我让孩子利用课外时间去查阅有关燕子的一些生活习性,上新课时我让学生进行交流,其中的一位学生告诉我说:“老师,我从找资料中得知燕子是一种益鸟,它能帮助人类捕捉害虫。小燕子的食物大都是蚊、蝇、蛾等害虫,它的吞食量很大,一只燕子每天能吃成千上万只蚊子,对人类有百利而无害,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美化环境,消灭害虫的重大作用!”这位同学刚坐下,别的同学又举手了,他站起来滔滔不绝地说:“老师,我还知道了燕子在新疆,燕子有7种,有雨燕目、雨燕科的楼燕和白腰雨燕,雀形目燕科的家燕、岩燕、灰沙燕、金腰燕和毛脚燕。其中城市中常见的是楼燕和家燕。楼燕的体形稍大,飞得很高,飞行速度很快,全身黑色,发金属光泽,鸣声十分响亮,它喜欢在亭台楼阁古建筑的高屋檐下做巢,古画中楼阁旁的燕子多画的就是它。家燕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巢穴,最喜接近人类。其它种类的燕子除少数也近人类外,但大多数在荒山野岭中生活。”……学生们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了,下课了,同学们还出了一期有关燕子专刊孩子们高兴极了,没有找到资料的同学在课外的时间里纷纷向找到资料的同学了解情况。二、课中扩展阅读。为了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们在教学中适时、适度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择书能力,能使学生进一步对课文内容的加深、理解。如在学习《咏柳》这首诗时,可以再补充两首写春天的诗,让学生阅读时互为对照,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春天的。使学生更能理解课文的内容。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因此,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或表达的感情,有些使他们难以理解。为此,我采取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是冷眼旁观做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在上到《燕子专列》这一课中,有一位同学提出“为什么燕子要从南方飞回北方呢?”当时我并没有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他,而是引导全班同学通过查资料去解决这个问题。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有的学生说:“春天来了北方也变得暖和了,燕子当然还是要飞回北方去的。”有的同学说:“可是北方的春天并不南方的春天暖和,你看北方有些城市现在还在下雪呢!难道燕子它们不怕冷吗?”同学们纷纷用他们自己收集的资料来论证自己的看法,场面绝不亚于辩论赛。最后一位同学的反驳使大家都哑口无言,“因为燕子是候鸟,候鸟是根据气候的变化来寻找合适的环境,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地找到食物,来抚养幼雏,这种从南方飞向北方,又从北方飞向南方的现象叫‘迁徙’。候鸟迁徙时总要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因为这种队形在飞行时最省力。”当同学佩服他这些知识从哪里来的时候,他清描淡写地告诉我们他是从学校图书室中的科普类书籍中查阅的。三、课后适当延伸。教师利用一篇课文快要教完的时机,及时推荐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或者主题思想相同的读物,或者写作特点相似的读物,充分利用自读课文。(自读课文中的文章与课内课文有着上述的联系),当然推荐的读物也可以是自读课本之外的。例如:我在本学期上《争吵》后,我引导学生去翻阅亚米契斯作品《爱的教育》,让学生在这些课外阅读中,加深对作者那种富有劝诫启发性的文章的理解,并让他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读后感。在上《死亡羊补牢》后,我让学生去学校的图书室去借阅《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去体会在寓言的小故事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上《太阳》这课后,我让学生阅读一些天文知识书籍,让学生感到宇宙的奥秘,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极大兴趣。在上完《她是我的朋友》,我让孩子去查阅有关血型的资料,并写出自己读后的感受。上学期在上完《赵州桥》后,有位泉州籍的学生给全班同学介绍了她家乡的洛阳桥,我借此机会让他们去阅读在课外还见过哪些比较特别的建筑。这些课外阅读,不仅让学生对课内教学的深刻理解,更丰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但课外阅读的内容非常广泛,形成多种多样,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不能在课内教学中都得到解决,加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不一致,因此,我们要精心组织课外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几本课外读物,说明阅读的目的、内容、方法。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摘读书中的精神片断,提出阅读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后,组织他们针对书中的某一情节,或某一人物进行讨论,抓住学生不同的意见,引导他们争论,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为了使学生加深对课外阅读的理解,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学生复述自己所读的书的内容,并评出最佳人员,鼓励他们更好地读好课外读物。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每读完一篇好文章或一本好书,要求他们用读书笔记的形式介绍书中的内容,发表对书的意见或读后感,还可以摘抄自己认为最精彩的片断、好词佳句,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活动是推动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条件,利用校内外各种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课外阅读小组、好词佳句比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作文、日记、读书笔记展览等。通过诸多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我想,课外阅读是课内教学内容的延伸,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更好的提高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