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疗的历史发展与临床应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中医学,2016,5(4),149-161PublishedOnlineNovember2016inHans.://dx.doi.org/10.12677/tcm.2016.54024文章引用:史晓瑜,刘堂义,杨华元.罐疗的历史发展与临床应用[J].中医学,2016,5(4):149-161.*,HuayuanYangEngineeringResearchInstitut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stituteofAcupunctureandMassage,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Received:Nov.8th,2016;accepted:Nov.26th,2016;published:Nov.29th,2016Copyright©2016byauthorsandHansPublishersInc.ThisworkislicensedundertheCreativeCommonsAttributionInternationalLicense(CCBY).罐疗的历史发展与临床应用史晓瑜,刘堂义*,杨华元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中医工程研究所,上海收稿日期:2016年11月8日;录用日期:2016年11月26日;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9日OpenAccess*通讯作者。史晓瑜等150摘要拔罐疗法作为中医的治疗方法在我国源远流长。罐具的革新及应用的普及经历了从古至今的演变。围绕其作用机制,拔罐疗法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以其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等特点被称为绿色疗法。罐疗成为国内外中医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革新仍在继续。关键词罐具,罐疗机制,讨论1.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医诊疗技术的发展,罐疗作为中医治疗方法也在进步和发展。罐疗由罐具在负压机制下完成的治疗方法。罐具是用于吸附在人体的器具。拔罐疗法即是罐具为主要工具来利用负压吸附体表的一定部位,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本文在对国内外古今罐疗发展的基础上,对罐疗以及其应用和发展综述如下。2.罐疗历史沿革2.1.罐具的发展罐疗的发展可分单罐和复合罐两个发展脉络,单罐的发展体现罐具材质的革新,复合罐是在单罐的基础上增加了其它疗法可同时进行的多功能罐疗,体现的是方法的改变与发展。2.1.1.单罐的发展1)角制罐拔罐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五十二病方》,其云:“牡痔居窍旁,大如枣,小如枣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二斗米顷,而张角,絮以小绳,剖以刀”[1]。“角”即动物的犄角,因此,动物的犄角就成了拔罐的罐具,故古代的拔罐疗法被称为“角法”。角制罐(如图1所示)用牛角或羊角等加工制成,用锯在角顶尖端实心处锯去尖顶,实心部分仍需留1~2cm,不可锯透,作为罐底。口端用锯锯齐平,打磨光滑。长约10cm,罐口直径有6cm、5cm、4cm三种。角制罐经久耐用,但因动物犄角不易收集且制作工序繁琐等原因,现在已经很少应用[2]。2)陶制罐秦汉时期开始出现陶制罐,这与汉代陶土烧制技术有着密切关系[3]。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收藏有汉代陶制火罐(如图2所示),说明陶制罐具应用已经比较广泛[4]。3)竹罐隋唐五代时期拔罐疗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罐具随之进一步发展。唐代开始出现竹罐,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竹罐的出现是罐具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竹罐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轻便耐用,便于携带,经济实惠,不易打破。竹罐也有其局限性,即容易裂漏气,不透明,无法观察罐内皮肤的变化[4]。现代竹罐,如图3所示。史晓瑜等151Figure1.Anglecan图1.角制罐Figure2.Ceramiccupping图2.陶制火罐Figure3.Modernbamboocans图3.现代竹罐史晓瑜等1524)陶瓷罐清代随着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陶瓷技术逐渐成熟,随之出现了瓷罐。陶瓷罐(如图4所示)是用陶土做成罐坯后烧制而成,上底光滑圆整,厚薄均匀,吸力较大。到了清代,拔罐疗法和罐具的制作发展较成熟,罐具的选择也不拘一格,故出现了多样化的“代用罐”[2]。例如罐头瓶等一些家庭取材较方便的类似罐状的物体。5)金属罐金属罐是以铜、铁、铅等金属加工制成,尤以铜质为常见。多仿玻璃罐、陶罐等式样。结实,不会损坏,温热效果好,吸拔力强。紫铜拔火罐(如图5所示)是藏医、蒙医传统的拔火罐。高5cm,底径3.4cm质地:铜质出土年代:1978年出土地点:内蒙古包头。6)玻璃罐玻璃罐(如图6所示)出现在清朝直至19世纪末期,我国玻璃生产工业开始蓬勃发展,起初只是生产玻璃瓶罐和玻璃器皿。罐具也随着玻璃器具的出现发生了突破性进展,出现了沿用至今的玻璃罐。玻璃罐:用耐热玻璃制成,腔大口小,罐口边缘略突向外。按罐口直径及腔大小,可分为大、中、小3种型号,其优点是造型美观、清晰透明,便于拔罐时在罐外观察皮肤的变化,从而掌握拔罐时间,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罐具;缺点是导热快,易烫伤,容易破损[3]。7)抽气罐负压抽气罐(如图7所示):一种是特制罐具。一种是自制罐具,用青、链霉素药瓶或类似小药瓶,将瓶底切去磨平、磨光滑,瓶口的橡胶塞须保留完整,以便于抽气时使用。现有用透明塑料制成,上面加置活塞,便于抽气。优点是轻巧、便携、不易破碎、无烫伤之虑。缺点是无温热感、不能用做手法。(瓷质,高4.7cm,口径2.3cm,底径2.1cm。70年代陕西铜川黄堡唐代窑址出土,口沿已有残缺。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Figure4.Pots图4.瓷罐史晓瑜等153(图片来源于陕西医史博物馆)Figure5.Coppercupping图5.紫铜拔火罐Figure6.Glassjar图6.玻璃罐Figure7.Negativepressuretank图7.负压抽气罐史晓瑜等1548)橡胶罐橡胶罐(如图8所示):仿玻璃罐式样、规格,用橡胶制成,属于工业制品。优点是结实,不易损坏,不必备火种及燃料,自身便可形成负压产生吸拔力,便于携带。缺点是负压力不强,无温热感,只能用于吸拔,难以施做其他手法,不能高温消毒。2.1.2.复合罐疗法的发展1)药罐疗法元代在运用竹罐的基础之上出现了最早的药罐。拔罐疗法发展到明代已经成为中医外科的重要外治法之一,当时有多部外科著作都记载有此法。明代将拔罐称为“竹筒吸法”、“煮竹筒法”,此时药罐也广为盛行,罐具依然以竹罐为主。在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中将煮筒的中药归纳成“煮拔筒方”,即“拔筒奇方羌独活,紫苏蕲艾石菖蒲,甘草白芷生葱等,一筒拔回寿命符”明代也用药罐(如图9所示)。现代药罐常用的罐具有竹罐、抽气罐、玻璃罐。玻璃罐在药罐疗法中使用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先将药物制剂涂抹于治疗部位,再施以拔罐,另一种试讲药液涂抹于管内壁或是将浸有药液的药棉贴于罐内,将其点燃后进行拔罐[5]。现代新型的罐疗器具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负压机制下对肌肉层的吸拔,人们已经开始着手发展新的罐疗技术,将传统的经穴理论、红外热疗与罐疗相结合,甚至对某种特殊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开发针对性较强的特殊罐具,形成了多种系列。这不仅丰富了传统拔罐技术的内容,而且对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拔罐疗法临床使用安全、效率均起着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意味着罐具的发展将更加完善和先进,同时这些更加完善和先进的罐具将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治疗。2)带有磁片的罐孟氏[6]特制负压拔罐的结构原理该罐由圆柱形罐体、活塞、密封圈、旋转手轮等部分构成。罐体以ABS树脂制成。活塞上面带一螺杆,活塞底面装有恒磁片,边缘配以密封圈与罐体内壁密封,手轮固定在罐体上,与螺杆齿合在一起。使用时将罐口扣于皮肤上,转动手轮,带动活塞在罐内移动,随着密封于罐内气体体积的增大,罐内压强减小,形成负压,罐体即吸拔于人体皮肤,并可通过旋转手轮而调节负压(即吸拔力)的大小。在负压吸拔治疗作用的同时,活塞上磁片磁场可发挥磁疗的镇痛、消炎、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如图10所示)。3)电热罐电热罐:在传统火罐基础上,依靠电力保持负压和温热,是一种改进型火罐。罐内装有电阻丝,通Figure8.Rubberjar图8.橡胶罐史晓瑜等155(图片来源中华中医网)Figure9.Mingdynastypot图9.明代药罐Figure10.Withadiskofthecans图10.带有磁片的罐电(生活用电)后能达到一定温度,再用抽气装置排空罐内空气产生负压。罐内负压的大小可以调节。此法采用防滴型电吸引器(220伏、单相、周率50,输出0.5马力,电流1.2安,转速1400),真空表一般用到10~15汞时(1汞时=25.4毫米汞柱)。开电门后将带接头的一长橡皮管与罐顶上的短橡皮管相连,捏紧弹簧止水夹玻璃罐即可吸附到皮肤上。电热罐具有以下优点:①吸附力强,可调节负压大小;②可避免火罐法之烧伤危险;③根据需要可选用不同口径的罐;④操作简便,起罐容易,节省时间。4)抽气式复合罐负离子抽气拔罐仪器:最新的负离子拔罐仪器(如图11所示)。碧波庭内在负压养生仪就是秉承其负压文化创造的一款罐疗仪器,它是由一个气泵和三通管,以及特质的罩杯组成,其原理就是负离子,远红外线,磁共振负压。负压:罩杯内的负压,可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刺激器官,增强细胞活力,促进功能活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操作中的吸气放气、负压的增加和消失更替,使局部毛孔持续开合。远红外线:产生的温热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和组织营养状态。医学临床实验证明远红外线具有温热功能。高频磁振按摩:罩杯内设有高频磁振装置,是将磁穴疗法与电动按摩相结合。通过改变罐具解决拔罐适应性可行性问题确实可行,今后的罐具应该加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史晓瑜等156Figure11.Anionextractioncuppingapparatus图11.负离子抽气拔罐仪器与中医其它疗法相结合,形成复合疗法,不断完善罐具的设计以适应罐疗临床的各种需求。气流脉动法负压拔罐仪:2011年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的Cra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