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风险管理基础1.1风险与风险管理1.2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1.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1.4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1.5风险管理的数理基础1.1风险与风险管理1、定义:风险是未来结果出现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说,如果某个事件的收益或损失存在变化的可能,且这种变化过程事先无法确定,则存在风险。2、风险所造成的结果即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3、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4、风险与损失的关系:密切但不等同。损失是一个事后概念,反映的是风险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实际结果。风险却是一个明确的事前概念,反映的是损失发生前的事物发展状态,在风险的定量分析中可以采用概率和统计方法计算出损失规模和发生的可能性。5、实践中金融风险的分类:(1)为预期损失(ExpectedLoss,EL):是指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可以预见到的损失,通常为一定历史时期内损失的平均值(有时也采用中间值)。采取提取损失准备金和冲减利润的方式来应对和吸收。(2)非预期损失(UnexpectedLoss,UL):是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在一定的置信区间和持有期内)计算出的对预期损失的偏离,是商业银行难以预见到的较大损失;利用资本金来应对。(3)灾难性损失(StressLoss,SL):指超出非预期损失之外的可能威胁到商业银行安全性和流动性的重大损失。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转移。但对于因衍生产品交易等过度投机行为所造成的灾难性损失,则应当采取严格限制高风险业务/行为的做法加以规避。本书主要侧重于风险与损失这个角度。1.1.2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商业银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2)风险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从传统上片面追求扩大规模、增加利润的粗放经营模式,向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从以定性分析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向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变;从侧重于对不同风险分散管理的模式,向集中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模式转变)(3)风险管理能够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金融资产和业务组合。(4)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5)风险管理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决定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一是资本金规模,二是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1.1.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1988BaselⅠ2004BaselⅡ(提出了一系列风险计量的规范标准)2010.12BaselⅢ(确立了银行资本监管新标杆和新高度)1.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这主要是与当时商业银行以资产业务(如贷款等)为主有关,经营中最直接、最经常性的风险来自资产业务。措施:通过加强资产分散化、抵押、资信评估、项目调查、严格审批制度、减少信用放款2.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背景:进入20世纪60年代,西方各国经济开始了高速增长,社会对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极为旺盛,商业银行(1)面临资金相对不足的巨大压力。为了扩大资金来源,满足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同时避开金融监管的限制,西方商业银行(2)变被动负债为主动负债,对许多金融工具进行了创新,如CDs、回购协议、同业拆借等,(3)负债规模的迅速扩张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和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同期,(4)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也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如,马柯维茨(HarryMarkowitz)的投资组合理论,威廉·夏普(WlliamF.Sharpe)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为现代风险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这一阶段的金融理论被称为华尔街的第一次数学革命。3.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背景: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固定汇率制度向浮动汇率制度的转变导致(1)汇率变动不断加大。始于1973年的石油危机导致西方国家通货膨胀加剧,(2)利率的波动也开始变得更为剧烈,利率和汇率的双重影响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价值的波动更为显著。此时,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模式显得稳健有余而进取不足,单一的负债风险管理模式进取有余而稳健不足,两者均不能保证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均衡。正是在此情况下,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强调:对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通过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经营目标互相代替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同期,利率、汇率、商品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大量涌现,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的资产负债风险管理工具。4.全面风险管理模式阶段背景: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银行业的竞争加剧,(1)存贷利差变窄,商业银行开始意识到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或从事其他中间业务来谋取更高的收益,非利息收入所占的比重因此迅速增加。(2)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浪潮和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使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益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全球化的趋势,原有的风险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需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巴林银行倒闭等一系列事件进一步昭示,商业银行的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而成。在此情况下,金融学、数学、概率统计等一系列知识技术逐渐应用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金融风险的认识,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也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管理并举,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管理并举,组织流程再造与定量分析技术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1)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2)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3)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4)全新的风险管理办法(5)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1.2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及诱发风险的原因,巴塞尔委员会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战略风险八大类。1.2.1信用风险1、定义: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2、信用风险既存在传统的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也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及衍生产品交易等表外业务中。3、信用风险对基础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影响不同:对基础金融产品(如债券、贷款)而言,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多是其债务的全部账面价值;而对衍生产品而言,对手违约造成的损失虽然会小于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但由于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通常十分巨大,因此潜在的风险损失不容忽视。4、一种特殊的信用风险:结算风险——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一方发生违约的风险。5、非系统性风险1.2.2市场风险1、定义:是指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的波动给商业银行表内头寸、表外头寸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四种。2、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风险特征,难以通过分散化投资完全消除。国际金融机构通常采取分散投资于多国金融市场的方式来降低系统性风险。1.2.3操作风险1、定义: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2、分类:分为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四大类别,并由此分为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事件,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事件,实物资产损坏,信息科技系统事件,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事件等七种可能造成实质性损失的事件类型。3、广泛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性和非营利性,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盈利。1.2.4流动性风险1、定义:是指商业银行无法及时获得或者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或其他支付义务、满足资产增长或其他业务发展需要的风险。2、通常被视为一种多维风险。流动性风险的产生除了因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计划不完善之外,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领域的管理缺陷同样会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足,甚至引发风险扩散,造成整个金融系统出现流动性困难。从这个角度来说,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1.2.5国别风险1、定义:是指由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变化及事件,导致该国家或地区借款人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拒绝偿付商业银行债务,或使商业银行在该国家或地区的商业存在遭受损失,或使商业银行遭受其他损失的风险。2、存在于:授信、国际资本市场业务、设立境外机构、代理往来和由境外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外包服务等经营活动中。3、主要类型:转移风险、主权风险、传染风险、货币风险、宏观经济风险、政治风险、间接国别风险。其中转移风险是国别风险的主要类型之一。1.2.6声誉风险1、定义:声誉是商业银行所有的利益持有者基于持久努力、长期信任建立起来的无形资产。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2、一种多维风险:几乎所有的风险都可能影响商业银行的声誉1.2.7法律风险1、定义:是指商业银行因日常经营和业务活动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规定,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它包括但不限于因监管措施和解决民商事争议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或者惩罚性赔偿所导致的风险敞口。从狭义上讲,法律风险主要关注商业银行所签署的各类合同、承诺等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执行力。从广义上讲,与法律风险密切相关的还有违规风险和监管风险。(1)违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违反监管规定和原则,而招致法律诉讼或遭到监管机构处罚,进而产生不利于商业银行实现商业目的的风险。(2)监管风险是指由于法律或监管规定的变化,可能影响商业银行正常运营,或削弱其竞争能力、生存能力的风险。1.2.8战略风险1、定义:是指商业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因不适当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或不利影响的风险。美国货币监理署(OCC)认为,战略风险是指经营决策错误,或决策执行不当,或对行业变化束手无策,而对商业银行的收益或资本形成现实和长远的不利影响。2、主要体现:一是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缺乏整体兼容性;二是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经营战略存在缺陷;三是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匮乏;四是整个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难以保证。3、一种多维风险。1.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基于自身风险偏好(RiskAppetite)五种策略1.3.1风险分散1、定义: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策略性选择。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认为,只要两种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不为1(即不完全正相关),分散投资于两种资产就具有降低风险的作用。而对于由相互独立的多种资产组成的投资组合,只要组合中的资产个数足够多,该投资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就可以通过这种分散策略完全消除。2、意义: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应是全面的,而不应集中于同一业务、同一性质甚至同一个借款人。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资产组合管理或与其他商业银行组成银团贷款的方式,使自己的授信对象多样化,从而分散和降低风险。3、前提:要有足够多的相互独立的投资形式。风险分散策略是有成本的,主要是分散投资过程中增加的各项交易费用1.3.2风险对冲1、定义: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UnderlyingAsset)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损失的一种策略性选择。2、对市场风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