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大题1、现代教育制度呈现出哪些共同发展趋势?P4——5(六个要点)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20世纪以来的世界教育呈现哪些新特点?P9——10(五个要点)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3、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P33(三个要点)答:○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诣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4、叙述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P35——36(三个要点)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5、儿童身心发展有哪些共同的规律?P40——42(五个要点)答:○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6、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P45——46(三个要点)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7、为什么说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P55(三个要点)答:○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8、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P63——64(三个要点)答:○1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2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9、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人格特征?P67——68(三个要点)答:○1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2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3心胸开阔,兼容并包。10、如何理解师生在教学上的授受关系?P69(三个要点)答:○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11、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有哪些?P86——87(三个要点)答:○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12、教学的意义是什么?P91(三个要点)答:○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13、教学的任务是什么?P92——93(四个要点)答:○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14、学生个体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95——96(四个要点)答:○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有领导的认识15、教学过程的特点有哪些?P96——99(四个要点)答:○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16、教学进程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P100——101(五个要点)答:○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包括技能与各种认识能力)17、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有哪些?P104——109(六个要点)答:○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8、班级授课制有什么优点?P114——115(四个要点)答:○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19、小学德育的内容是什么?P127——129(五个要点)答:○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20、小学德育过程有什么特点?P131——133(四个要点)答:○1德育过程是一个促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21、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P134——136(五个要点)答:○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22、德育的途径有哪些?P137——138(五个要点)答:○1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主任工作23、班主任有哪些作用?P143(四个要点)答:○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24、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任务是什么?P144(五个要点)答:○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3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4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5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25、班集体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特征?P152(四个要点)答:○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26、班集体具有什么教育作用?P153(三个要点)答:○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27、简述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过程。P154——155(五个要点)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28、课外活动有哪些独特的教育作用?P158——159(三个要点)答:○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29、开展好课外活动有哪些基本要求?P166——167(三个要点)答:○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30、教师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组织好课外活动?P167——168(五个要点)答:○1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有能使学生叹服的“绝招”,这是指导教师的地位能否在学生心目中真正确立的保证。○2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足够的、超出于学生的了解,包括历史与现实、知识与人物,这样才能发挥咨询的作用。○3教师要调整与学生的关系○4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5为了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经验,为了深入开展有关课外活动的教育研究,教师还需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和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第一章、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填空题)1、我国的小学教育殷商时代可能已经产生,西周时“学在官府”。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孔子所办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2、世界上最早的小学是产生于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宫廷学校,建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3、近代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16世纪的德国。4、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初等学校建设的特性、原理、原则、学制、组织及方法等。5、我国自办的近代小学开端与1878年(清光绪四年),其标志是张焕纶在上海创办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其课程有算术、礼仪、游戏、技艺等,教学法以俗话译文言。公立小学正式成立于1897年,是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6、我国近代小学教育章程的开端是在1902年,标志性文件是清政府颁布的《钦定蒙学堂章程》、《钦定小学堂章程》,它们又被成为“壬寅学制”。7、1944年的《巴特勒法案》正式将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继续教育构成连续的普通教育学校体系。8、1986年7月1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9、教育政策四大法规:1、《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尊重儿童四大基本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我国青少年主要的合法权益有:优先生存权、全面收教育权、受尊重权、安全权。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与强制性原则。4、《小学管理规程》是规范小学内部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行政规章,对小学入学以及学籍、教育教学、人事、行政、校舍、设备经费、卫生保健安全以及学校、家庭与社会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第六章、小学教育内容(简答题)1、论述小学教育内容的制约因素答: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是制约小学教育内容的根本因素。二、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时教育内容的决定因素。、三、文化传统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四、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对教育内容的制约。2、论述小学教育内容的特点答:一、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小学教育内容的基础性二、全面性:1、教育内容受教育目的制约,为教育目的服务。它直接反映着不同时代,国家,阶层,层次和类别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2、小学教育是保障儿童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三、综合化。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3、试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分析我国小学教育内容更新的趋势。一、关注教育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二、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学习者内在动机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四、重视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五、关注道德教育。4、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基本主张。答: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特点与弊端(1、学生的自主性被压抑;2、学生素质不全面,人格被割裂;3、教师虚假教学)。1、建构性,学生应是知识的积极的自主探索者与知识的建构者。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过程。2、社会性,教学应通过师生间交往互动、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来实现。3、情境性,呼吁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关心与重建学生的生活,教学设计应追求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第七章、小学教学1、试述小学教学的基本特性答:一、教育目标与社会的要求一致二、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三、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四、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五、注重因材施教六、广泛使用教学辅助手段3,试述新课程倡导的基本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行为。基本过程:自我导向——明确学习的目标,自我激励——有感情的投入,自我监控——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与之相对应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是一种学生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和科学结论的学习方式亦称发现学习,与之相对的是接受学习。第八章、小学德育一、联系实际分析新时期小学的思想特点。答:1、知识面宽,视野开阔。传媒多样化与青少年吸收快一拍即合。2、自立、竞争、民主、开放等现代意识显著增强。3、价值观务实、功利、多元。4、个性张扬与自我意识增强。敢想敢说敢干、自尊心强.5、社会化进程失控,发育提前,新新学生、心理问题增多。二、试述新时期的主要德育内容。答:1、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2、集体主义教育:团队精神3、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