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的含义是什么?流动性风险的产生的原因?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有哪些?流动性风险怎么度量?流动性风险怎么管理?美国大陆伊利诺银行流动性危机1984年,美国十大银行之一的大陆伊利诺银行(ContinentalIllinoisBank)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同时它也是美国最大的商业贷款银行。•伊利诺伊州是实行“单一银行制”的州(即不允许银行在本州内设立分行,这导致大陆银行是美国拥有最多资金联行的银行。大陆银行的大部分资金都是向其他银行拆借来的,或是通过控股公司发行商业票据,再转给大陆银行。该行300亿美元存款中,有90%以上是没有存款保险的外国人存款,以及远超过10万美元保障上限的存款(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不对超过10万美元的存款提供保险)。大陆伊利诺银行资金来源•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伊利诺银行最高管理层就制定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信贷扩张计划。在该计划下,信贷员有权发放大额贷款,而为了赢得顾客,贷款利率往往又低于其他竞争对手。1977年~1981年,银行贷款总额迅速膨胀,贷款额以每年19.8%的速度增长,而同期其他美国16家最大银行的贷款增长率仅为14.7%大陆伊利诺银行经营特点•与此同时,大陆伊利诺银行的利润率也高于其他竞争银行的平均数。但是,急剧的资产扩张已经包含了潜在的危机。大陆伊利诺银行潜在危机•由于大量地向一些有问题企业发放贷款,大陆伊利诺银行的问题贷款份额越来越大。1982年,该银行没有按时付息的贷款额(超过期90天还未付息的贷款)占总资产的4.6%,比其他大银行的该比率高一倍以上。到1983年,该银行的流动性状况进一步恶化,易变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的数量约占总资产的53%。大陆伊利诺银行问题贷款•在它的放款对象中,有一家叫做专门承放油气钻探贷款的银行——宝恩广场银行(PennSquareBank),它是后者最大的资金来源。它的大部分资金都是用较高的利率从银行间拆借市场借入,再以更高的利率贷出。大陆银行持有其发行的贷款债券面值就高达10亿美元。•1982年,宝恩广场银行倒闭。大陆银行因此受到牵连,不再是其他银行愿意拆借的对象。另一方面,由于大陆银行追求较高的贷款利润,所以它的贷款对象往往是一些风险很大的项目。宝恩广场银行倒闭,流动性危机初现•1984年第一季度的银行财务报表出现了亏损。1984年5月,当市场上开始流传大陆伊利诺银行将要倒闭的消息时,挤兑就开始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从大陆银行的账户中提出了5000万美元,接着10天之内大陆银行流失了60亿美元的资金。大陆伊利诺银行挤兑现象•5月11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出借36亿美元来填补流失的存款,并且强制其他16家银行提供45亿美元的30天信用额度借给大陆银行,但经过四天大部分钱就用光了。联邦储备系统不能再出钱帮助了,因为法律禁止美联储贷款给丧失偿债能力的银行。商业银行只希望把自己借给大陆银行的钱收回。美联储提供帮助失败•只有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能够让大陆银行继续满足提取现金的要求。5月17日,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向公众保证该银行的所有存款户和一般债权人的利益将能得到完全的保护。但这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大陆伊利诺银行的存款还在继续流失,在短短的两个月内,该银行共损失了150亿美元的存款。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承诺也未能扭转局势•1982年通过的加恩-圣杰曼法规定,只要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认为有必要,也就是银行倒闭会对银行体系造成重大损害时就可以出钱拯救银行,即使拯救成本远高于清算银行的成本,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仍然可以出手拯救。大陆银行在美国中西部大约有2000家资金联行,大多数都是没有分行的单位银行,必需得到其他银行的资金支持。如果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只清偿那些有保险的存款户,然后撒手不管,可能会极多的这类银行关门。因此,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认定有绝对必要去拯救大陆银行。联邦存款保险的抉择•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没有这么多钱,来吸收大陆银行的或有负债,于是向美联储借钱。1984年7月,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拥有大陆银行控制权(拥有该银行股份的80%),将大陆银行对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的负债,转变成自己向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贷款25亿美元。从而帮助大陆伊利诺银行渡过了此次危机。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大陆伊利诺银行•大陆伊利诺银行为什么会遭遇流动性危机?•你认为政府救助大陆伊利诺银行的决定正确吗?为什么?大陆伊利诺银行流动性危机分析一、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指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款借款要求,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指银行持有的资产能以合理价格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流动性指银行能以较低成本从市场上融资的能力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现金和准备金再贷款同业拆出同业拆入政府短期债券欧洲货币和外国货币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资金回购证券回购其他其他•当银行不能满足客户的提款借款需求时,就出现了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二、流动性风险产生原因•商业银行持有极高比例的即将到期的负债•节假日、特殊时期提款需求普遍加大存短贷长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利率降低将导致投资者将资金投向股票和债券市场•利率降低同时导致贷款需求上升客户投资选择变动•对银行偿付能力的担心,某银行支付危机导致整个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突发性事件突发性存款大量流失•紧缩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风险出现的可能增加,宽松政策则不会央行政策变化•关系商业银行资产变现和主动负债的能力,良好的金融市场为银行变现资产提供了保证,负债二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债券顺利发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落后•贷款违约或价值降低导致损失,易引发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连累•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利率上升时现金的净流入量增加,利率下降时净现金流入量减少;利率敏感性缺口为负,利率上升时现金的净流入量减少,利率下降时净现金流入量增加。•预期利率下降存款将会大幅减少,同时也因不能提供贷款丧失盈利机会,银行主动负债成本加大,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利率变动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资产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表内表外统一管理理论真实票据理论源于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也称为商业贷款理论背景:英国产业革命初期,虽然蒸汽机已采用,大机器生产在纺织工业中取得了主导地位,但现代化大工业还未形成,占支配地位的还是工场手工业。在这种情况下,工业生产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是短期流动资金。另外,英国虽然于1694年率先成立了英格兰银行,但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商业银行尚未具有较大的规模,其业务经营的范围还很有限真实票据理论银行资金的来源多为短期闲置资金,因此银行业只能用于发放短期、有真实商业票据作担保的、具有自我清偿性质的贷款。短期贷款与存款相匹配,是保持银行资产流动性的有效方式。该理论第一次明确了商业银行资金配置的重要性,即考虑资金来源的性质和结构•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贷款需求扩大和贷款种类多样化需求;没有注意到银行存款的相对稳定性;缺乏对自我清偿外部条件的考虑,比如市场环境萧条和危机;自偿性贷款在商业繁荣时期信用放大、加深危机,萧条时期又会出现信用紧缩不利于企业经营真实票据理论局限资产转换理论TheShift-AbilityTheory,美国经济学家莫尔顿在1918年《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中提出产生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强国恢复经济,后又爆发经济危机,国家大量发行公债,商业银行持有大量政府债券,政府债券流动性很好,银行家认识到购买短期证券同样可以保持流动性,同时还能带来一定的收益•理论:流动性关键在于变现能力。为保持流动性以应付提现的需要,商业银行可以将资金用来购买可转换的资产。银行扩大了资产范围,除了经营短期贷款以外,还可以从事有价证券的买卖,并可将部分资金用于长期贷款。资产转换理论•要有充足的短期证券为前提;忽视了市场状况的影响,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贷款需求增加时,市场利率将会上升,证券出售时的价格降低,增加机会成本;危机时可能出现的证券大量抛售,导致价格急速下跌也会给银行带来的巨额损失。该理论适用于单家银行,不适用整个银行体系资产转换理论局限预期收入理论TheAnticipated-IncomeTheory,由美国经济学家普鲁克诺于1949年在《定期贷款及银行流动性理论》中提出产生背景:二战后,英、法、日各交战国经济虚弱,物资匮乏,而美国则由于大做军火生意,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美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多样化的资金需要,不仅短期贷款的需求有增无减,而且产生了大量长期设备贷款和投资的需求;随着生产过剩矛盾的突出,消费性贷款的需求也在增长;同时,商业银行需要开拓新业务,增加盈利•预期收入理论:流动性的保障归根结底来源于客户的预期收入。偿还能力或变现能力都以未来收入为基础。贷款结构安排中,把贷款的归还期与借款人的预期收入联系起来,使到期日多元化从而增加银行的流动性•该理论强化了对贷款清偿的认识,开辟了新的业务,如住房抵押贷款,非生产性消费贷款,强调借款人的预期收入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局限性:预期收入的主观性,缺乏足够的可靠性负债管理理论美国花旗银行首创的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出现,为商业银行吸收资金开辟了新的途径,负债管理理论应运而生产生背景:20实际60年代初,金融市场发展市场上筹融资工具不断创新,导致商业银行传统的稳定的资金来源受到了其他金融机构的威胁和冲击。金融创新(花旗)、货币市场发展(主动负债提供了便利)、通胀加剧、利率管制、同业竞争、存款保险制度(激发银行冒险精神和进取意识)•银行为了维持其流动性,除应注意在资产方面加强管理外,还应该注意负债方面。银行原来是从资产的角度来考虑流动性要求,该理论指出也可以通过负债管理流动性。负债管理理论是对银行筹资流动性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及业务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负债管理理论•扩大负债方式: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同业拆借、央行贷款、回购协议借款、欧洲货币市场借款等等•局限性:当市场环境恶化或自身信用下降时,银行很难通过负债管理来满足流动性需求•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该理论并不是对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理论的否定,而是吸收了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的合理内涵,并对其进行了发展和深化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银行应对资产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既吸收了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的精华,又克服了其缺陷,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去协调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使银行经营管理更为科学资产负债表内外统一管理理论产生背景:激烈竞争导致商业银行存款利差收益逐渐减小,衍生金融工具也成为银行新盈利来源理论:存贷款业务知识商业银行经营的一根主轴,它还可以延伸发展出多种多样的金融服务,例如信息处理、资产管理、基金管理以及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资产负债表内外统一管理理论实质上是资产负债理论的深化,丰富了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同时也使得包括流动性风险在内的金融风险管理更加复杂四、流动性风险度量–现金比率–流动比率–存贷比–不良贷款率–核心存款与总资产比率–贷款总额与总资产比率–贷款总额与核心存款比率–流动资产与总资产比率–流动资产与易变负债比率–易变负债与总资产比率–存款增减变动额与存款平均余额比率–流动资产和可用头寸与为履约的贷款承诺比率–证券市场价格与票面价格比率度量流动性风险的财务指标度量流动性风险的市场信息公众信心不足资产出售损失不能满足优质客户贷款要求向央行经常借款银行票据(转)贴现不能顺利实现资信评级下调中间业务需要抵押或担保五、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流动性缺口分析•当资金来源与运用不匹配时,银行便出现流动性缺口,当流动性资金来源超过运用,称为正缺口,反之则称为负缺口或流动性赤字•流动性储备:主要是通过资金池法,商业银行将从各种渠道来的资金汇集起来,然后按流动性的优先顺序分配资金运用,形成适当的资产组合流动性供给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负债自由资本资金来源第一线准备金第二线准备金中短期贷款和证券长期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