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讲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考纲考情分析●备考复习指导2考纲考情分析考纲要求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词语(包括成语、关联词语)命题规律(1)命题规律:中考常考题型,主要考查词语和成语的正确运用。(2)题型题量: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量固定,共1题,4个选项,分值为3分。错选不得分。复习方向(1)考试内容:常用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2)复习范围:掌握7~9年级六册语文课本中“读一读,写一写”和课文注解中常见的或常用的词语、成语。(3)复习方法:①多读多写多理解——六册全部重点词语必须做到会读、会写,知道解释和懂得如何运用;②注重方法——多积累、多复习,用理解法、背诵法或联想法记忆。3备考复习指导词语(含成语)的考查点主要是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随着中考的创新,对词语考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比较灵活,从词语意义的识记向理解运用发展,从考查课内向课外延伸。考生要顺利地应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这一考点,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注意积累,扩大词量。中考中出现的要求考生辨别、解释、理解的词都是书本中学过的或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注意积累课前提示、课内注释、课后练习中的词语和日常生活中常见词语;能较好地解释清楚词义或辨清词语间的细微差别,词义的把握是词语理解与运用的基础。2.联系生活,辨别词义。词语的运用是建立在正确理解词语含义基础上的,答题时除了要养成依据语境,抓住整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把握词义的习惯,对那些稍显陌生4的词,要注重联系日常生活,拟一个能用得上该词的语境,然后再细细揣摩其含义。3.依据语境,准确推敲。一般来说,对词义的解释,可依据语境,据形推义,因汉字多为形声字,形旁有表义的功能,然后再将所推得之义(或作引申)代入词语之中,看是否解得通,如“秉烛夜谈”的“秉”(会意字),是表示“用手抓一把禾”,故可引申出“拿着”之义。同时还可根据具体语境,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义轻重、范围大小、词性异同等方面辨别同义(近义)词。对于关联词的运用,主要要注意关联词的搭配,很多关联词都是成对使用的,用时不可搭配错误。对于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关键是其意义的理解,应抓住其中的关键字,先理解其原始义,再试着揣摩它“比喻什么”或“形容什么”,同时,对一些特殊成语应从感情色彩、结构类型、使用对象等方面加以分类梳理,以便于比较、理解。5【知识链接】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1.望文生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含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作出不确切的解释。如“首当其冲”是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如果用在比赛中某人冲在最前面,就是望文生义。又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例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误用不属于望文生义的一项是()A.刚学做菜的王艳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B.同学们聚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C.那年冬天,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了雪灾,有些地方人民生产、生活困难,当地政府必须重视减负工作,让他们6安心瓜田李下。D.上海世博会开幕后,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大会的接待工作井然有序,周道如砥。(点拨:B项“天伦之乐”泛指家庭骨肉亲情的乐趣,不宜用于家庭之外;A项“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属于望文生义;C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用在本句中属于望文生义;D项“周道如砥”形容公路平坦,畅通无阻。周道是指周朝的公路,并非周到,属于望文生义。)常见的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炙手可热火中取栗可圈可点三人成虎不刊之论文不加点海外奇谈首当其冲屡试不爽不忍卒读危言危行如履薄冰要言不烦不赞一词明日黄花罪不容诛久假不归坐地分赃登堂入室如坐春风不名一钱目无全牛差强人意万人空巷振聋发聩涣然冰释不绝如缕72.与语境不符。句意是成语选用的一个重要依据,句意决定了句子的特定的语言的情境,我们可据此对成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倍功半”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句意相反,应该改为“事半功倍”。又如“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这个语境显然是误用。例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误用属于与语境不符的一项是()A.他们班在任课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终于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B.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爱徒小沈阳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C.九级四班班长陈娜学习好,工作好,人品好,8级同学中德高望重。D.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点拨:C项“德高望重”指道德高尚,名望很大,专门用于中老人年。用在该句中不合语境;A项“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推波助澜为贬义词,不适用于表扬;B项“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本身已包含有笑的意思,和后面的笑构成重复语病;D项“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是贬义词。3.前后矛盾或重复。有些成语在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相矛盾或重复,如“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但是如果用在“我们的语文老师年过五旬”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就是前后矛盾;“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如用在“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前后重复,“笑了起来”纯属多余。9例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误用属于前后矛盾或重复的一项是()A.听到有儿童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B.青年人要多读书,勤思考,并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沸沸扬扬的新生活。C.这位摄影大师极善于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D.6月11日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开赛以来,球迷们天天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每场比赛结束后仍对球星的表现评头论足,强聒不舍,尽情享受着体坛的“豪门盛宴”。点拨:D项“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与尽情享受着体坛的“豪门盛宴”相矛盾;A项“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忘乎所以是得意洋洋的意思,不能用来“救人”;B项“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闹。这里用来形容新生活,不合适;C项“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捕风捉影是无中生有,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合适。104.褒贬(感情色彩)误用。有些成语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已经附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使用时要认真辨析,根据语句情境进行取舍。如: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自命不凡”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含有贬义,使用色彩不当,用在句中形容崇高理想有误。例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误用不属于误用褒贬的一项是()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B.在第49届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来势汹汹,一举包揽了五项比赛的冠亚军。11C.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D.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点拨:A项“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济济一堂的人必须是人才,用在这里不合语境;B项“来势汹汹”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含贬义,与“冠军”相悖,属误用褒贬;C项“别出心裁”指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是褒义词,不能形容日本鬼子,属误用褒贬;D项“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是贬义词,属误用褒贬。常见的褒义成语凤毛鳞角有口皆碑蔚然成风耳提面命无微不至自食其力深思熟虑争先恐后重整旗鼓同心同德叹为观止从容不迫12常见的贬义成语常见的中性成语5.对象误用。有的成语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对象,如果弄不准确,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如“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多,“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形容书籍多。无所不为半斤八两自食其果夸夸其谈处心积虑倾巢而出罄竹难书趋之若鹜弹冠相庆八面玲珑变本加厉抱残守缺闭门造车不可一世捕风捉影别有用心蠢蠢欲动始作俑者大放厥词翻云覆雨飞扬跋扈粉墨登场侃侃而谈名噪一时耿耿于怀登峰造极按部就班标新立异左右逢源13例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误用属于对象误用的一项是()A.这份手稿年代久远笔迹模糊,尤其是文不加点,很不好读。B.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级很是孤立,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很自负的人。C.站在山顶四处眺望,只见经过退耕还林的山区风景秀丽,草木葱茏,进退维谷。D.长期以来,日本一些右翼分子一直妄图抹杀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这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胸中都感到义愤填膺。点拨:A项“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是褒义词,“点”不能理解为“标点”;B项“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自菲薄只用于本人,用14在此处属对象误用;C项“进退维谷”指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谷”形容困难的境地,与原文语境不符;D项“义愤填膺”指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义愤填膺中已经包含有“胸”,和前面的“胸中”重复。有固定对象的成语“余音绕梁”只能用于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甚嚣尘上”只能用来指言论、传闻嚣张。“风度翩翩”一般只形容行为举止洒脱优美。“秋毫无犯”只用来比喻军纪严明。“稍纵即逝”用来形容机会和时间。“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用于形容文学艺术。“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用于夫妻间。15有固定对象的成语“豆蔻年华”“巾帼英雄”“蕙质兰心”“倾国倾城”只用于女性。“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运斤成风”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熟练,技术神妙。不是有力气的意思。“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