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策略与指导丹阳市云阳幼儿园步宛翀212300137********一、案例再现:这是笔者的一次失败经历:在小班区角活动中,有较多的男幼儿选择“建构区”,女幼儿则基本选择“娃娃家”,个别幼儿选择“拼图”、“走迷宫”、“绕线”等区角。由于建构区幼儿太多,一时出现了轰乱现象,笔者为了使游戏顺利进行,便指定和重新分配了各个区角的人选和人数。由于这些建筑师很多不是出于本意或者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倒腾了一会以后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他们东看看、西晃晃,跑出“建构区”又选择了“娃娃家”。于是“娃娃家”里面也是人挤人,出现了两个“妈妈”,两个“爸爸”,也多出了许多“爷爷”、“奶奶”。笔者发现“妈妈”这一角色不到位,烧饭做菜不像样,便主观的让幼儿看她示范,再让幼儿照着做一遍。笔者为了丰富娃娃家的游戏,还事先设计了帮娃娃过生日的情节,为娃娃做好了生日蛋糕,游戏中还叫了几个正在做其它游戏的幼儿到娃娃家做客。等笔者安排好一切后却发现所有的幼儿都很木然,畏首畏尾生怕做错了什么一样。二、案例分析: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笔者在自选游戏中忽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例中的游戏活动从根本上剥夺了幼儿自主自由的游戏的权利,成了笔者精心设计导演的一场戏,“建构区”人太多,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但不能主观地让幼儿服从自己的安排;教师可以以“建构顾问”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以提建议的形式间接的引导幼儿顺利地开展游戏。同样,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应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身份参与游戏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切不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例中“妈妈”这一角色扮演不到位,教师可以用“做客”形式参与到游戏中,将发现的问题间接、委婉的提出,和幼儿共同商量,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觉改进。但是如果有人认为自选游戏就是随便幼儿玩什么、怎么玩,彻底地让幼儿自由、自主,老师不应当参与到其中,那就曲解了游戏的本质。事实上,游戏的本质在于“幼儿自主自发的表现和创造活动”。强调自选游戏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不是否定成人对游戏的指导,而是为了澄清游戏的本质,还幼儿游戏的本色,让幼儿在成人适当引导下自主游戏,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创造性自我实现的快乐活动,更好地实现游戏的潜在功能。三、游戏指导措施及策略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幼儿自选游戏的指导,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一创设合适的游戏环境幼儿开展自选游戏不仅仅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还包括成人提供环境引导下进行的游戏。成人为幼儿创设的游戏环境主要涉及游戏场地、游戏材料、游戏活动区角的设置等。针对前面所提出的问题,笔者主要对区角游戏区的设置与游戏材料的投放作出几点建议:1.设置合理活动区角首先,教师在设置活动区时,要认真的分析各类游戏的教育功能。比如,“娃娃家”它有益于丰富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了解人际关系及不同角色的身份,学会表达个人意愿、情感、见解,发展语言交流能力、表征能力,激发想象力及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积木区”游戏不仅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建构能力,增进空间知觉,促进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同时可以有益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学习协调行为,培养分析、合作能力,促进幼儿伙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影响等。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的自选游戏活动区设置应有:角色游戏区(娃娃家、商店等积木区、益智操作区、美工区、科学区、音乐区和表演区。2.配置合理游戏材料玩具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工具,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幼儿通过使用玩具在游戏中学习、掌握知识、丰富生活经验。教师在配备、投放、变换玩具材料时,必须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还要兼顾不同的教育领域的性质和相应的方式、不同儿童的个别差异及不同地区幼儿园乃至活动室的差异,做到结构合理、安排有序、目标具体,投放适时、适度、适量、及时调整,积极推进,使玩具成为不说话的老师,以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对于小班幼儿,尽量为他们提供一些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游戏材料。如:瓶盖、五彩盒子、各色布等,数量多一点,种类少一点。可以开展“找春天”、“娃娃家”、“扣扣子”等游戏,使孩子在玩玩弄弄中获得自主发展。据笔者观察发现:目前许多幼儿对高档玩具并不感兴趣,却对废弃的瓶瓶罐罐和野外拣来的自然材料情有独钟,他们把小石子当汤圆、瓦罐当锅,游戏起来津津有味。根据这一现象,笔者想到幼儿自选游戏的配备不能仅仅局限于厂家精心设制的,可以从多种途径来开发材料。(二教师深入游戏活动,加强指导在笔者观察中发现:在自选游戏中,凡是有教师参加的活动,都能吸引很多的幼儿,而且玩得更有兴致。幼儿因为年龄小、能力差,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家长对幼儿的影响作用就更大。这里应当强调的是,自选游戏虽然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游戏,但是教师参与并不一定意味着干涉幼儿的游戏,并没有阻碍幼儿的个性发展。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耍,可以缩短成人与幼儿间的距离感,同时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通过游戏让教师了解幼儿身心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1.引导幼儿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前,如果幼儿自主游戏有困难,教师应先以指导者的身份,引导幼儿选择活动,开始游戏。比如,教师可以先介绍材料、提示或建议活动的方法,启发已有的知识经验,并提出行为要求,提醒游戏规则,引导幼儿自选活动和积极参与游戏。避免出现有些幼儿不知道玩什么,无所事事的行为。对上述现象,教师可以游戏伙伴(顾客的角色,对某些区域人太多这一现象适当调解。比如说“哎呀,我想做小英雄去冒冒险,找宝藏呢呢!”利用幼儿爱模仿的天性,将幼儿引入较少人参加的“走迷宫”。2.参与幼儿游戏过程游戏开始后,教师不能为了不影响幼儿自主游戏而坐在一边观察,应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比如,在实习期间,一个幼儿玩插具时,我参与进去,同他合作,并问他插的是什么,用几块玩具能搭成,都有什么颜色,还能插出什么东西。这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了许多教育内容,有数、颜色、语言的沟通,并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创造才能。如果只是让幼儿自己玩,老师不参与指导,其教育作用是迥然不同的。游戏中,幼儿的交流能力、意志、品德、性格、情感、兴趣等都反映出来,这些方面只有通过幼儿自身活动锻炼才能提高,老师不能够代替。因此,指导幼儿游戏时要让幼儿发挥主体作用,让每个幼儿充当一定的角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出现什么问题,也要鼓励幼儿自己去解决。这样才能使幼儿的各个方面得到锻炼,真正发挥幼儿自主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另外,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较为贫乏,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在幼儿的游戏中必然会出现与现实生活主流相悖的现象。所以,教师要注意矫正幼儿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使幼儿的思维、想象逐渐科学化、合理化,符合现实生活逻辑,以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3.评价幼儿游戏表现游戏结束时,还要注意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表扬积极肯定的行为,如幼儿活动中的新玩法、新创意等,激发其它幼儿游戏时创造的积极性。对中、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相互交流,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另外,对游戏中出现的如行为、规则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加以讨论、明确认识,共同改进。孩子的游戏是从重复模仿成人的简单动作,到反映成人的社会生活内容,从单项游戏到合作游戏,这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发展起来的。幼儿的游戏更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但指导不是包办代替,更不是指挥命令,要在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观察幼儿的行为基础上,较多采取间接的方式来影响游戏,引导幼儿行为,使教育的意图逐渐地、自然地转变为幼儿的愿望和动机,从而在积极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