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发展中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江苏省溧阳中学郁继刚第一,什么时候全球的精英会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而不是像今天都把他们的孩子送到美国、欧洲留学?第二,什么时候全球的年轻人会最欣赏中国的电影、文化、书籍,而不是像今天他们最喜欢的是美国、欧洲的电影、书籍、音乐?第三,什么时候全球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首选中国的品牌?龙永图:暂且不要讨论中国崛起,先问问三个关键问题有一次,我(龙永图)到日内瓦的一个公园散步。发现有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在厕所里面“玩”。等我走出厕所,一位40来岁的中年妇女就着急地问:“先生,我的孩子上厕所,进去20分钟了还没有出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你能不能帮我去看看?”我进去一看,小孩正急得满头大汗,我问:“你在干什么?”他说:“我上完厕所以后,不知道怎么冲水。”原来马桶是新式的,他没见过,为了冲水,在里面折腾了二十分钟。我帮他冲掉以后,他说了很多次谢谢。我非常感动,这就是责任心,是他所受的教育带给他的,我想,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一个很能担当的人。21世纪,我们中国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21世纪,我们中国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立德树人中国学生发展科学素养(2016年9月13日)一个核心,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课程目标三个版本1.0版2.0版3.0版双基三维核心素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一、中学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一)顶层设计(二)基层实施二、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总体框架一、中学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一)顶层设计要通过唯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事全面客观进行考察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要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一)顶层设计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分类:核心理念—唯物史观(文明、近代化、全球等)核心思维—时空观念(辩证、扩散、逆向等)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比较、统计、计量等)核心能力—历史解释(叙述、理解、评价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责任、人文、普世等)(一)顶层设计中外历史纲要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史学入门史料研读(一)顶层设计4.高中历史课程设计必修课程选修Ⅰ课程选修Ⅱ课程本课程以通史的叙事框架,展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本课程共有25个专题,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中外历史纲要1.1.早期中华文明1.2.春秋战国的政治社会变动与“华夏”观念的形成1.3.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4.三国至唐前期的民族交融与文化创新1.5.唐后期至两宋的政治、社会变革1.6.辽、西夏、金、元的统治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7.明清时期中国版图的奠定与社会变动1.8.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9.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10.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1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12.人民解放战争1.1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1.1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15.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6.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1.17.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1.18.大航海时代1.19.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20.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1.2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22.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1.23.改变国际秩序的两次世界大战1.24.20世纪下半期世界的新变化1.25.当代世界的发展特点和主要趋势1.1.政治体制1.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3.法律与教化1.4.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1.5.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1.6.货币与税收2.1.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2.3.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2.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2.5.交通与社会变迁2.6.医疗与公共卫生3.1.多样发展的世界文化3.2.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3.3.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3.4.战争与文化碰撞3.5.文化的传承与保护3.6.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政治模块经济模块思想文化模块(1)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两类三个层次的课程构成。必修课程:设一个模块,名为《中外历史纲要》。呈现方式,改为通史体例,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精选25个专题,以大时序小专题的呈现方式,引导全体高中学生进一步通过对相关史事的整体认识,深化对人类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认识。(一)顶层设计4.高中历史课程设计(1)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两类三个层次的课程构成。选修Ⅰ课程:设《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三个模块。各模块由若干学习专题构成,在专题下的具体内容依照时序的发展进行表述,呈现中外历史多方面的重要内容,引领学生从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等不同视角对中外历史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在这三个模块中,既可以看到与原高中课标的某些衔接,又凸显了高中历史应注意和强调的重要内容。(一)顶层设计4.高中历史课程设计(1)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两类三个层次的课程构成。历史选修Ⅱ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校本课程。本课程标准提供的《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两个模块可作为校本课程的参考。这两个模块由若干学习专题构成,通过了解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的探究活动,增强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的能力与素养。这种设计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史料基础,又要有正确的史观导向,旨在提高学生的史学专业素养。校本课程由学校自主开设。选修II课程:对学生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一)顶层设计4.高中历史课程设计(2)高中历史的两类三个层次的课程之间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和递进性。历史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两类三个层次的课程,构成高中历史课程的整体结构,具有横向发展的扩展性和纵向发展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必修课程是共同基础,旨在使学生对历史有基本的整体认识;选修Ⅰ课程是必修课程的递进与扩展,旨在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提高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历史的能力;选修Ⅱ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和选修Ⅰ课程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旨在继续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通过各类历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断得到提高。(一)顶层设计4.高中历史课程设计一、中学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一)顶层设计1、核心素养概念:2、核心素养内容:3、核心素养分类:4、高中历史课程设计(二)基层实施1、唯物史观5、家国情怀3、史料实证4、历史解释2、时空观念(二)基层实施——唯物史观1.高考试题中的考察(2016年上海卷第5题).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右表中应填入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③农民起义频繁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5年高考历史全国Ⅰ卷第27题)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2.概念界定: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内涵阐释: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二)基层实施——唯物史观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低级到高级,分散到整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历史发展主要力量:人民群众VS英雄阶级分析方法。(二)基层实施——唯物史观3.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二)基层实施——唯物史观4.教学实施(以近代欧洲为例)(二)基层实施——时空观念1.高考试题的考察(2017年江苏卷第9题).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依据右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政治B.文化传统C.人口密度D.地理环境2.概念界定: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内涵阐释: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和认识。(二)基层实施——时空观念◎◎◎◎◎◎◎◎◎◎◎◎◎例1:辛亥革命的时空坐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民族危机、社会危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潮流辛亥革命……(二)基层实施——时空观念3.教学实施江阴南菁中学马维林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件1937年七七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列举30年代以来日军侵华的史实和侵华暴行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关键信息石家庄、忻口、五台山、狼牙山、娘子关、阳曲(太原)、清苑(保定)、天津、北平重要史实1.时间:1940年2.指挥者:彭德怀3.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4.特点:主要集中在铁路沿线5.涉及主要省份:山西、河北6.意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二)基层实施——史料实证(2017年全国卷3第27题).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1.高考试题中的考察:(2015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第2题)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二)基层实施——史料实证1.高考试题中的考察: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表格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二)基层实施——史料实证1.高考试题中的考察:(2017年全国卷1第26题)(2017年江苏卷第4题).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二)基层实施——史料实证1.高考试题中的考察:2.概念界定: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内涵阐释: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二)基层实施——史料实证

1 / 8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