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发展与高中课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学发展与高中课改人文地理学发展与高中课改一、西方地理学的三次革命(20世纪)二、中国人文地理学近今发展趋向三、高中地理课程创新的几个问题一西方地理学的三次革命Three20THCentury“Revolutions”InAmericanGeography——H.L.GauthierE.J.Taaffe20021.从人地关系(Man-LandRelations)到区域差异(ArealDifferentiation)1923—19392.从区域差异(ArealDifferentiation)到空间分析(SpatialAnalysis)3.从空间分析(SpatialAnalysis)到社会理论(SocialTheory)人文地理学发展与高中课改(一)人地关系传统(二)区域研究传统(三)空间科学传统(四)社会化(一)人地关系传统人地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改变其内容和形式,人类属于动态的一方,而地理环境处于被动的一方,变动相对较缓慢。(一)人地关系传统1.从自然支配的环境变化到人类支配的环境变化全球环境变化是由人类支配的,人类社会在环境变化中的作用2.人地关系理论——区域发展的人文动力学机制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机理与调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二)区域研究传统区域的基本特性——具有一定的范围和边界边界是构成区域的基本要素,边界可分为两类:突变性;渐变性——物质性:物质属性不同,区域也多种多样——系统性结构层次性: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内部各种要素是个整体(二)区域研究传统区域的类型均质区域——区域内部特性的均一性结节区域——功能区域或枢纽区区域的属性:经济区、自然区、行政区、社会区区域的功能特点城市地区、工矿地区、农村地区、风景旅游区流域区(二)区域研究传统区域观点与综合观点是地理学研究的基本观点,两者是紧密联系的,综合性是区域基础上的综合,——区域性:地理学研究的焦点就是地区差异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二)区域研究传统——综合性:地理研究的基本目的是综合,把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的相关特征构成一个整体。区域综合规律中,从空间整体上对地环境各要素进行综合研究。(三)空间科学传统50年代末—60年代,英美国家地理界的数量革命与理论革命,以数量化为核心的地理科学革命。■地理学是研究空间关系和空间相互作用的科学研究对象抽象掉复杂的人地关系和无所不包的区域,具体化为空间要素的研究。(三)空间科学传统(空间分析学派)空间分析与数量革命(1950—1960年代)■由文字描述转变为数据处理,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说明问题。有利于计量■由求异改为求同,寻求规律性。发展理论,制定法则,建立模式。描述→建立科学法则,如区位理论、区域科学、区域地理思路的拓宽。■明确要求结果有预测能力,以帮助拟定和推行公共政策。(三)空间科学传统(空间分析学派)(四)社会化——对科学实证主义的批判:数量化使用过泛——无视人的价值,建立在完全信息基础上的理性人——忽视对社会文化等深层问题的分析(四)社会化西方国家社会转型:工业化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型(全球化、信息化、生态化、知识经济等)当代西方哲学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关于地理学思想史的总结1、地理学的概念:——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关于地球表层系统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机理及人地关系调控的理论;——地方和空间对过程和现象的重要性。关于地理学思想史的总结2、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学思想:——认识世界的框架:地图学思想、天气图、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人类家园的世界:人类的调整、水平衡气候学、人类对地球的改造;——相联的马赛克世界:空间组织与相互依赖、中心地理论、特大城市研究;——地方感。关于地理学思想史的总结3、近现代地理学流派4、地理学的科学问题——为什么某种现象只发现在某些地方而他处没有;——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对现象的分布是如何起作用的;——为什么同一地方发生的现象相互影响;——在一种尺度起作用的过程如何影响他种尺度上的过程;——区位对影响政治、社会经济或边界变动的努力有什么重要性。5.地理学的视角6、地理学与关键问题(1)RediscoveringGeography---NewRelevanceforScienceandSociety——经济健康——环境退化——民族矛盾——医疗卫生——全球气候变化——教育6、地理学与关键问题(2)第29届IGU:LivingWithDiversity当代国际地理学的主要论题:——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自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全球化与本土化;——地理学与公共管理;——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与区域发展——环境质量、食物安全与人类健康。二、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近今趋向(一)建国前的人文地理学(二)建国后的中国人文地理学■1949-1979年■80年代——复兴阶段■90年代——发展阶段(三)21C中国人文地理学的提高阶段(二)建国后的中国人文地理学■80年代——复兴阶段李旭旦,我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一是主张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和核心;二是强调人地关系的协调思想;三是强调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90年代——发展阶段——主要背景一是从世界范围来看,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共同关心和噩待解决的紧迫任务,日益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和国民的关注。二是人文地理学的几乎每一个研究领域都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主要成就:●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发展●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建设●研究内容■21C中国人文地理学的提高阶段1.吴传钧院士“展望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人文地理1996——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类活动与全球化——地区自然资源系统——更认真地为农业服务——重点区域研究■21C中国人文地理学的提高阶段2.中科院陆大道主编《地理学发展与创新》科学出版社人文地理学应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优化和调控作为主攻方向,并将协调不同尺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确保区域可持续发展置于优先地位。面向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方向和领域有四个方面——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机理与调控研究——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农业与乡村地理研究——城市地理研究■21C中国人文地理学的提高阶段3.中科院地理科学创新工程“人文地理学发展若干战略问题”重点发展的领域:——全球化和国家安全——区域可持续发展——城镇化问题——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整治——人地关系理论中科院地理科学创新工程:5个创新优势领域:——以水土资源为核心的自然资源研究;——以协调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国家和区域发展研究;——以地表过程及全球变化响应为核心的区域环境演变研究;——区域农业与农田生态系统研究——地球信息科学研究21C中国人文地理学的提高阶段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决策化●社会化●区域化●生态化●国际化■21C中国人文地理学的提高阶段●决策化——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对现有的政策进行评价——新的政策的制定■21C中国人文地理学的提高阶段●社会化——了解“人”人文因素(非经济因素)——个体行为、社会文化——关心“人”人本主义,关心“弱势群体”(如女性、农民…)——发展“人”■21C中国人文地理学的提高阶段●区域化——面向区域性问题开展研究——重点区域,如经济发达地区,生态脆弱地区,重点开发地区——区域相互作用,区域关系■21C中国人文地理学的提高阶段●生态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自然对人类的价值的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不断发展。——绿色产业、环境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化——●2C的所有产业——可持续发展观、环境保护主义■21C中国人文地理学的提高阶段●国际化——国外人文地理学的引进、借鉴地理学思想史地理学性质的透视理论地理学,地理学中的解释地理学与地理学家——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三、高中地理课程创新的几个问题(一)核心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二)探究式学习方法:面向问题,解决问题。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三)生活的地理学三、高中地理课程创新的几个问题(一)核心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认识区域差异,知道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三、高中地理课程创新的几个问题(一)核心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发展和可持续性——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社会公正和人民福利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衡量标准:生态协调性,地区发展平衡度,社会福利提高度,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为本的要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问题:有增长无发展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收入与GDP增长不相称:单位江苏浙江浙江与江苏比较GDP:亿元10631.757670-18%人均GDP:元1439116505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81771171643.3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3995.6494023.60%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二)对全面发展的认识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要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社会问题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江苏省省辖市全面小康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评估领域指标名称单位标准值A.经济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24000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92城市化水平%55城镇登记失业率%5B.生活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600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800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方米30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40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部20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0C.社会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劳动保障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95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三)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心:协调问题:不协调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不协调之一:地区发展差距拉大: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单位:亿元195219621972198219922002年份三大区域GDP变化表东部中部西部不协调之二:城乡差距拉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对比0200040006000800019781980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单位:元年份0.000.501.001.502.002.503.003.50比值城镇人均农村人均城镇/农村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不协调之三:资源问题突出:资源能否支撑经济发展?1、土地资源浪费问题,耕地减少惊人近七年全国耕地减少1亿亩2、中国能耗远超他国3、资源、能源对外依存度加大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进展——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大扶贫力度,努力消除贫困——综合整治城市环境,加快居民住宅建设;——强化土地资源管理,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推行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降低能源消耗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进展——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继续实施林业生态体系工程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强化海洋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