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理念在偏瘫中的应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SET理念在偏瘫中的应用SET概述•SET训练是指通过吊索将身体部分或全部悬吊起来,通过悬吊带形成的支撑反作用力不断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迫使身体不断调整不稳定的身体状态而不断募集不同的运动单位,从而提高神经-肌肉本体感受性功能的一种训练方法[1]悬吊训练起源于二战时期对受伤战士进行肌肉放松的治疗过程中,并逐渐形成其在运动、康复领域独特的治疗体系和理论体系;悬吊训练已被用于康复、预防损伤和提高竞技成绩的训练体系中,它的成效获得了许多专业人士的认可。在康复训练方面,悬吊训练以“弱链接”为其理论突破口、以躯干和四肢局部稳定肌为其训练切入点,形成了其独特的训练体系特征:(1)训练器材简易可控;(2)强调不稳定状态下的训练负荷效应;(3)训练方式多样开链、闭链;(4)以局部稳定肌为其训练重点,并强调对于整体运动肌的训练,以达到整条“运动链”的有效运行;(5)突出运动感觉综合训练,强调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诱发;(6)遵循渐进抗阻的训练原则和以闭合链运动为主的原则,达到逐步恢复的目的[2]。[1]于红妍,李敬勇,张春合,周宇.运动员体训练的新思路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2):57-58.[2]孙景召.悬吊训练的演变及其基本特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1):74-77.•训练理念•作用机制•训练方法训练理念•Gray【1】于1997年首次提出了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概念,指出功能性力量训练应注重身体运动链的作用,避免单一的训练某一环节的力量,将人的身体运动看作是一个运动链。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NationalAcade-myofSportsMedicine)认为,功能性训练包括那些涉及运动链中每一个关节和在不同平面的加速、减速及稳定性训练动作。美国运动委员会(AmericanCouncilonExercise)指出功能性训练是训练动作的活动,包括平衡性训练、稳定性训练、核心训练和动态运动训练。1在解剖位置上,强调躯干部位和各关节周围肌肉的训练;2在生理功能上,强调稳定和平衡,强调辅助肌群的固定作用和拮抗肌的适宜对抗作用*,强调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研究表明,训练主动肌和拮抗肌协同活动的锻炼是较理想的康复和损伤预防训练[2]。[1]Gray.EfficacyoflowloadresistivemuscletraininginpatientswithrheumatoidarthritisfunctonalclassIIandIII[J].JRheumato,l1997,24(8):1531-9[2]ChristopherJ.Standaert.CoreStabilizationforLowBackPainandPerformance.SportsOrthopaedicsandTraumatology.2011;27(2):92-98.训练理念3作用上,是一种“柔性力量”,它并不直接提高单块肌肉的收缩速度或力值,而是通过肢体稳定性的加强,主动肌与辅助肌、拮抗肌之间协作能力的提高,以及神经-肌肉支配能力的改善,提高一个动作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配合,以及整套技术动作的节奏感和流畅程度,最终达到提高多块肌肉参与完成的整体力量的目标。(在生物力学领域中,如果把身体的各个部分划分成一个个的环节,当人体在运动时,身体的各个环节相互作用,就好比一条运动式链条,若其中任意一环出现问题,整体的运动表现都会受到影响)。作用机制•“三亚系”模型作用机制•神经肌肉控制作用机制“三亚系”模型作用机制Panjabi[4]于1992年提出了“三亚系模型”该理论指出,脊柱稳定性的生理机制涉及三个系统:被动亚系、主动亚系和神经控制亚系。[4]PanjabiMM.Thestabilizingsystemofthespine,PartI,Function,dysfunction,adaptionanden-hancement[J].Spinaldisord,1992,(5):383-389.中枢神经亚系骨骼韧带亚系肌肉亚系“三亚系”模型作用机制被动亚系(骨骼韧带亚系)•被动亚系特指关节和韧带,主要由锥体、椎骨关节突、关节囊和脊柱韧带等组成。在脊柱活动的中心区域,被动亚系的稳定结构分布着丰富的本体感受器,感受椎体位置的变化,为神经控制亚系提供反馈信息。“中立区”(neutralzone)它是指脊柱在处于直立姿势时,脊柱椎骨间活动是不受被动脊柱系统阻力的一个区域。“中立区”(neutralzone)•中立位(Neutralposition):总内应力(活动阻力)保持最小值状态的脊柱节段位置•“中立区”(neutralzone)处于NeutralPosition的脊柱节段活动范围,属于生理性活动范围的一部分•弹性区ElasticZone:从neutralzone到脊柱阶段活动极限范围之间区域,属于数量性活动范围的一部分,此时脊柱节段活动会遇到较大的内部阻力•在neutralzone区间,被动亚系不参与脊柱稳定性维持,此刻的脊柱稳定性取决于局部肌肉(localmuscle)活动的维系;在EZ区间,被动亚系参与脊柱稳定性维持。•Panjabi研究发现,在脊柱损伤、关节退化或者相关的稳定性结构改变时,脊柱的neutralzone活动范围增加.“三亚系”模型作用机制主动亚系(肌肉亚系)•主动亚系特指相关肌肉和肌腱,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它通过深层和浅层肌群间(即稳定肌和运动肌)协调活动来维持脊柱的稳定性。稳定肌与运动肌稳定肌运动肌位于背部深层位于背部浅层腱膜状梭状慢肌为主:I型纤维快肌为主:II型纤维耐力活动时激活爆发性活动时激活持续低水平募集,外周负荷增加之前其募集增加高水平募集,负荷增加时募集增加“三亚系”模型作用机制神经亚系(中枢神经亚系)•神经亚系特指神经肌肉运动控制系统,它接受来自主动亚系和被动亚系的反馈信息,判断用以维持脊柱稳定性的特异性需要,然后控制主动亚系的有关肌肉实现稳定性的维持。“三亚系”模型作用机制•根据Panjabi的观点,三个亚系分别是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三个独立性因素,通常某一因素的损害,可以由其它要素加以代偿。而各个亚系之间的功能无法代偿的时候,往往会造成脊柱稳定性破坏。例如:在完成某些复杂姿势时,神经控制系统会改变肌肉的募集方案以增加脊柱稳定性,然而这一方案往往会超过脊柱的正常承受范围,而导致一系列的疼痛和异常姿势*。*PanjabiMM.TheStabilizingSystemofSpine.Part1.Function,Dysfunction,Adaptation,andEnhancement.JSpinalDisord.1992;5(4):383-389.神经肌肉控制作用机制•神经肌肉控制作用机制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来自前庭、视觉中枢和集中在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皮肤中的本体感受器传来的信号后,通过激活、控制维持肢体稳定性的肌肉来调节人体平衡,这种调动机制加强了深层肌的募集和兴奋能力,有利于提高肌肉间的协调、灵敏和平衡能力。神经肌肉控制作用机制本体感觉通过肌肉稳定局部的关节,校正全身的平衡来源于机械感受器:-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皮肤-视觉-前庭器官神经肌肉控制作用机制•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分类•1神经系统对躯干和肢体控制的能力。即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肌梭和腱梭反馈式调整肌肉的力量并协调不同肌肉之间的用力,解决核心部位的稳定、稳定程度和稳定与不稳定交替转换的问题•2通过运动前期的预兴奋反射性提高参与肌肉的力量,为姿态的调整和承受外部负荷做好准备。•神经—肌肉系统观下的训练方式•训练对神经与肌肉系统的不同影响主要通过训练负荷来实现1发展神经募集能力(低负重、少次数和快速度)练习时注意大肌群与小肌群(稳定肌)主动肌与拮抗肌以及异侧同名肌的协调工作,以此增强神经对肌肉的快速调动能力.2发展肌肉横断面训练方法•核心力量训练•本体感觉功能训练•振动控制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是指针对身体核心肌群及其深层小肌肉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等能力的训练。强而有力的核心力量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核心力量训练•核心肌的分类Coff[1]根据肌肉功能不同将核心肌肉分为稳定肌和运动肌。稳定肌多为单关节肌,位置较深,通过离心收缩控制身体的活动以及身体姿势。运动肌多为双关节肌或多关节肌,位置表浅,往往通过向心收缩产生力量和加速度运动。Bergmark[2]根据解剖位置关系将核心肌肉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整体肌肉,包括竖脊肌、臀大肌等,这些肌肉控制脊柱运动的方向;第二类为局部肌肉,包括多裂肌、椎旁肌等,这些肌肉可以控制脊柱的弯曲程度和维持腰椎的稳定性。•[1]GofB.TheplieationofrecentadvancesinneurophysiologytoMissRRoodconceptofneuromuscularfaeilitation[J].Physiotherapy,1972,58(2):409-415.•[2]BergmarkA.Stabilityofthelumbarspine:astudyinmechanicalengineering[J].ActaO~hopScandSupp1,1989,230:1-54.核心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特点核心力量训练突出了提高力量的传递、协调组合和控制肌肉的能力,表现在全身多肌群整体性在多个维度内同时参与运动[1]。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注重位于深层的小肌肉群的训练,强调两端固定的静力性收缩,负重较轻,很多情况下是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训练,以此使更多的小肌肉群,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辅助肌参与运动,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2]。•[1]于红妍,王虎,冯春辉,等.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的理论思考——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6):509-511.•[2]陈小平,黎涌明.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J].体育科学,2007,27(9):16.核心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稳定脊柱和骨盆;改善控制力和平衡性;提高能量输出;提高肢体协调工作效率;降低能量消耗;预防运动损伤*;•*王卫星,廖小军.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2):12-15.核心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的分类、方法和手段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分类有多种,比较全面的一种分类是把核心力量训练分为:稳定和不稳定、徒手和负重,一维、二维和三维,静力、动力和两者结合型。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有1)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练习;2)运用单一器械进行的练习;3)使用综合器械进行的练习。悬吊训练是主要的训练方法,通常使用的器械还有平衡板、泡沫桶、气垫、滑板、瑞士球等,还有在各种垫子上做徒手练习。徒手练习健身球泡沫轴训练SET本体感觉功能训练•本体感觉功能训练也称为机体运动感觉(sensorrimotorsystem)的功能训练,是指通过有意识的感知关节的空间位置、关节运动以及关节移动的方向和速度来达到改善关节本体感受功能的训练。肌肉、肌腱和关节囊中分布有多各种各样的本体感受器(肌梭与腱梭),它们能分别感受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以及肌肉收缩和关节伸展的程度。这种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所产生的躯体感觉,称为本体感觉[1]。[1]运动生理学教材组.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49-53.本体感觉功能训练•本体感觉功能训练的基本训练特征:(1)不稳定状态下的训练负荷效应;(2)多种负荷和速度下的训练;(3)不稳定状态下的训练难度由易到难,逐步达到对本体感觉器官的诱发;(4)强调训练过程中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参与。本体感觉功能训练振动控制训练•振动训练的生理机制主要与抗阻练习训练的牵张缩短循环(stretch-shorteningcycle,SSC)类似。SSC是一种利用离心收缩后立即作向心收缩的作用方式,透过弹性与伸张反射(stretchreflex)机制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