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概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特征。病原学•EB病毒为本病的病原体。•科属:属疱疹病毒属,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具有潜伏及转化特征。•抗原:衣壳抗原(VCA)早期抗原(EA)核心抗原(EBNA淋巴细胞决定的膜抗原(LYDMA)膜抗原(MA)以上抗原均可产生相应的抗体,VCA-IgM是新近感染的标志。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二、传播途径主要经口-口接触传播偶可经输血传播三、易感人群年长儿及青少年多见,6岁以下可呈隐性或轻型感染,15岁以上多呈典型症状。四、流行特征季节:四季均可发病,以秋末、春初为多流行状况:多为散发,可呈一定规模流行,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临床表现•潜伏期5~15天,起病急缓不一,症状轻重不一,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一、发热热度、热型不规则,热程不定,多1~2周,中度症状不重;•二、咽峡炎咽痛、扁桃体肿大,部分可有假膜形成;临床表现•三、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最多见,直径很少超过3cm,多在热退后数周至数月消退;•四、肝、脾肿大多为轻度,2/3有肝功能异常,10%有黄疸,约50%有脾大,且质脆,易出血、破裂;•五、皮疹较少,为多形性皮疹,如丘疹、斑丘疹、荨麻疹、猩红热样斑疹、出血性皮疹等,多在病程4-6天出现,持续1周左右消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临床表现•六、其他鼻塞、打鼾,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等少见表现。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外周血象改变是本病的重要特征,白细胞总数升高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或比例增高,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或计数>1×10^9/L;二、血清学检查1、嗜异性凝集试验1:80有价值,5d-4w出现,2-3周达高峰,2-5月消退;2、EB病毒抗体测定特异性VCA-IgM检测。三、EBV-DNA检测诊断•1、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以上至少3项,•2、WBC总数升高或减少,淋巴细胞增高,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或总数大于1×10^9/L,•3、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EB病毒VCA抗体阳性EBV-DNA阳性鉴别诊断•化脓性扁桃体炎•需与巨细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甲肝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所致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相鉴别•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加强护理•二、对症治疗为主要治疗措施•三、抗病毒治疗可用更昔洛韦、阿昔洛韦,但疗效尚不确切,干扰素有一定治疗作用•四、静注丙种球蛋白可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早期给药效果更好•五、肾上腺皮质激素重型者短疗程应用可明显减轻症状并发症•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噬血细胞综合征等;•神经系统:脑炎、脑膜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消化系统:黄疸、肝坏死;•呼吸系统:上呼吸道梗阻、肺炎等;•心血管系统:心肌炎、心脏传导异常;•眼:结膜炎等;•泌尿系统:肾炎、肾病、溶血尿毒等预后•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预后良好•病程约2-4周,少数病人的病程迁延,可达数月,甚至数年,称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病死率1%-2%,多由严重并发症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