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防治肝脏位置及功能代谢功能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维生素代谢激素代谢胆汁生成和排泄解毒作用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其它病毒性肝炎的概念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法定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主要有5型(甲、乙、丙、丁和戊)甲型和戊型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主要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病毒性肝炎的危害甲肝1988上海暴发流行发病数万人,死亡47人,损失约10亿乙肝病毒携带1亿乙肝病人3000万,1/4病情进展丙肝3000万急性50%--70%转为慢性,20%病情进展戊肝威胁老人和孕妇病毒性肝炎的危害传染病的前三位(肺结核、肝炎和梅毒)每年死于肝病3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损失300~500亿元,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毒性肝炎由五种肝炎病毒引起传播途径经口途径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途径食物和水源被污染可引起爆发流行生活密切接触可引起散发病例传播途径胃肠道外途径乙肝、丁肝和丙肝主要传播途径输血及血制品母婴传播性接触不洁注射器的使用生活密切接触其他肝炎的症状全身表现:全身不适、乏力、发热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上腹部不适等尿黄少数可有关节痛、皮疹等血清病样表现无症状感染常见,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少数为重型甲型肝炎的特点甲肝为自限性疾病,能完全治愈,无慢性化患病主要为儿童冬春季节是发病的高峰患过甲肝或隐性感染者,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乙型肝炎的特点20~40岁为发病的高峰传染源: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5岁以下小儿感染乙肝后大部分无临床症状,易成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急性乙肝约有5%~10%转为慢性肝炎,一部分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丙型肝炎的特点临床上症状、体征常不显著以单项ALT升高就诊者为数不少慢性化率高,丙型肝炎慢性化率达50%-60%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丙型肝炎尚无特异性免疫预防措施丁型肝炎的特点只能感染乙肝阳性的病人我国丁肝感染率1.6%-5%乙肝患者感染丁肝易发展成为重型肝炎、肝硬化丁型肝炎传播途经与乙型肝炎相似戊型肝炎的特点病情重于甲肝,黄疸发生率高,病情恢复较甲肝慢易于发生淤胆,使黄疸居高不下戊肝严重威胁老人和孕妇孕妇特别是中晚期妊娠妇女罹患戊型肝炎时往往后果严重,死亡率可达20%—30%无预防型疫苗,无患病后终身免疫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一般治疗:休息、营养护肝治疗:选用1~2种药物即可抗病毒治疗:一般不需要慢性肝炎的治疗抗病毒调整免疫保护肝细胞抗纤维化心理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早诊断、早治疗无特效药物,需综合治疗(包括药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及肝移植等)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对传染源的预防对传染途径预防对易感人群预防管理传染源对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甲肝隔离期不少于30天幼托机构隔离40天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4-6周戊肝隔离期不少于21天幼托机构隔离40天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6-9周切断传播途径(甲型和戊型肝炎)切断传播途径乙、丙、丁型肝炎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刺的针具)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也应严格消毒安全用血及血制品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保护易感人群甲肝、乙肝可以接种疫苗乙型肝苗:易感者均可接种,新生儿应进行普种(出生后24h内)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对乙肝阳性母亲的新生儿,24h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正确认识乙肝科学防治乙肝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乙肝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它措施预防经过20余年的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全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75%降至2006年的7.18%,5岁以下人群已降到1%以下,减少乙肝病毒感染者约1900万人病毒性肝炎咨询有乙肝的人可以结婚生育吗?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结婚生育急性乙肝治愈并稳定6个月以上;慢性乙肝患者经过正规治疗获得临床治愈,病情稳定一年以上,可以结婚生育乙肝预防全面而成功,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预防,可有效防止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慢性乙肝、丙肝平时做什么检查?持续肝功能正常者:至少每6个月检测病毒、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和超声显像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每3-6个月检测肝功能、AFP和腹部超声显像(必要时作CT或MRI),以早期发现肝癌肝癌高危患者(40岁,男性、嗜酒、肝功能不全或已有AFP增高者)每3-6个月检测乙肝会通过消化道传播吗?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播疾病,并非不会传播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食物,进入有粘膜破损的消化道是会引起传染的。携带者和易感者都有口腔溃疡的话,被血液污染的唾液进入破损的口腔消化道粘膜会引起传染最有效的预防是接种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