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易知录上下册吴乘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华经典普及文库”出版缘起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孕育了优秀的中华文化,产生了大量优秀的经典著作。对于中国人,特别是对于当代读者来说,在浩瀚的优秀文化海洋里,哪些是最基本的,哪些是最经典的?换句话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应该知晓、阅读的基本书是什么?作为一个中国家庭最应该拥有并收藏的经典是什么?多年来,中华书局一直致力于向广大读者提供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推出的《史记》、《资治通鉴》等白文普及本图书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在此基础上,中华书局编辑部推出“中华经典普及文库”。本套文库有三个特点。第一是经典。入选本文库的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品,是经史子集中的顶峰,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如列“二十四史”之首,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又如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四书五经”等。第二是精品。中华书局成立九十多年来,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出版了大批由国内一流学者精心校勘整理的传统典籍。本套丛书或以中华书局原整理本为底本,或约请著名学者精加整理,从而保证了其学术可靠性、文字准确性,堪称质量上乘的版本。第三是方便。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阅读方便。众所周知,古代图书中涉及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书名,即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不是很容易识别的。因此本书保留了古籍整理图书人名、地名下加专名线(____),书名下加双下划线(  )的做法,使读者一目了然,不会因为不熟悉这些专有名词而误读、错读。另外,为了保证阅读的连贯性,删除了原整理本中的古注、校勘记及不便当代读者阅读的部分。可以说,本套丛书是方便现代读者阅读经典巨著的较好的白文普及本。热忱希望广大读者对这套文库提出批评建议,以便于我们加以改进,将这套旨在为中国人提供基本书的文库编辑好,出版好。中华书局编辑部2008年12月出版说明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开了编年体通史的先例,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名著。但是这部294卷的巨著,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仍有两点不便,一是篇幅太大,一般读者少有心力仔细读完全篇;二是像正史一样按卷开列,史实与议论混合,缺乏层次感,同样不利于一般性阅读。南宋时朱熹意识到《资治通鉴》的这些弱点,编成《资治通鉴纲目》59卷,用提纲挈领的话表明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看法,这称为纲,再用简略的叙事说明事件或人物的原委,这称为目。纲目体由此成为中国古代史书编纂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且层次清晰,线索一贯,便于读者整体把握。另外也因其仿效《春秋》的“经”“传”分体,暗含了历史评判功能,为儒学正统教育体系所接受认可,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历朝历代均有文人学者仿效这一体裁编纂的历史读物。从宋初到明末,积累了700年的历史事实和相关著作又有进行整理统合的需要,民间也有了对于这种概括时段更长的通史读物的需求,于是清朝的文人学士编出了一部后来风行数百年不衰的纲目体通史读物,这就是《纲鉴易知录》。《纲鉴易知录》是清朝康熙年间,浙江文人吴乘权和他的朋友周之炯、周之灿合作编纂的一部中国通史读物。吴乘权字楚材,浙江山阴人,他在文、史方面都有不小的成就。古文选本中流行最广的《古文观止》,就是他选注的。吴乘权等以为《资治通鉴》“卷帙太烦,岂能一概记诵”,因此起意编一部篇幅适中繁简适度的历史书,他们三人为此工作了六个寒暑。吴乘权在自序中说了此书的编辑方法和编辑思想:“苦简编之汗漫,为之摘要而删繁;虑大义之不明,为之提纲而挈领。”他们编辑的依据,从太古神话传说时代直到战国,主要依据北宋刘恕的《通鉴外纪》和元朝金履祥的《通鉴前编》;从战国到五代这一千三百多年,据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纲”和“目”分列的体例也仿照此书;宋元两朝据明代商辂的《续资治通鉴纲目》;明朝部分,也叫《明鉴易知录》,依据则是朱国标从清初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节抄的《明纪钞略》。这样时间跨度就足够长远,并且用纲目体分出层次,在特定正统观指导下形成连续一贯的编年时间线索,对后世读者来说,这就是一部上起太古,下迄明代的明晰易读的中国通史了。《纲鉴易知录》沿袭了传统史书编纂的一般体例,即按照确定好的体例编排好史料大纲,在“纲”下直接叙述历代史实,而不过多地议论阐发,能以一种具有亲和力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一个历史框架,线索分明。同时编者注意用生动的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串联整体,不会显得单调枯燥。而近代和现代人写的史书,多取概括论述的形式,重要史实常常只作举例性的说明,或仅见于附注中,这对于已有基本历史知识的读者困难还不大,至于一般初学者,常常只能得到一些空洞的概念,而缺乏真正的史实基础,难以形成整体的历史知识印象。《纲鉴易知录》等传统通史读物,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很明显的。《纲鉴易知录》刊行之后即受到广泛的好评,风行天下,有多种版本存世。此次出版,我们选择了错误较少的扫叶山房石印本为底本进行整理,并参考了中华书局1959年繁体字本,吸收了学术界的一些研究成果,订正了原书中存在的一些文字错误,以保证本书的史实可靠性和文字准确性。底本中卷首有吴存礼“序”、“先儒姓氏”、“发凡”,文中也有“书法”、“发明”、“广义”以及眉批和繁琐的注释,都是为了适应清代学子的学习而作的,今天看来,不仅观念陈旧,还有不少错误,已经远远不适合当代读者的需要,更会干扰对本书正文的阅读,因此此次整理时一并删去。众所周知,古代历史著作中存在的大量人名、地名和书名,阅读中稍不小心就会造成误解和费解,而有些专名即使专业读者也不容易辨别,因此本书采用了人名、地名下加专名线(____),书名下加双下划线(  )的做法,以便广大读者在阅读时能一目了然,不会因为不熟悉这些专有名词而误读。可以说,本书是帮助读者直接接触古人史实记录,快速了解清代之前中国通史全貌的较好的普及读物。中华书局编辑部二〇〇九年三月目录“中华经典普及文库”出版缘起出版说明纲鉴易知录卷一三皇纪盘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有巢氏燧人氏五帝纪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夏纪大禹帝启太康仲康帝相纲鉴易知录卷二夏纪少康帝杼帝槐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帝廑帝孔甲帝皋帝发桀癸商纪成汤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纣辛周纪武王纲鉴易知录卷三周纪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宣王幽王平王桓王庄王纲鉴易知录卷四周纪釐王惠王襄王顷王匡王定王简王灵王景王敬王元王贞定王考王威烈王纲鉴易知录卷五周纪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纲鉴易知录卷六周纪显王慎靓王赧王纲鉴易知录卷七周纪赧王东周君秦纪庄襄王后秦纪始皇帝纲鉴易知录卷八后秦纪始皇帝二世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九汉纪太祖高皇帝纲鉴易知录卷十汉纪太祖高皇帝纲鉴易知录卷十一汉纪孝惠皇帝高皇后吕氏太宗孝文皇帝纲鉴易知录卷十二汉纪太宗孝文皇帝孝景皇帝纲鉴易知录卷十三汉纪世宗孝武皇帝纲鉴易知录卷十四汉纪孝武皇帝纲鉴易知录卷十五汉纪孝武皇帝孝昭皇帝中宗孝宣皇帝纲鉴易知录卷十六汉纪孝宣皇帝纲鉴易知录卷十七汉纪孝宣皇帝孝元皇帝孝成皇帝纲鉴易知录卷十八汉纪孝成皇帝孝哀皇帝孝平皇帝纲鉴易知录卷十九汉纪 附王莽孺子婴淮阳王东汉纪世祖光武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二十东汉纪光武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二一东汉纪光武皇帝显宗孝明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二二东汉纪孝明皇帝肃宗孝章皇帝孝和皇帝孝殇皇帝孝安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二三东汉纪孝安皇帝孝顺皇帝孝冲皇帝孝质皇帝孝桓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二四东汉纪孝桓皇帝孝灵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二五东汉纪孝灵皇帝孝献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二六东汉纪孝献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二七东汉纪孝献皇帝后汉纪 附魏吴二僭国昭烈皇帝后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二八后汉纪后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二九后汉纪后皇帝晋纪世祖武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三十晋纪世祖武皇帝孝惠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三一晋纪孝怀皇帝孝愍皇帝东晋纪中宗元皇帝肃宗明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三二东晋纪显宗成皇帝康皇帝孝宗穆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三三东晋纪哀皇帝帝奕太宗简文皇帝烈宗孝武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三四东晋纪孝武皇帝安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三五东晋纪安皇帝恭皇帝南北朝·宋纪 附北魏高祖武帝营阳王太祖文帝纲鉴易知录卷三六宋纪 附北魏太祖文帝世祖孝武帝废帝太宗明帝苍梧王顺帝齐纪 附北魏太祖高帝世祖武帝高宗明帝纲鉴易知录卷三七齐纪 附北魏高宗明帝东昏侯和帝梁纪 附北魏高祖武帝纲鉴易知录卷三八梁纪 附北魏东西魏高祖武帝纲鉴易知录卷三九梁纪 附西魏北齐北周太宗简文帝世祖孝元帝敬帝陈纪 附北齐周高祖武帝世祖文帝废帝高宗宣帝纲鉴易知录卷四十陈纪 附隋高宗宣帝后主隋纪高祖文皇帝炀帝纲鉴易知录卷四一隋纪炀帝恭帝侑恭帝侗纲鉴易知录卷四二唐纪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武皇帝纲鉴易知录卷四三唐纪太宗文武皇帝纲鉴易知录卷四四唐纪太宗文武皇帝纲鉴易知录卷四五唐纪太宗文武皇帝高宗皇帝纲鉴易知录卷四六唐纪高宗皇帝中宗皇帝 附武后纲鉴易知录卷四七唐纪中宗皇帝 附武后睿宗皇帝纲鉴易知录卷四八唐纪玄宗明皇帝纲鉴易知录卷四九唐纪玄宗明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五十唐纪玄宗明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五一唐纪肃宗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五二唐纪代宗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五三唐纪代宗皇帝德宗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五四唐纪德宗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五五唐纪德宗皇帝顺宗皇帝宪宗皇帝纲鉴易知录卷五六唐纪宪宗皇帝返回总目录纲鉴易知录卷一三皇纪盘古氏纲 盘古氏首出御世。纪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变化而庶类繁矣。相传首出御世者曰盘古氏,又曰浑敦氏。天皇氏纲 天皇氏,继盘古氏以治。纪 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澹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兄弟各一万八千岁。地皇氏纲 地皇氏,继天皇氏以治。纪 一姓十一人,继天皇氏以治。爰定三辰,是分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兄弟各一万八千岁。人皇氏纲 人皇氏,继地皇氏以治。纪 一姓九人,继地皇氏以治。相厥山川,分为九区,人居一方,故又曰居方氏。当是时也,万物群生,淳风沕穆,主不虚王,臣不虚贵,政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亦号九皇氏,兄弟合四万五千六百年。有巢氏纲 有巢氏构木为巢。纪 太古之民,穴居野处,与物相友,无有妎伤之心。逮后人民机智,而物始为敌,爪牙角毒概不足以胜禽兽。有巢氏作,构木为巢,教民居之,以避其害。未知稼穑,食草木之实。未有火化,饮禽兽之血而茹其毛。先取其皮蔽前,后取而蔽后。号曰有巢氏之民。燧人氏纲 燧人氏钻木取火。纪 自有巢氏教民巢居,然犹未知熟食也。燧人氏作,观星辰而察五行,知空有火,丽木则明,于是钻木取火,教民以烹饪,而民利之,故号燧人氏。以为燧者,火之所生也,乃别五木以改火,顺四时而遂天之意,由是火之功用洽矣。时未有文字,燧人氏始作结绳之政。立传教之台,兴交易之道,人情以遂,故又谓之遂皇。有四佐焉,曰明由、必育、成博、陨丘。五帝纪太昊伏羲氏纲 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纪 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生帝于成纪。以木德继天而王,故风姓。有圣德,象日月之明,故曰太昊。纲 作都于陈。纲 教民佃渔畜牧。纪 人生之始也,与禽兽无异,知有母而不知其父,知有爱而不知其礼。卧则呿呿,起则吁吁,饥则求食,饱则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革。太昊始作网罟,以佃以渔,以赡民用,故曰伏羲氏。养牺牲,以充庖厨,故又曰庖牺氏。纲 画八卦,造书契。纪 太昊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龙马负图,于是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宜,始画八卦。卦有三爻,因而重之为卦六十有四,以通神明之德。作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书制有六:一曰象形;二曰假借;三曰指事;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谐声。使天下义理必归文字,天下文字必归六书。纲 作甲历,定四时。纪 起于甲寅,支、干相配为十二辰,六甲而天道周矣。岁以是纪而年不乱,月以是纪而时不易,昼夜以是纪而人知度,东西南北以是纪而方不惑。纲 制嫁娶。纪 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纲 以龙纪官。纪 太昊时有龙马负图出于河之瑞,因而名官,始以龙纪,号曰龙师。命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昊英为潜龙氏,造甲历;大庭为居龙氏,治屋庐;浑沌为降龙氏,驱民害;阴康为土龙氏,治田里;

1 / 13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