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督第一节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作用和主体一、什么是公共政策评估1.公共政策评估是评估主体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满足目标群体需要、价值和机会的程度的活动。2.公共政策评估以“政策结果”为核心概念,政策结果包括两类:一是政策产出,二是政策影响。政策产出是政府从事某项活动的计划结果,是目标群体和受益者所获得的财物、服务或其他各种资源。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出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二、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和作用,不需要进行公共政策评估的四种情况:一是公共政策没有真正实施的时候;二是政策经常变动没有固定目标的时候;三是没有足够的人员和经费的时候;四是没有意识到应该进行政策的时候。需要进行公共政策评估的四个条件:一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和执行过程的需要;二是政策纠偏的需要;三是衡量成本和效果的需要;四是政策参与的一种表现。(一)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1.公共政策评估的积极目的(1)发现政策制定过程的偏差,为备选方案确定优先顺序提供依据;(2)通过政策评估明确政策的可行性程度,得出继续执行政策或停止执行政策的判断;(3)依据评估结果,改善政策执行程序和技术;(4)通过政策评估,分清多项政策的轻重缓急,对政策进行重新配置。2.公共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1)歌功颂德,过分追求升迁;(2)夸大工作难度,要求追加预算;(3)规避责任,指出不实行政策的理由;(4)批评政策以达到改变政策的目的;(5)拖延时间。(二)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1.政策评估是提供政策运行可靠和有效信息的重要手段2.政策评估是进行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3.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结果的必要途径4.政策评估是重新配置政策资源的基本前提5.政策评估是构筑良好公共关系的有效策略6.政策评估是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要保证三、公共政策评估主体在政策评估主体中,除立法机关、政党组织、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外,比较重要的还有:1.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2.专业机构和人员3.大众传播媒介四、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一)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二)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三)预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四)单一政策评估和复合政策评估五、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一)政策成本评估(二)政策需求评估(三)政策效益评估(四)政策过程评估(五)政策影响评估(六)政策价值评估第二节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标准和影响因素一、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和标准(一)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与步骤政策评估包括:1.评估筹划2.评估实施3.评估总结(二)评估标准评估标准是衡量有关政策的利弊优劣的指标和准则。评估标准的选定,一方面和评估主体的价值观有关,另一方面又需符合一定的技术条件。政策评估既是一个事实判断和技术判断的过程,有是价值判断的过程。事实标准是能够用数量值、比率关系、统计结果等手段反映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存在状况。技术判断是以技术手段、技术规范和技术工具来服务整个政策评估活动,使评估活动建立在科学、客观和可信的基础上。价值标准是反映评估主体在评估活动中的倾向性准则和原则,建立在一个国家特定的历史和现实、伦理与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取向的基础上。1.事实标准的内容(1)政策效率:它是指政策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2)政策效益:它是指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3)政策影响:它是指政策产出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4)回应性:它是指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和机会的有效程度。2.技术标准的内容(1)多样化:大量采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2)系统化:技术方法之间的关联配套,应把它们视作有机整体。(3)数量化:以定量方法为主,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向转变。3.价值标准的内容(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公正:政策结果表现出来的与该项政策有关的成本和收益在社会不同群体和阶层中分配的均衡程度。(3)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环境与资源、发展之间的关系。二、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一)政策信息、资料不公开,使外部评估困难重重(二)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不重视和不配合(三)政策目标的多样化和政治化(四)政策的沉淀成本(五)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不完整(六)政策评估缺乏经费支持(七)政策结果衡量困难第三节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是政策评估赖以完成某一系列过程和实现其目标的手段,是政策评估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公共政策评估方法的演进1.从191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标志是“衡量”,评估的重点放在技术性测量工具的提供上,以实验室内的实验为主。2.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63年。标志是“描述”,重点强调描述的功能,过分强调价值的中立。3.从1963年到1975年。标志是“判断”,强调政策评估者的主观追求和计划,体现个人对政策目标价值结构的判断。4.从1975年以后。标志是“回应的——建构性评估”,焦点是诉求、利益和争执,价值多元化。二、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一)以是否可量化为标准分为:定量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与定量定性评估方法(二)以政策过程的不同阶段标准分为:政策制定过程评估方法、政策执行过程评估方法(三)以政策过程的不同阶段的比较为标准分为:“前——后”对比评估方法、“目标与结果”对比评估方法、“始——终”对比评估方法、“始——中”对比评估方法、“有——无”评估方法(一)定量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与定量定性评估方法1.定量评估方法:评估人员能够通过客观的指标反映一定的比例关系。2.定性评估方法:评估人员的自身判断价值和主观意愿作为评估标准弥补了客观指标量花的不足。3.定量定性评估方法:在评估活动中把定量评估指标与定性评估指标,按照一定的权重拟合形成综合评估结果。(二)过程评估方法1.政策制定过程评估方法,政策制定过程评估方法需要关注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政策问题如何构建;二是政策方案是如何预测;三是决策目标如何确定,如何评估。2.政策执行过程评估方法通过社会系统核算、社会实验、社会审计、综合实例研究四个可鉴别的监测方法。(三)对比评估方法1.“前——后”对比评估方法2.“目标与结果”对比评估方法3.“始——终”对比评估方法4.“始——中”对比评估方法5.“有——无”评估方法第四节公共政策的监控一、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类型与功能(一)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1.政策监控:为了确保政策过程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及时纠正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偏差,提高决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而对各个环节进行的检查、督促、指导和纠偏。2.公共政策监控的四方面内容(1)政策监控的主体:从事政策监控的个人和组织,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政党和传媒、利益团体和公民等主体。(2)政策监控的对象:广义上是各级政府组织和公务员;狭义上是从事某一项政策过程的个人和组织。(3)政策监控的目的:确保政策过程的合法、合理和有效性,并及时纠偏。(4)政策监控的过程:静态和动态的结合。二)公共政策监控的类型1.以实施监控的时间先后为标准,分预防性、过程性和结果监控。2.以监控的经常性为标准,分为经常性监控和引发性监控。3.以监控的参与程度为标准,分为单方面和抗辩性监控。(三)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1.通过监控活动,使政策制定过程合法化、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充分听取不同意见,拓宽参与渠道。2.通过监控活动,排除主客观干扰,整合政策运行活动的各种力量,充分发挥政策资源的潜能。3.通过监控活动,在保证政策评估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实现评估的公正性,体现评估活动的价值取向。4.通过监控活动,反应政策运行过程的实际情况,比较得失利弊,为调整活动提供基本衡量标准。二、公共政策监控机制的形成公共政策监控机制是由政策监控主体、政策监控对象、政策监控主体发生作用的内容和方式等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一)内部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1.内部政策监控机制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2.内部政策监控机制的运行路线包括:(1)自下而上的监控(2)自上而下的监控(二)外部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1.立法机关对公共政策的监控2.司法机关对公共政策的监控3.政党组织对公共政策的监控4.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监控5.大众传播媒介对公共政策的监控6.公民对公共政策的监控三、公共政策监控的过程包括四个方面:1.政策制定过程的监控2.政策执行过程的监控3.政策评估过程的监控4.政策调整过程的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