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讲座学习心得070103006082桃浦中学张丽红上周五祝老师的科研讲座,用鲜活的科研实例导入,将抽象的做科研的道理形象且极为有效地传达给了每个学员,就我个人而言,确有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之奇效。具体来讲,主要有如下感悟和收获:一、脚踏实地“做”的精神从读书开始,就开始接触科研这样一个领域,刚开始觉得很神秘很抽象,后来工作了,更多地接触这一领域,也完成了一些科研课题,对科研慢慢地有了一种揭开神秘面纱一睹“芳容”之后的轻松惬意的姿态,感觉科研不过是一种文字功夫,“文笔好的人必定能搞好科研”这样的观点好像被很多人所认同。现在,当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去审视“红樱桃幼儿园‘宏音演歌台’课程实践项目的研究”时,当我快慰地寻找着别人的瑕疵和不足时,我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不得不承认,其实,我和他们一样,甚至比他们更糟。在那一刻,我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所谓的文字游戏不仅不是科研的实质,而且与科研的实质在一定意义上是背道而驰的。自己以前一直沾沾自喜的做科研的优势——文字功底,原来只是一张漂亮的纸老虎的皮。我们很多人做不好科研的原因并不一定是他没有做科研的能力,而是他根本没有去“做”。我这里的“做”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实践,绝不是虚与委蛇“作秀”式的“做”。因为,科研的实质首先就是实践,是脚踏实地地“做”,而文字只不过是科研表达的一种载体罢了。二、客观严谨“写”的精神正因为文字只是实践性很强的理性的科研工作的一种载体,所以如果我们在文字上太过花拳绣腿,就难免给人一种华而不实舍本逐末的感觉,而事实上,太过注重文字魅惑力的人也确实往往缺乏对客观事实本身应有的尊重。而这样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科研者。所以从祝老师的朴实无华而又亲切得体的教导中,我告诉自己:科研本身就是一种实实在在、朴实无华的严谨的工作,过多的文字卖弄对科研,对科研内在的精神来说,就是一种亵渎。因此,在科研表达过程当中,我要努力做到:尊重实践,秉持理性,客观、严谨地去“写”,这里的“写”即科研成果或感悟的表达,事实上包括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写和说。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漂亮词汇、语言技巧都不能用,但是你所有的文字技巧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完全忠实、客观地再现实践,否则,就背离了科研的实质。借用古人的一句话,科研表达,我们要追求的境界就是符合科研实质的“辞达”。三、前后贯通“思”的精神如果说科研的实质是实践,那么科研的灵魂和精髓就应该是思考。因为,如果我们只是机械地去实践并如实表达,那么整个实践工作还只是停留在收集资料的阶段,这是一个未完待续的状态,这些实践是否真的有价值,还有待于后继者在这些实践资料基础上进行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和认识。正因如此,我们几乎在所有的科研报告中都能看到“思”的身影。但是,“思”同样不是摆上了就可以,真正的科研的“思”我想应该是立足实践、前后贯通的一种深刻而又理性的“思”,没有实践,或者说实践工作不充分的“思”都像是无源之水,价值和意义都会大打折扣,甚至没有任何价值。总的来说,此次学习我对科研工作的新认识就是:首先要脚踏实、认认真真地投入科研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包括最后要始终保持一种及时客观记录、严谨求实表述和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精神。简单说,实践是科研的骨架,表述是科研的肉体,而思考是科研的灵魂。以上就是个人学习祝老师讲座的一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在所难免,烦请老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