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花灯》教师姚赟岑巩县第二小学类型设计•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花灯,又叫灯笼,是我国流传甚广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精美艺术品。我国彩灯在西汉时期就有了,经过千百年来无数能工巧匠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到今天愈加百花竞放、各呈异彩。本节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课本以花灯为题材内容,课本通过赏灯、说灯、做灯、投灯等方式实施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灯”的相关知识,通过动手实践中,利用手中现有的材料,创作新颖、美观、实用的彩灯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在相关的学习中,了解家乡的节庆习俗,以此更加热爱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学生情况:二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喜玩、擅玩,生性活泼,动手能力强,对手工制作充满兴趣,但对彩灯这种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却不知不熟、不精不透,对其中的小技巧、小窍门没有直观的认识。这是在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地方,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思考来探究解决的策略。教学方式、手段:1.参与性的观察策略。通过各式各样灯饰的欣赏,了解灯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花灯的学习作为本课学习的重点,观察花灯,了解花灯的特征、制作、认识、感受花灯的美,并由此来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2.故事化的情境设置。激发学习的兴趣,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故事的形式了解古人元宵节张灯结彩习俗的由来,感受元宵节热烈的节日气氛。3.探究型的实践尝试。注重学生的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并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能较好地完成作品。教师准备:1.教室环境布置(悬挂花灯、准备制作工具等);2.查找资料、课件制作、花灯及半成品教具制作;3.各种制作材料(彩色纸、双面胶带、透明胶带、流苏挂穗、一次性水杯、小棒等)。学生准备:各种制作材料(彩色纸、双面胶带、透明胶带、流苏挂穗、一次性水杯、小棒等)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及时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能力目标:掌握制作花灯的基本方法和要领,设计富有创意的花灯。知识目标: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花灯的历史,以及各类花灯的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民间文化,学习花灯制作的要领和装饰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有创意地选择,灵活使用合适的材料制作花灯与装饰。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天气越来越冷了,小红红非常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可好玩了,特别是过年的最后一天,这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看看小红红在玩什么?(认真观看视频,看看在做什么?)1.播放课件,营造元宵节的气氛,学生欣赏,谈谈元宵节有哪些风俗?师:小红红在干什么?生:吃汤圆、提着灯笼玩、有捏糖人、吃团圆饭等等师:里面出现最多的是什么?生:灯笼2.揭示课题:视频中出现最多的东西是:灯笼3.板书课题:花灯(二)、欣赏探究1.赏灯师:花灯有很多种,不仅是小红红提着的花灯,每当元宵节很多地方都会举办灯会,你们想不想一起去看看?生:想。播放课件:观看各种各样的花灯图片,欣赏各地的花灯。2.识灯师:刚刚看了那么多种花灯都是经过许多民间巧匠的手做出来的,他们广取天然或人造材料,并用扎糊、雕塑、绘画、剪贴和刺绣等各种技法,创造了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花灯艺术。从品种上花灯分为:座灯、挂灯、水灯、提灯。座灯:下面有底座,一般灯体较大。挂灯:一般挂在房檐上,造型精美。水灯:一般放在水中,水波驻留,用来祈福平安用的。提灯:小孩提着玩,造型小巧,有木棒提着易携带。师:你分得清这些灯吗?(三)指导创作:师:看了那么多花灯,你们想不想有一个自己的花灯也在元宵节的那天闹闹元宵呢?1.师出示花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花灯的制作方法。2.启发学生做花灯骨架必备的条件①硬度可以支撑起一个中空的立体形态②可以透光。3.思考设计4.运用:剪、贴、添、提等方法实践制作(课件播放音乐)5.老师随堂辅导,协助学生投放小彩灯。(四)分享创作与小结学生作品展示1.举办灯会,各组作品陆续完成,同学将扎制好的灯品悬挂起来,也可以手提或牵拉,体验上灯乐趣,增添节日的氛围。2.分享制作中的困难和快乐。(播放音乐)3.观看不同材料制作的手工花灯,开拓制作花灯的思路,体验创作乐趣。4.爱护环境、传承民间传统文化!板书设计:第19课花灯挂灯座灯提灯水灯剪贴添提反思和总结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力。有了火,人类的生存才不至于那么残酷而显得温暖,因此,我们的祖先奉若神明般地崇拜着火。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神圣的火逐渐衍生出了灯和灯彩,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直至今日。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灯和灯彩也与人类社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着。“漂亮的灯”一课是江西美术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学习内容,该课虽然在教材中2个页面,涵盖着“我看到的灯”“我知道的灯”“我设计的灯”“我制作的灯”等绘画、制作、欣赏的层面,内容。依据教材的这一布局设定,本课在实际教学时可分为2个课时进行授课,先进行“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再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相应领域,这样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本课选择教材中主要内容——“花灯制作”作为授课内容,主要考虑到三方面因素:一是学生目前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美术功底能够接受此类知识并承担这一繁复的制作任务;二是南京地处江南佳地,人才辈出,民间藏龙卧虎,有许多扎灯世家、绝活高手,认识花灯,发扬花灯文化;三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传承民间美术,传扬民族文化,教学旨在挖掘地方民间美术的精粹,强化地域性美术课程的研究,丰富校本学习,让乡土文化与教材学习融合、渗透。在教学设计上,课堂教学两手抓,一手抓住花灯的分类,一手抓住怎样制作花灯交织成美术学习的一根主线进行设计,教学也贯穿这两大方面并由此展开。纵观本课的课前预设与实地教学,基本贯彻了以上教学主旨。既对花灯饰有了初步的知识,又对制作花灯有了实践与尝试,使得学生在美术的文化性学习与技能性学习两方面都得到有效的锻炼。一、有益,促提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灯”的认知,不仅丰富了想象空间,提高了创造水平,更在此间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持续不断地激发起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祖国及本土民间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并逐渐升华为一种精神,自觉地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此举可谓起到了“提神”的作用。二、有实,促接受。本课汲取了大量的有关灯的学习内容,从不同年代、地域、民族、人群所使用的灯饰。到按不同材质、方法、造型、功能所打造的灯饰,可谓琳琅满目、丰富多样。此举可谓起到了“活血”的功用。三、有趣,促发展。故事化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有关灯的字型导入时如此,在中国历代使用宫灯时也如此;在张灯猜谜时如此,在分组扎灯时更是如此……整个教学过程,进一步拓展、深化了教学。此举可谓起到了“醒脑”的效用。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促进美感的形成,提高审美素养……这种重责通过我们的美的课堂,溪水般地流淌、润泽,用大美浸润孩子的生命之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