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管理学期末考试重难点梳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管理学考试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不考计算题)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一、管理的定义(理解)本教材对“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中的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分配、协调活动或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调用的资源(原材料、人员、资本、土地、厂房、设备、顾客、信息……);(4)管理的职能是获取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6)管理者是指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二、管理的职能本教材的提法: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三、管理者的角色(了解)1.管理者分类A、从管理层次、上下组织关系来分类: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B、从专业领域来分类:营销、财务、行政、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等专业管理者2.管理者角色的⑴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⑵信息角色――监听人、传播者、发言人⑶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四、管理者的技能(理解)⑴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⑵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⑶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五、管理的属性A、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B、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认识)亚当•斯密(熟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第一次阐述了劳动分工理论,劳动分工后来成为管理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他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原因是:(理解)(1)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门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可以减少劳动者工作转换,节约时间;(3)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注意力集中在特定对象上,从而发型好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小瓦特和小博尔顿――19世纪初接管一家工厂,进行管理分工、编制生产计划、人事管理、工作研究、福利制度等科学管理制度。组织市场调查;会计与成本:原材料、人工成本、成品库存进行详细统计。可计算出每台机器的成本和每个部门所获利润;人事管理方面:进行工作效率研究、制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培训计划、按成果支付工资、改进职工福利、建立一套职工的互助保险制度罗伯特•欧文――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19世纪初期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人事管理的创始人。人是环境的产物,只有处在适宜的物质和道德环境下,人才能培养出好的品德、停止雇佣10岁以下的童工,将原童工送学校学习、员工每天工作不超过10小时三刻钟、禁止对工人体罚、为工人提供厂内膳食、设立按成本向工人销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店、建造工人住宅、修马路等、呼吁关注工人,改善劳动条件,用这种方法提高利润。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点)(一)科学管理理论典型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弗兰克•吉尔布雷斯、莉莲•吉尔布雷斯、亨利•L.甘特、1、泰勒(泰罗)的科学管理(主要)主要内容――a.工作定额: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搬铁块实验,12.5T→47~48T/40kg,30m);b.标准化:铁锹实验(21.5磅,8~10种规格);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根据需要挑选和培训工人;d.差别计件工资(付酬)制;e.计划与执行相分离三项主要试验:搬生铁、铲生铁、切削加工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a.贡献――①在管理中提倡科学方法和他本人的科学实践精神;②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改善管理的技术和方法b.局限――①对工人有错误的看法,假定其为“经济人”;②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③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该如何管理的问题(关注操作过程和计划及现场管理)2、吉尔布雷斯夫妇――弗兰克•吉尔布雷斯、莉莲•吉尔布雷斯: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3、甘特――亨利•L.甘特“甘特图”,“计件奖励工资制”(二)组织管理理论典型代表人物: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林德尔•厄威克、切斯特•Z.巴纳德1、法约尔的贡献――1916年发表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1)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a.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为六项基本活动①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与生产技术;②商业活动—采购、销售和交换③财务活动—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④安全活动—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保护⑤会计活动—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⑥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b.管理的一般原则(14条原则)(记住)①劳动分工:专业化分工可提高效率;②权力与责任:“指挥他人的权以及促使他人服从的力”;行使权力时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区分了职务权利和个人权力;③纪律:对协定(服从、勤勉、积极、举止和尊敬等)的尊重;④统一指挥:组织内每个人只服从一个上级及其命令;⑤统一领导:目标相同的活动,一个计划、一个领导;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⑦合理的报酬:成绩、效率优良者合适的奖励但奖励不能取代优良的管理;⑧适当的集权与分权;⑨跳板原则:请示、汇报逐级进行;同级沟通用跳板,但事后须向各自的上级汇报;⑩秩序:“有地方放置每件东西,而每件东西都必须放在该放置的地方;有职位安排每个人,而每个人都安排在应安排的职位上”;○11公平:由“善意和公道”而产生公平;○12人员稳定:尽可能降低人员的流动率,特别是管理人员。因培养一个人胜任目前的工作需要时间和金钱;○13首创精神:领导者需要有首创精神,同时鼓励全体员工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在组织内要形成团结、和谐和协作的气氛。2、韦伯(MaxWeber)的贡献(了解)等级、权威和行政制(包括明确的规则、确定的工作内容和纪律)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具有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权威的三种类型①传统式权威;②个人崇拜式权威;③理性-合法的权威二、行为管理理论1、梅奥及霍桑试验(了解)a.结论――a.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c.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2、行为科学(了解内涵):指利用许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五、权变管理理论(70年代后)权变管理理论着重考察有关环境变量与各种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六、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80和90年代)戴明和朱兰是质量管理之父要点:1、关注顾客2、注重持续改善3、关注流程4、精确测量5、授权与员工七、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一)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二)精益求精:就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成价值,按照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求拉动产品的生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四)核心能力理论50年代,斯尔兹尼克“独特能力”所谓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的资源,他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1990年普拉哈拉得和哈梅尔《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是指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即学习的能力。五个条件:1、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2、不是物理性资产。3、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4、与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性。5、超越特定的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道德与崇高道德的管理道德: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道德的多样性、道德的发展性个人的道德须为组织和社会接受;组织的道德须为社会和内部员工接受一、四种道德观(了解内涵)(1)道德的功利观――A、要点:决策的依据是后果(功利主义的目标)——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利益。B、利弊:当人与利益发生冲突时则更多地强调利益造成:a.强调利益最大化;b.使某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受到忽视;c.可能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2)道德的权利观――A、要点:决策的依据是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把对个人权利的保护看得比完成工作、获取利润还重要。B、利弊:a.强调保护个人基本权利(隐私、言论、行动);b.使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保障;c.可能造成不利于提高效率的工作氛围(3)公平理论道德观――A、要点:要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B、利弊:a.保护了那些未被充份代表的或缺乏权力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护弱势群体);b.不利于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4)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A、要点: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种方法并入商业道德中,即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B、两种契约:a.经济参与人的一般社会契约——规定做生意的程序;b.社区特定数量的人的较特定的契约、——规定了哪些行为方式是可接受的二、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解答题)(一)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二)以社会利益为重;(三)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四)视人为目的;(五)超越法律;(六)自律;(七)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第二节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简答题,了解内涵)二、个人特征基本信念: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亲友。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自我强度: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自我强度越高,克制冲动并遵守其信念的可能性越大控制中心:内在控制中心、外在控制中心三、结构变量组织的结构设计有助于管理者道德行为的产生正式的规章制度、职务说明书、绩效评估、报酬与分配方式、奖赏与惩罚四、组织文化(价值观)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也会影响道德行为: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冲击承受能力的组织文化弱组织文化使管理者以亚文化准则作为行为的指南第三节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简答题)挑选高素质的员工;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管理者以身作则);合理的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第四节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重要!!论述题)一、社会责任的定义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法律上的义务是指企业要遵守有关法律,经济上的义务是指企业要追求经济利益),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受道德力量的驱动)社会义务(法律上的最低要求)、社会反应(企业对社会变化的适应性)二、两种社会责任观(p36页图)1.古典观(纯经济观)――股东和职业经理人应该只关心财务收益率2.社会经济观――公司不仅对股东负责,同时要对产生和支持它的社会负责。管理者应该关心长期财务收益的最大化。承担一些必要的社会义务和相应的成本三、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重点看7、8两题)7、支持与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各有哪些?1.赞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满足公众的期望、增加长期利润、承担道德义务、公众形象的需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政府管制、责任和权力相称、符合股东利益、资源占有、预防胜于治疗2.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违反利润最大化原则、冲淡目标、提高成本、权力过大、缺乏技能、缺乏明确规定的责任、缺乏广泛的公众支持8、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益取向的关系如何?(略)第三章全球化管理第一节与机遇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一、国际化经营的内涵(一)国际化经营的概念(了解):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既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二)国际化经营的发展阶段2、企业发展的角度:(1)出口阶段;(2)非股权安排阶段;(3)直接投资阶段。市场扩张: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临近市场-全球市场。二、国际化经营的特征(简答题)(一)跨国界经营(二)多元化经营(三)资源共享(四)全球战略和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