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15思政王亚卿主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系统地阐述过生态观,但他们在阐述自然观、实践观、社会形态观和科技观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通过深人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我们可以梳理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容。1、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中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不能离开自然界而单独存在,人与自然二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首先,人是自然界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和演进的最高产物。其次,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既然人是自然界的产物,那么他就必然地在自然界中进行自己的肉体和精神生活,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换。再次,人与自然联系的基础是劳动。2、马克思恩格斯实践观中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如果停止了实践活动,人类就既不能生存,也不能发展。因此,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是不可避免的。恩格斯在研究自然辩证法之时,论述了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受到自然界报复、惩罚的惨痛教训,从而表达了深刻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得出了重要的生态观点,我们在实践中就正确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习常过程的干预所造成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3、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形态观中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受社会形态制约的。他们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只有共产主义才能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生态问题虽然首先以自然的面貌表现出来,但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的问题。马克思认为,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有可能实现。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它对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树立正确的生态自然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就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作用十分重大。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经了多年的曲折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资源短缺的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载体,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社会中要求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将无从谈起,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没有人与自然地和谐,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更将无从谈起。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我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我们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把生态危机转嫁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去。我们要把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在一起,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道路。3、打造生态责任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在打造生态责任政府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完善各种政策和法规。环保政策和法规是依法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的准绳,只有建立一整套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才能为环境保护奠定基础。第二,建立资源有偿使用的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等机制,在全社会树立一种生态有价、资源有偿的理念,这样,全民就会树立起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环保意识。第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力度。第四,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