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科学技术与社会(STS)STS的时代背景•全称为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诞生于美国的一门综合性的新兴交叉学科。•20世纪以来,科技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与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关系重大。研究内容:(1)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2)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与双重效应;(4)科学家的社会责任;(3)科技政策与创新政策的制定……本专题主旨STS研究是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专题将分析讨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条件;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以求更为有效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基本内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条件(一)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昌盛(二)科学技术推动精神文明的进步(三)科学技术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一)经济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二、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1、经济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2、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经费支持力度3、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类型也决定着它的科技体制的发展方向•政治因素影响着科技优先领域和项目的确立;•社会政治行为和形势也决定着科学技术的可能发展方向和道路;•政治强权的阴影也会制约甚至阻碍科技的发展。(二)政治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三)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四)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社会文化通过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层次、文化的制度层次以及文化的器物层次等对科学技术发生作用。•教育是培养知识生产者和知识生产的基地。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1、科学技术活动渗透着人类价值一、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蕴涵•科学探索是人类的有意识、有计划、有明确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其背后有价值观念的支撑;•人们的技术活动也始终是有明确的社会目标;•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还有其独特的价值规范。2、科学技术知识体系渗透人类价值•科研工作者的个人价值、包括整个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时代精神,都必然会通过各种形式渗透到科学知识之中;•现代技术系统自始至终都渗透着:设计者、制造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念,呈现出某种政治和文化的特性来。3、科学技术成果渗透着社会价值•科技成果最直接、最显性的应用在于:它对人们物质需要的满足;•科学家创造性工作所产生的成果,也为提高人类的精神境界而做出贡献。问题1:科学家和工程师作为社会成员,除了做个好公民以外,还有没有其职业所赋于的特殊伦理责任?理由?二、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责任观念是和因果性是联系在一起的•责任又是知识和力量的函数——科学家和工程师这群自由人由于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科学知识或特殊权力,他们的行为会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界带来比其他人更大的影响。因此,他们应该担负起更多的伦理责任,需要有特殊的行规来约束其行为。问题2: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应担负的伦理责任具体包含哪些内容?一、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全面、准确地预测这些科学知识的可能应用前景;•积极地预测和评估科技应用中的正负效应,并对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做出应有的防范;•对公众进行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化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对于深刻认识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都有重要意义。——社会建制(socialinstitution)是指为了满足某些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主要包括: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及其历史形成过程(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二)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历史进程1、科学技术知识生产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古代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还都不是独立的社会活动,正如美国科学社会学家本·戴维的研究所表明的:“还不存在具有独立身份的科学家。”*17世纪英国皇家学会的成立、法国法兰西科学院的成立、以及领取国家薪俸的院士制度的出现,标志着科学技术活动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2、科学技术知识生产广泛职业化;——19世纪,德国科学技术活动以职业化为特征的高度体制化,是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化的重要阶段。*科学技术与教育的结合*科学技术与产业的结合*科学技术活动在政府中的职业化和体制化3、国家科技体制形成;——各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科技事业已经成为国家资源,开始以不同方式促进和支持科技事业发展。*政府建立和扩大政府支持的科学研究机构;*各国建立支持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中科研人员进行科研的资助机制;*国家制定鼓励和支持科技活动的政策,形成各国相应的的科技体制。二、科学共同体和科学家的行为规范•要实现科学建制的体制目标,科学家需要遵循共同的行为规范,共同的行为规范把科学家从分立的个体结合为互动的社会群体而形成科学共同体;•同时,科学共同体也发挥着维护科学建制体制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功能,离开了通过科学家的自律、相互之间的交流与监督而构成的科学共同体,科学建制体制目标的实现、规范的维护和奖励的分配都将无法顺利完成。1、科学共同体概念的形成:(ScientificCommunity)•1942年,英国物理化学家波朗依首先提出此概念:“科学共同体”指的是一个有组织的科学家群体。•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希尔斯进一步指出:科学共同体要有自己的组织机构、规则和权威。•60年代,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将科学共同体与范式这两个概念有机结合起来,成功解释了科学发展的规律问题。(一)科学共同体•人们往往是基于两种层面上的意义来使用“科学共同体”这一概念的。*一种是价值观念层面上的:科学系统由科学家遵守共同的范式而组成具有自主性的自我调节的共同体;*另一种是社会建制意义上的:强调科学作为独特的知识生产制度,科学共同体作为非实体的组织方式,是科学社会建制的重要方面。•不同学者关于“科学共同体”概念阐述的共同点:强调“科学共同体”超越地理边界的限制。点评:2、科学共同体的具体形式:——科学共同体作为科学家相互联系的非实体方式,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无形学院”和“学派”是两种重要而特殊的表现形式。(1)无形学院——在大学科中存在着的、小规模的、以优秀科学家为中心,以学术思想沟通为宗旨,以学术讨论、通信交流为形式,立足于自由联合的科学家非正式团体。无形学院的特点:①强调交流借鉴,排它性不强;②体现学科前沿:从知识的生产来看,多数情况下都是先由“无形学院”中的少数核心科学家创造出新知识、形成新想法;然后,由更大范围的正式交流系统来评价、承认和传播它;最终让整个科学共同体和社会共同分享到这些新知识。(2)科学学派•由具有共同学术思想的人们组成,有公认的学术权威为带头人。有的学派还有世代相继的师承关系,甚至有广泛的国际性。①内聚性:权威作为组织的核心;②整体性:形成有竞争力的集体;③传统性:形成学术思想的历史继承关系;④排它性:学术思想上的党同伐异。——学派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有巨大的科学能力而富有生命力。但如果过分排它,形成门户偏见时,也会影响科学的健康发展。(3)学会•最为广泛的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外在组织形式。它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职业科学家科学家团体,是科学劳动者的集团利益的代表,主要任务是学术交流。——构成科学精神气质的社会规范•美国科学社会学之父默顿(R.K.Merton):科学的精神气质(ethos),即科学的社会规范:科学家在实现目标的科学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1942年,默顿发表了一篇后被定名为《科学界的规范结构》的论文,提出了四类制度性必须遵守的规范。1、默顿关于科学家行为规范的分析(二)科学家的行为规范普遍主义(Universalism)*尚未被经验证实的假设或判断,不管其来源如何,都必须服从非个人的客观标准;*科学应向一切有能力从事科学工作的人敞开大门。——默顿认为:普遍主义的规范要求深深地根植于科学的非个人性特征之中,也与开放民主社会的民主精神相一致。公有主义(Communism)*个人命名的定律和理论不归于发明者及其后代所有,也不给这些人使用和支配的特殊权利,科学家对其知识“财产”的要求,仅限于承认和尊重等。*充分、公开地交流科学发现:知识成果公之于众,公开发表,进入公共档案;这些科学知识、原理、定律广为流传,任何人可自由学习、利用,不必向其创造者付出代价。无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从事科学活动的人,不是为了赚钱或赢利,而是热衷于探索和发现,是内在的科学兴趣;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唯一目的是发展科学知识而不是其他,是“为科学而科学”。*科学家不能因自己个人的其他原因接受或拒绝一种科学思想或观点;*不应以任何方式从自己的研究中谋取个人私利。独创性(Originality):(默顿于1957年特别补充的一条行为规范)——要求科学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对于自己所提交的学术论文必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公布新的数据,论证新的理论或提出新的学说。有条理的怀疑主义(Organizedskepticism)*要求科学家对所有知识,无论其来源如何,在其成为确证无误的知识之前,必须借助于经验和逻辑的标准予以仔细的考察,决不应盲目接受未经任何分析批判的东西。*科学家有责任评价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也要允许别人对自己的成果提出质疑。思考默顿提出的四个规范(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及独创性与现实中的科学活动是否相符?如果不符,你认为哪一些才能真正推进科学的发展?(默顿规范是否对科学共同体成员具有实际的约束力?)(1)默顿规范理论具有的重要意义;•默顿规范理论对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科学活动提供了新启示;•默顿的分析同时也解释了“个人知识转化为科学共同体公共知识”的社会机制;•有利于科学家的行为规范内化为科学的精神气质,引导科学技术的正常发展。不能否认默顿规范理论核心精神的理由:(2)默顿规范理论有提升和完善的空间,不应彻底废弃。技术社会规范与科学社会规范之比较:(1)区别:•科学社会规范游离于科学知识内容之外,主要涉及科学的组织原则、科学共同体的互动模式;技术规范则更直接地涉及科学知识具体内容的建构和评价;•与科学的公有主义规范完全相反,技术服从于非公有规范,或称独占性规范,表现为保密和专利制度;•技术具有以应用、合用为原则的精神气质,用以评价技术的标准,不仅是技术的合理性,而且是社会的合意性。•无私利性规范对技术也完全不适用,按照技术的体制目标,追求私利正是技术体制的激励机制,技术发明的成果在一定时期内是归发明者或其所在的集团单独所有;•技术的独创性要求可以比科学低,运用科学原理进行技术改造,虽然有技术原理的构思,但往往是局部性的,不必追求理论的普适性;•在技术体制中,对怀疑批判精神的要求不如科学体制那样强烈,因为批判和怀疑并非是实现获利目标的唯一途径,常常是保密和垄断比创新更重要。技术社会规范与科学社会规范之比较:(2)联系:都统一于科学的制度性目标(扩展证实了的知识)。•要保证知识的科学性,需要科学活动中的技术规范来充分发挥作用;要达到这一要求,又需要科学共同体遵从它所设定的科学规范。•科学活动既需要技术规范对科学成果的奖励,也需要科学社会规范对违规行为的惩罚。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在全面维护科学共同体的良好秩序的同时,推动其共同目标的实现。•“和别的社会体制一样,科学体制有它特有的价值、规范和组织。其中,强调创新的价值显然是合理的,只有创新才大大推动科学向前。”•正是科学系统中的奖励制度为科学创新提供了激励。2、科学的奖励系统和社会分层科尔兄弟的《科学界的社会分层》:——决定科学分层过程的因素有:科学天资、累积优势和发表的科学产出。(1)科学天资:天资、动机、个性等都会影响科学层次上的成功。(2)累积优势:通过自我选择和社会选择过程,大多数有潜力的年轻科学家进入较好的研究生院,能与显赫科学家互动,便于有大的成就而处于最上层。(3)科学产出:一个科学家在分层体系中的位置最终依赖于他已发表的科学成果。(三)后学院科学与科学社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