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1025-2016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13.040.40Z60上海市地方标准家标准DB31DB31/1025—2016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Emissionstandardsforodorpollutants(发布稿)2017-1-26发布2017-2-1实施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1/1025-2016I目次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恶臭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35监测要求...........................................................................56实施与监督.........................................................................7附录A(规范性附录)等效排气筒的有关参数计算方法.....................................8附录B(规范性附录)环境空气和废气硫化氢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9附录C(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苯系物的测定气袋采样-气相色谱法..................13DB31/1025-2016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防治恶臭(异味)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恶臭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本标准为通用型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或地方已发布的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按其规定执行;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规定的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按照本标准执行。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本标准规定的项目不再执行DB31/933。本标准是本市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污染源排放应控制的恶臭(异味)污染物项目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要求严于本标准时,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颁发的排污许可证执行。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制订。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化工环境保护监测站、宝钢环境监测站、上海市浦东新区环境监测站、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修光利、王芳芳、陈晓婷、宋钊、刘红、董威、储燕萍、徐建平、何校初、高松、张钢锋、王向明,包景岭,王亘,胡晓峰,顾鑫生,赵梦飞本标准由上海市人民政府2017年1月13日批准。本标准自2017年2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解释。DB31/1025-20161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工业企业、市政设施及其他设施的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管理。本标准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染源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含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14675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14676空气质量三甲胺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678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680空气质量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分光光度法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75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19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373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533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4环境空气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583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HJ584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HJ644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683空气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732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气袋法HJ734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759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DB31/1025-20162DB31/93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恶臭(异味)污染源pollutionsources排放恶臭(异味)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市政设施及其他设施。3.2现有污染源existingpollutionsources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恶臭(异味)污染源。以下简称现有源。3.3新建污染源newpollutionsources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恶臭(异味)污染源。以下简称新源。3.4恶臭(异味)污染物odorpollutants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感觉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3.5臭气浓度odorconcentration用无臭的清洁空气对恶臭(异味)样品稀释至嗅辨员感知阈值时的稀释倍数,单位为无量纲。3.6排气筒高度stackheight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计的高度,单位为m。3.7标准状态standardcondition温度为273.15K,压力为101325Pa时的状态。本标准规定的恶臭(异味)污染物(除臭气浓度外)的排放浓度限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气体为基准。3.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aximumacceptableemissionconcentration排气筒中恶臭(异味)污染物任何一小时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值,单位为mg/m3。3.9最高允许排放速率maximumacceptableemissionrate排气筒中恶臭(异味)污染物任何一小时所排放的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值,单位kg/h。3.10周界enterpriseboundary恶臭(异味)污染源的法定边界。若无法定边界,则指实际占地边界。3.11周界监控点referencepointatenterpriseboundary恶臭(异味)污染源的法定边界线上。根据恶臭(异味)污染物的排放、扩散规律,当受条件限制,无法按上述要求布设监测采样点时,也可将监测采样点设于恶臭(异味)污染源周界内靠近边界的位置。3.12密闭排气系统closedventsystem将设施或建筑物排出或逸散出的恶臭(异味)污染物,捕集并输送至污染控制设备或排放管道,使输送的气体不直接与大气接触的系统。3.13恶臭(异味)污染物控制设施controlfacilitiesforodorpollutants用于减少恶臭(异味)污染物向空气中排放的焚烧装置、催化装置、吸收装置、吸附装置、冷凝装置、生物处理设施、等离子体装置、光解装置、光催化装置或者其他有效的控制设施。DB31/1025-201633.14恶臭(异味)污染物控制设施去除效率Removalefficiencyofcontrolfacilitiesforodorpollutants恶臭(异味)污染物控制设施去除污染物的量与处理前污染物的量之比,可通过同时测定处理前后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气量,以被去除的污染物与处理之前的污染物的质量百分比计,具体见式(1):%100前前后后前前QCQCQCP(1)式中:P——污染物控制设施去除效率,%;C前——进入污染物控制设施前的污染物浓度,mg/m3;Q前——进入污染物控制设施前的排气流量,m3/h;C后——经最终处理后排放入环境空气的污染物浓度,mg/m3;Q后——经最终处理后排放入环境空气的排气流量,m3/h;当污染物控制设施为多级串联处理工艺时,处理效率为多级处理的总效率,即以第一级进口为“处理前”、最后一级出口为“处理后”进行计算;当污染物控制设施处理多个来源的废气时,应以各来源废气的污染物总量为“处理前”,以污染控制设施总出口为“处理后”进行计算。当污染物控制设施有多个排放出口,则以各排放口的污染物总量为“处理后”。3.15工业区industrialarea根据政府规划确认的用于进行集中工业生产的区域。3.16非工业区non-industrialarea除工业区以外的其他区域。4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4.1有组织排放限值4.1.1现有源自2018年7月1日起执行表1和表2中规定的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限值。4.1.2新源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执行表1和表2中规定的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限值。表1恶臭(异味)污染排放控制限值单位:无量纲控制项目排气筒高度H(m)工业企业其他恶臭污染源臭气浓度H1550080015≤H301000100030≤H5015001500H≥5030003000恶臭(异味)特征污染物H≥15表2所列恶臭(异味)特征污染物及排放限值表2恶臭(异味)特征污染物排放限值序号控制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②1氨3012硫化氢50.13甲硫醇0.50.014甲硫醚50.15二甲二硫50.266二硫化碳51DB31/1025-201647苯乙烯1518乙苯401.59丙醛①200.310正丁醛①200.211正戊醛①200.212甲基乙基酮①50513甲基异丁基酮①80314丙烯酸①200.515丙烯酸甲酯①20116丙烯酸乙酯①20117甲基丙烯酸甲酯①200.618一甲胺①50.1119二甲胺①50.1520三甲胺50.221乙酸乙酯50122乙酸丁酯501①:国家分析方法标准发布后执行。②:当恶臭(异味)污染物控制设施去除效率≥95%时,等同于满足最高允许排放速率限值要求。4.2现有源自2018年7月1日起,新源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周界监控点的臭气浓度限值和恶臭特征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应分别符合表3规定和表4的规定。表3周界监控点臭气浓度限值单位:无量纲序号污染物工业区非工业区1臭气浓度2010表4周界监控点恶臭(异味)特征污染物浓度限值单位:mg/m3序号控制项目工业区非工业区1氨1.00.22硫化氢0.060.033甲硫醇0.0040.0024甲硫醚0.060.025二甲二硫0.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