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培训本册教材整体介绍在本册教材的教学中,请老师们注意的是:1.教材内容结构特点和在全册教材中的位置:●打开学生新的视野,拓宽学生观察、研究、认识世界的窗口,激发学生们对科学更大的兴趣。●对小学阶段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自然,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因此,教学要围绕着上述目的开展,要有明确的指向。2.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学生经过四年来的科学课学习,经历了大量的观察、描述、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总结交流等活动,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已获得一定的发展。我们期望在这一学期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引导他们经历一些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这对学生们今后的科学课的学习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在本册教材的教学中,请老师们注意的是:3、因地制宜选取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活动。各地的教学资源和学校的状况差异较大,希望教师们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恰当调整教学时间,开展适宜本地特点的科学学习活动,实现教材编写的基本意图,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本册教材的教学中,请老师们注意的是:各单元教材说明及教学活动建议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本单元的名称是“微小世界”,和科学上所指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1.放大镜;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3.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4.放大镜下的晶体;5.怎样放得更大;6.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7.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8.微小世界和我们。主要教学内容有哪些?教材分析研讨本单元的核心概念●科技发展促进观测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观测工具的改进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从放大镜到显微镜,人类观察到微小世界越来越多的秘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不断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教材的结构是什么?围绕核心概念,按人类观察工具不断发展,视野越来越宽广的思路编写。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到生命世界。放大镜下的发现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放大镜下的晶体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放大镜显微镜本单元教学内容结构示意图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一个拓展学生观察范围的单元;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单元;一个有一定教学困难的单元。本单元的特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什么?教学重点是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独立研究和发现的能力。学习用工具观察,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在知识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是开放性的,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希望有较多的发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要解决几个问题:1、观察工具2、观察兴趣3、如何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学建议1.1放大镜•《放大镜》一课的教学,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⑴放大镜可以观察到物体的更小部分的更多细节;⑵和放大镜形状类似的物体也具有放大的功能。(3)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课本3页活动“它们是什么”教学建议•首先要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种纸的纤维的特征:纤维的长短及排列的情况(紧密、疏松;整齐、紊乱)•不一定要猜猜哪张是书写纸、吸水纸、过滤纸?可以找身边的纸,观察哪些纸的纤维分别和它们的纤维相似。认识放大镜的作用拓展活动•观察报纸上的画面,亮处的点和暗处的点有什么不同?•同样的钢笔或毛笔在不同的纸上留下的笔迹有什么不同?•颜色水在不同的纸上浸润的情况?•观察钢笔的墨水从哪里来?认识放大镜的作用1.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一课的教学,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⑴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不同的,放大的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最大的;⑵随着放大镜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⑶观察物体时所获得的信息和我们使用的观察工具有关;教学活动“放大了多少倍”时应考虑的问题•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放大镜的大小有关系吗?•2、用数字数和量方格的方法,能准确测出放大镜的放大率吗?•3、测放大镜的焦距容易吗?•4、直接阅读放大镜的说明书可以吗?活动的目的不是要学生精确地计算放大镜的放大倍数,通过活动主要是认识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不同的,也是有限的。教学时采取的策略:•选用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将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编号,学生每组选择一种;•各组设计方案,与全班交流;•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再将标号不同的放大镜(放大倍数不同)同时发给各组,来“观察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较大”。•比较不同倍数的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看到的细节和视野)1.3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选用昆虫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1、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有着十分丰富的观察内容;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分布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机构和生活习性。•2、学生对昆虫很感兴趣,但对昆虫知识掌握得不多,有必要近一步观察、学习;小学生对昆虫始终有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透明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已经对昆虫有了一定的接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要求。•3、许多昆虫由于身体较小,要用放大镜观察。•《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课的教学,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是比较开放的,如学生将对昆虫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联系或昆虫的生活习性等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究;1)第一步在课堂上观察昆虫身体和部分器官--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这些器官能反映昆虫的主要特征,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2)第二步选择一至两种昆虫在课外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跟踪观察。同时要求观察前分小组制定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内容、地点、方法。课本上列举了“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的一个范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是对蚜虫和草蛉进行比较深入的跟踪观察。观察者从蚜虫和其天敌草蛉的肢体、进食、伪装等几方面,以及它们的关系,作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和生动具体的记录、描述。1.4放大镜下的晶体•《放大镜下的晶体》一课的教学,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自然界中许多物体都是晶体结构,晶体具有一致的几何形状;•许多晶体用肉眼是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才能看到。•自然界中很多物质都是晶体结构。过去学生观察物质,很少从结构上去观察,晶体是他们第一次从物质的细微结构角度进行观察。•从结构的角度去观察物质,会使他们对身边的物质有着更深一层的了解。这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选择“晶体”内容的意义第一部分是初识晶体,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晶体。第二部分自制晶体。指导学生用白糖、食盐、碱面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并观察晶体。活动“观察美丽的晶体”,教学时一般采取课前教师搜集、制作好各种晶体,学生们课上进行观察和描述。如果学生们能够亲自观察到晶体的结晶过程,会使学生们对晶体的理解更加深刻。1.5怎样放得更大•《怎样放得更大》一课的教学,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⑴两个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⑵科学家设计并使用显微镜来拓宽观察领域、开展对更多问题得研究;至关重要的两个问题1.观察工具;(自制显微镜)2.使用方法;(有显微镜)1.6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本课学生们要形成的科学概念是比较开放的: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要求选择、确定一个有关身边生命世界的课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观察研究,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让学生经历一个“问题—计划—观察—结果—交流”,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尝试象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课文重点启发学生的观察范围、观察内容、观察材料和工具的准备。启发观察的范围和内容,并提供范例。“观察研究什么”观察的对象是身边的生命世界,要启发学生从居家的环境、校园环境、自己的身体等方面去提出问题、寻求研究课题(课文12页的学生对话是提出问题和发现课题的过程的举例。比如发现鱼缸里的水绿了,就思考为什么水会发绿?假设是不是水里有什么,从而提出要看看水里到底有什么的课题)。可让学生阅读课文15页《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等内容。《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的作者善于观察,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又自己通过观察和研究解决了问题,得出了宝石花耐旱的答案。教师要帮助学生筛选课题。所提出的课题内容要能用简易显微镜进行观察,要符合学生的研究水平(如:很多学生对观察细菌感兴趣,但是细菌要在放大千倍的显微镜下才能看见,一般的显微镜下是无法看见的。不过细菌集合的菌落是可以看见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培养菌落和观察菌落)。观察前的准备指导观察的方法对使用显微镜观察,教材上没有专门的作为新课学习,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包括如何培养、制作显微镜下的标本,以及如何使用显微镜。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观察不同,对观察材料有其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对较厚不便于观察的物体,如植物果实、根、茎、叶等,需要制作切片(课文13页第一幅图介绍了制作切片标本需要的工具;第二幅图介绍如何利用新鲜干草培养微生物;第三幅图是以洋葱为例介绍制作切片的制作方法)。教师可预先准备好一些资料卡片或相关的书籍,这些资料卡片主要是操作方面的。比如如何培养和观察霉菌、如何培养手上细菌的菌落、如何获得生活在水里的微生物等等,提供学生参考。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工具和材料。小组研究计划:课题:需要的器材和工具:准备怎样研究:(步骤和方法)分工:怎样收集研究过程中的信息(如果需要表格,自行设计):学习制定研究计划例: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我们的研究报告。课题名称: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的解释:我们的收获和问题学习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例: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要求:要包括课题名称、问题是怎样提出的、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结果、收获和体会。内容要真实,除正文外,可附图、表格、照片、实物。不要求学生做得很好,但要知道一定的格式和要求,尽量按照要求去做。交流汇报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定合适的形式。学习如何交流研究成果一、各小组依次进行汇报、展示(由同学主持)1.各组汇报、展示2.质疑3.解答质疑4.评价二、教师总结并提出希望。三、张贴研究成果,供互相参观学习。例:评价不仅包括研究的成果,也要包括小组同学的研究态度及合作精神。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是否围绕生命世界选择课题;•有没有明确的研究主题和研究计划;•能否围绕主题进行研究;•能否按计划把研究进行到底;•课题报告是包含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过程、方法、结果几部分;•能否根据观察结果对问题作出一定的解释;•汇报过程中表述是否有条理、清楚明白;•小组同学是否团结合作;•在研究中遇到困难怎样解决。学习评价的方法如何让学生理解体现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关系科学与技术是互惠互利的,科学与解决的问题有时需要更精巧的仪器,而科学家提出的一些原理有助于产生更好的仪器和技术,技术的进步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教材通过指导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经历从眼睛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用显微镜的观察,并对三种不同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交流发现的成果。体会到由于观察工具(即技术)的进步,能使人类看到的范围扩大,能发现紧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通过简单的光学知识,了解到科学家提出的一些原理有助于产生更好的仪器和技术。如放大镜和显微镜实际上是运用了凸透镜放大及成像的科学原理。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自制放大镜、显微镜的活动中,了解科学知识的运用。另外通过资料介绍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过程和成果,了解到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了生物由细胞组成,疾病由细菌和病毒引起,从而促进了生物学、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发展。显微技术促进了微电子仪器的研制等等。第二单元《环境和我们》环境问题垃圾堆里有什么环境和我们垃圾研究环境行动建一个垃圾填埋场垃圾的回收利用分类其实很简单减少垃圾和重新使用一、由教材内容而想到的问题•1、为什么环境问题的研究

1 / 1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