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软件维护第11章软件维护11.1软件维护包含哪些类型?这些类型的维护是什么情况下实施的?其中哪一类型的实施工作量最大?根据维护工作的性质,软件维护的活动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1)改正性维护:为了识别和纠正软件错误、改正软件性能上的缺陷、排除实施中的误使用,而进行的诊断和改正错误的过程,称为改正性维护。2)适应性维护: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运行的外部环境(新的硬、软件配置)或数据环境(数据库、数据格式、数据输入/输出方式、数据存储介质)可能发生变化,为了使软件适应这种变化,而修改软件的过程叫做适应性维护。3)完善性维护:为了满足新的功能与性能要求,需要修改或再开发软件,以扩充软件功能、增强软件性能、改进加工效率、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这种情况下进行的维护活动叫做完善性维护。4)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指把今天的方法学用于昨天的系统以满足明天的需要。也就是说,采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对需要维护的软件或软件中的某一部分(重新)进行设计、编码和测试。在整个软件维护阶段花费的全部工作量中,完善性维护占了几乎一半的工作量,工作量最大。11.2影响软件维护工作量的因素有哪些?在软件维护中,影响维护工作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6种:1)系统规模。2)程序设计语言。3)系统年龄大小。4)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水平。5)所采用的软件开发技术及软件开发工程化的程度。6)其他:如应用的类型、数学模型、任务的难度、IF嵌套深度、索引或下标数等,对维护工作量都有影响。11.3简要说明程序修改的三个步骤。为了正确、有效地进行程序修改,需要经历3个步骤:分析和理解程序、实施修改以及重新验证程序。11.4什么是程序修改的副作用?如何控制程序修改的副作用?所谓程序修改的副作用是指因修改软件而造成的错误或其他不希望发生的情况,有以下3种副作用:第11章软件维护1)修改代码的副作用:在使用程序设计语言修改源代码时,有可能引入新的错误。2)修改数据的副作用:在修改数据结构时,有可能造成软件设计与数据结构不匹配,因而导致软件出错。数据副作用可以通过详细的设计文档加以控制。3)修改文档的副作用:对数据流、软件结构、模块逻辑或任何其他有关特性进行修改时,必须对相关技术文档进行相应修改。如果对可执行软件的修改不反映在文档里,会产生文档的副作用。因此,必须在软件交付之前对整个软件配置进行评审,以减少文档的副作用。为了控制因修改而引起的副作用,要做到:1)按模块把修改分组;2)自顶向下地安排被修改模块的顺序;3)每次修改一个模块;4)对于每个修改了的模块,在安排修改下一个模块之前,要确定这个修改的副作用,可以使用交叉引用表、存储映象表、执行流程跟踪等。11.5什么是软件的维护性?为什么要提高软件的维护性?软件维护性是指当对软件实施各种类型的维护而进行修改时,软件产品可被修改的能力。软件维护成本在软件生存期各阶段工作成本中居于首位,如何提高软件维护效率,降低维护工作的成本,使得开发出的软件具有更高的维护性就显得非常重要。11.6你认为如何做才能提高软件的维护性?1)使用提高软件质量的技术和工具如模块化、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以及相关的经过实践检验的优秀的软件技术和软件工具。2)实施开发阶段产品的维护性审查质量保证审查除了保证软件得到适当的质量外,还可以用来检测在开发和维护阶段内发生的质量变化。一旦检测出问题来,就可以采取措施纠正,以控制不断增长的软件维护成本。3)改进文档程序文档是对程序总目标、程序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程序设计策略、程序实现过程的历史数据等的说明和补充。程序文档对提高程序的可理解性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在软件维护阶段,利用历史文档,可以大大简化维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