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湿敷的临床应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药湿敷的临床应用开远市人民医院皮肤与医学美容科纳猛中药湿敷疗法中药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中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止痒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是皮肤科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我科每天大约有30%左右的患者进行湿敷。根据药物温度的不同,分为冷敷和热敷。作用功效冷湿敷法:①冷却作用可收缩末梢血管,促使充血减轻,渗出减少;传导及放散局部炎症的蓄热,抑制末梢神经冲动,减轻局部不适感,从而发挥消炎、止痒、镇定和抑制渗出等作用;②敷贴湿布可吸收皮损表面的浆液或脓液,软化并清除皮损表面的痂皮或其他附着物;③可使表皮角质层膨胀,有利于药物透入皮肤;④保护皮面,隔离刺激,免受外界微生物的侵袭。热湿敷法:可温热局部,改善血液循环,具有保护、清洁、消炎、镇痛、药物渗透、促进炎症吸收等作用。适应证冷湿敷适用于红肿、糜烂、渗出及结痂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如急性皮炎、湿疹、溃疡等。热湿敷适用慢性皮炎,或亚急性皮肤炎症仍有轻度糜烂、少量渗液者,如亚急性湿疹皮炎。禁忌症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热湿敷;年老体弱者不宜冷敷;皮损面积超过30%者慎敷。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常用的中药湿敷溶液1、急性皮炎、湿疹:龙胆草、马齿苋、白鲜皮、苦参、龙葵等;2、病毒性皮肤病:木贼、薏苡仁、大青叶等;3、真菌感染性皮肤病:藿香、茵陈、香薷、地肤子等;4、瘙痒性皮肤病:苦参、花椒、白鲜皮、蛇床子等;5、慢性皮炎、湿疹:透骨草、伸筋草、鸡血藤、夜交藤、地肤子、红花、当归;6、感染性皮肤病:龙胆草、黄柏、金银花、败酱草、大黄等。湿敷分类①开放性湿敷:将6~8层纱布湿敷垫浸入药液中,取出稍扭干,以不滴水为度,又保持明显湿度,敷于患处,每次30~40min,间隔5~10min更换1次,每日次数依病情而定。②封闭性湿敷:主要用于慢性肥厚角化性皮损,如慢性湿疹、单纯性苔藓等。即在湿敷垫上盖以油纸或医用塑料薄膜,然后用绷带包扎,每30~40min更换1次,每日次数依病情而定。③间歇性湿敷:每湿敷2~3h,间隔1~2h,每日3~4次,间隔期间患处可涂紫草油、氧化锌油;④持续性湿敷:日夜不停地进行湿敷。冷湿敷:将湿敷垫浸入药液中,温度在1~10℃为宜,每隔10min更换1次。其上可放冰袋降温。热湿敷:将棉花垫浸于热药液中,治疗温度以皮肤耐受为度,一般30~40℃,病变上盖一层干纱布,取出湿敷垫扭干(以不滴水为度)置换处于纱布上,其上在放置一干棉垫或适宜温度的热水袋,以保持温度。更换时间及每日次数依病情而定。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导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4、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5、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元.6、整理用物,做好记录.注意事项药液必须新鲜配制,湿敷的面积与皮损相当,紧贴皮损面,总面积不超过全身的1/3,敷垫干湿适度,注意无菌操作。冷敷温度约10℃,可上覆冰袋制冷。注意患者保暖,水勿流入眼、耳、鼻、口中及湿衣、被褥。湿敷面积过大时,要防止药物吸收中毒,特别是硼酸溶液,最好不用!湿敷材料可灵活掌握,如用干净毛巾、手帕、口罩等,置热水中煮沸消毒。热湿敷为保温可上覆加热袋或用电吹风加热,注意防止烫伤。注意事项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泡、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湿敷和其他治疗方法的配合湿敷作为一种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为了达到更好的疗效,常常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一起使用。治疗带状疱疹、湿疹就常配合电磁、红光使用;治疗痤疮、疖、毛囊炎常配合蓝光使用;干躁性瘙痒、AD常配合保湿剂使用,面部皮炎常配合舒敏之星使用。湿敷疗法的局限性湿敷的疗效是显著的,效益是很突出的,但是不是万能的,许多疾病常须加用药物和其他方法治疗,湿敷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不能只单纯使用,以免耽误病情。湿敷法操作流程图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