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在广东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并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要实现四个“率先”。《纲要》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于推进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维护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明确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中国改革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纲要》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全国经济布局的五个战略定位,从而提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上的地位。二是强化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继续推进科学发展的动力。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进行部署,对实现科学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必将有力地促进珠江三角洲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整体经济素质。三是开辟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广阔空间。《纲要》的出台,使广东与泛珠三角其他省(区)、港澳台及东盟地区的合作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为珠江三角洲未来的改革发展拓展了空间,必将有力地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力地促进粤港澳三地经济社会文化融合。珠三角5大战略定位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赋予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更大的自主权,支持率先探索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全国科学发展提供示范。深化改革先行区。继续承担全国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与港澳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发展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建设成为带动环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全文目录前言一、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一)30年改革发展的成就(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三)重要意义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8(一)指导思想(二)战略定位(三)发展目标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2(二)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三)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四)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五)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六)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推进核心技术的创新和转化(二)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三)构建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四)深化国家与地方创新联动机制(五)加强自主创新环境建设五、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一)建设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构建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三)建设人水和谐的水利工程体系(四)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六、统筹城乡发展(一)提高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建立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新机制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二)优化珠江口东岸地区功能布局(三)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发展水平(四)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五)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八、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三)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九、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一)优先发展教育(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三)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四)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五)建设和谐文化十、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一)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三)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五)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先行作用3十一、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一)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二)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三)提升对台经贸合作水平(四)深化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五)加强与东盟等国际经济区域的合作十二、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加强统筹协调(三)加强监督检查前言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珠江三角洲地区锐意改革,率先开放,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进一步的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孕育着重大机遇。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为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特制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的规划范围是,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规划期至2020年。本规划纲要是指导珠江三角洲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一、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一)30年改革发展的成就。改革开放3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的作用,率先在全国推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成为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市场体系最完备的地区;依托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的历史机遇,率先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成为我国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带动广东省由落后的农业大省转变为我国位列第一的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奠定了建立世界制造业基地的雄厚基础,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度聚集,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形成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又具岭南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成为我国三大城镇密集地区之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雄辩地证明,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尚未解决的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外需急剧减少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交织在一起,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与较高的国际市场依存度交织在一起,经济运行困难加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主要是: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贸易结构不够合理,创4新能力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土地开发强度过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较弱,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凸显,传统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城乡和区域发展仍不平衡,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空间利用效率不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文化软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任务仍然繁重,改革攻坚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珠江三角洲地区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方兴未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快;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粤港澳三地经济加快融合,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后劲;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这些都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三)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改革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该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当前保持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和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需要。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改革发展,有利于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有利于辐射和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促进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有利于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保持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建立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建立创新型区域;着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深化体制改革,勇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率先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要把解决当前问题与谋划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保持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保持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二)战略定位。——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赋予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更大的自主权,支持率先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国科学发展提供示范。——深化改革先行区。继续承担全国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机制,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建设自主创新新高地,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发展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5展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综合实力居全国经济区前列,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建设成为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三)发展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充分估计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抓紧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各项部署。要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大力改善民生和启动最终消费需求,大力拉动民间投资,大力促进外贸出口,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合力。到2012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明显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区域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粤港澳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0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07年显著增长,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水平达到80%以上;每新增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所需新增建设用地量下降,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