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启示[摘要]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下培养的人才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针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可以把“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到现行的教育中来。“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体与精华,有以下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现行教育没有能将我们周围的生活、周围的社会环境发挥教育的功能,使教育背离基础教育的本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相互补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使教育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一致。[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现实启示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已由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竞争转向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和关键是教育的竞争、培养人才的竞争。我国在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下培养的人才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我国的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前半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好像并不存在什么差距,甚至许多方面还占优势,但再进入高一级培养的人才便无任何优势可言了。尤其是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下培养的人才进入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时候,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滞后,国民素质提高不快……原因是什么呢?现行教育与生活脱节,与社会的发展要求脱节。针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是否可以把“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到现行的教育中来呢?回答是肯定的。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特色“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体与精华,是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丰富经验的总结,是对人类几千年的“小众教育”思想与制度的一次全面清理与否定,生活教育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学说,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生活教育理论”有以下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①“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②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教育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获得充实的内容,而且可以使教育对生活真正能发挥伟大的促进作用。“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是教育,士大夫之所以不承认它,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从大众的立场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③它一方面的意思是教育范围扩大,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成为我们的教育范围,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地方统统肩负起学校的职能,把社会作为一个大学校来对待。另一方面也是指学校必须与社会沟通,与社会联系。“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他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④要先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再能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原则的实施。“数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不相谋的过程。”⑤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是针对注入式的“教授法”的,传统的教授法是以“教”为中心,完全没有学生的“学”。陶行知的教学实践就是从“教授法”到“教学法,”由“教学合一”到“教学做合一”。二、现行教育现象陶行知说过,学生为考而读,教师为考而教。学生学会考,教员教人会考……这是最近来自教学论坛上苏北某中学一位老师的心语:从教数十年,我最紧张的就是临近期末考试的这段“难忘的岁月”。不是为自己的付出,而是为学生的磨难。学生的“折磨期”又到了,由于县委给教育局下达了指标。于是,层层下达,倒数前2名的校长就地免职,倒数前5名的老师高职低聘,于是乎,最可怜的人诞生了——学生。早晨6:30到校早读;中午12:50从朦胧中被催醒,继续上课;下午6:30放学;晚上作业昏昏沉沉做到11点……还要轮番遭受老师的“蹂躏”,但教师又何尝不是替罪羊呢?想不到,在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并实施的今天,应试教育依然有他生长的沃土。中国传统教育!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应试教育现象仍普遍存在着。它使教育发展目标偏向了,只使学生片面地发展某一方面的能力。一段时间以来,基础教育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干扰下,出现了背离基础教育本质的不良倾向1、“以书本为中心”。重智育,轻德育,重主科轻常识科,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者和社会发展势教育,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单科独进,保持“顶端优势”,快出人才,可结果是什么呢?知识体系的缺陷,品德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低下,最终抑制人才的成长。2、以“分数”为中心。同样是出于“快出人才”的良苦用心,家长与学校联手,加班加点,轮番轰炸,只求考得高分。孩子的兴趣爱好承受能力被置之度外,过早地开采完学生的潜能。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一方面,高分后掩藏着的知识根基的浅薄,这种浅薄迟早会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暴露出来,最终影响入一生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生除了学习以外,其它能力几乎丧失殆尽,可以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社会的“畸形儿”,一旦将来走上社会,只能成为社会进步的绊脚石,而不是接班人。3、以“教”为中心。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入将孩子看作缩小的成人。难道孩子与成人仅仅是身材上的差异吗?不,孩子有其自身身心成长的规律。我们的好多老师在教育方法上有欠当之处,只顾一昧地将知识“喂”给学生,从来没有给学生自己“吃”的方法。结果教的成绩很好,而学生来必能真正掌握,一旦离开老师,使失去学习的能力。4、以“学校”为中心。现行教育将学生限制在学校这样很小的范围内,学生没有机会接触社会,学到的只是从书本人获得的理性知识,这点知识对于社会这个“大学校”而言只是一点皮毛,将来孩子走上社会有很多知识还得从头学起。现行教育没有能将我们周围的生活、周围的社会环境发挥教育的功能,使教育背离基础教育的本质。三、“生活教育”理论对改革现行教育的启示。现行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等方面存在的种种弊端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导致我国科学发展水平滞后。在科技革命与知识激增的时代,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理应为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打好基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1、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的方向,也决定的教育的质量。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加强素质教育,我们必须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树立“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的指导思想,从决策者做起,自上而下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2、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中小学学生必修课程太多、选修课程窄、教学内容仍然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我们“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因此,应当对现行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调整课程应本着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原则。①健全学科课程。课堂教学要能够开齐科目,各种科目尤其是劳动、音、体、美必须开齐,这样才能有利于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每一种科目都要开足课时。②加强活动课程。活动课包括课外的劳动、科技、政治、文化、体育、艺术及社会实践等活动,都是课程结构中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应列入教学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这个问题,目前在不少学校仍未受到足够重视,学生的活动太少,知识面窄,能力差,体质弱,学得累,主创精神不足,厌学情绪较为严重,这固然与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有关,更与活动课程薄弱有关。③开发环境课程。环境课程也叫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及班的环境里有意或无意中经由团体活动或文化影响而习得的知识、规范、价值或态度。环境课程是相对于正式课程而言的,是一种未列入教学计划和课表,但对学生却能产生影响和教育作用的课程。环境课程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在新的教学观的指导下,使课程与整个社会生活密切起来,充实课堂教学,同时又能使教育对生活产生促进作用。3、提高教师素质。陶先生有一句名言:全民族的命运都教操纵在小学教员手里。教师的文化素质、教育能力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必须要求教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社会知识,才能培养出“社会的入”。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的教学大纲宽得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能够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教师素质提高了,在45或40分钟内让学生轻松自如地获得知识并增强能力,才能把知识教育和能力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融汇成促进学生“天天向上”的巨大力量。使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无能到多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4、改革考试和评价方法。“生活教育”理论把生活作为教育的范围,把“做”作为教与学的中心。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停留在考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现代教师之所以要加班加点提高学生的分数,是因为现行的教育评估制度以升学率高低为评估标准。所以要坚决改革评价标准。在开展对中小学督导评估的过程中,学校要做好自我评估工作,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和教导和教师的主体作用。要积极改革和完善对干部、教育的评价工作,使督导评估起到改革学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要让学生从分数的阴影中走出来。上海有位老师写了一篇文章《分数你这恶魔》,说有—位学生因为考了95分,其家长痛打他,让其不敢回去。此文剖析了现行考试和评价方法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危害。因此我们要改革传统的考试形式和评分办法。除了书面测验以外,还要通过口头测验、动手实验等形式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的评价,要改变单纯用分数衡量的片面、错误的做法。要以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依据,制定切合儿童少年发展实际的各科教学目标,逐渐形成由思想品德鉴定,学科成绩和身体素质等内容构成的综合性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发挥它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限制它的消极作用。5、以“做”为中心,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生活教育“理论”启示我们: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根本保证。“教学做合一”教师要深入研究教育对象,“目中有人”。要研究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知识能力基础。不但要研究学生群体,还要研究学生个体,在统一进行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照顾学生个体的特殊需要,实施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欢乐。必须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结合,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给学生学法、教给学生做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会实践,放手让学生去做,决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会,在做中提高,总之一句话,在“做”字上看成果,真正达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行以求知更行”。6、优化育人环境。生活教育理论启示我们:应该优化育人环境,才能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加之双休日的施行,来自社会的种种影响越来越明显地作用于学生,而这些影响往往是良莠并存。因此应优化育入环境,发挥社区教育的功能,积极推进“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进程。①加强环境建设,优化育入环境。首先,要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圈,通过大力宣传,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育入环境。二是要注意改善已有物质环境,赋予其道德感染力。其次,建立社会活动基地,为正常开展活动提供保障。②实施教育管理,提高育人成效。环境育人是整个教育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必须以教育总目标为准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目标,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