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案件流程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强化审判管理,建立规范、高效、合法、有序的审判运作机制,提高审判案件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审判执行好每一个案件,根据有关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和省高院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案件流程管理是指以时限管理为核心,以时限警示和节点冻结为内容,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依托,对各类案件的立案、分案、送达、保全、开庭排期、开庭、结案、审限、执行、归档等程序性工作进行规范有序的动态跟踪、监督、协调,保证案件按照流程规范有效运行的综合系统管理的总称。第三条案件流程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的原则;(二)服务审判、提高效率的原则;(三)各庭室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互相协调的原则;(四)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和管理的原则。第四条案件流程管理工作由立案庭统一管理、协调,本院各庭室、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运作。第二章立案第五条立案庭依法审查、受理本院管辖的下列案件:(一)刑事一、二审案件;(二)民事一、二审案件(知识产权一审案件除外);22(三)行政二审案件;(四)申请执行和委托执行的案件;(五)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指令再审的案件;(六)人民检察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七)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的案件;(八)其他应由立案庭审查、受理的案件。上述案件的审查应在法定期限内完成。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应在法定期限内立案;经审查不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应在法定期限内向当事人说明理由,当事人坚持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审查的,经主管副院长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审查期限。第六条本院管辖的下列案件,由相关审判庭、执行局依法审查,立案庭负责登记立案。(一)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二)破产案件;(三)行政一审案件;(四)非诉行政执行案件;(五)国家赔偿案件、申请违法确认案件;(六)减刑假释案件;(七)执行复议、异议、协调、请示、申请变更执行法院等案件。相关审判庭对行政一审案件,破产案件,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国家赔偿案件,申请违法确认案件的审查应在法定期限内完成;减刑假释案件、执行复议、异议、协调、请示、申请变更执行法院等案件的立案审查,相关审判庭、执行局应在法定期限内完成。33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审查的,经主管副院长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审查期限。第七条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民事一审案件、行政一审案件、破产案件、国家赔偿案件、申请违法确认案件,相关审判庭提出受理意见,经庭长、主管副院长同意后,由院长批准后予以立案。第八条经审查不符合受理条件,裁定不予受理的行政一审案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破产案件、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国家赔偿案件、申请违法确认案件,由庭长、主管副院长批准后,负责审查的相关审判庭制作不予受理的裁定书向当事人送达。第九条人民检察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和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再审的案件,由立案庭组成合议庭在法定期限内制作再审裁定、决定,并送达各方当事人。第十条当事人不服各县区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向本院提出再审申请或者申诉的案件,由信访室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信访室予以登记立案,并转审判监督庭办理。经审查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审判监督庭做好当事人解释说服工作。第三章诉前调解第十一条诉前调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前,根据纠纷的性质和当事人的选择对纠纷进行调解,使当事人和解息诉的制度。经调解生效的民事调解书,与本院生效民事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44第十二条当事人向本院提起诉讼的第一审民商事案件,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且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可进行诉前调解。第十三条诉前调解由立案庭诉前调解合议庭负责实施。第十四条决定诉前调解的案件,在立案前,经询问原告愿意接受诉前调解,则暂不立案,原告提交同意诉前调解的书面申请,由主管副院长、庭长批办至诉前合议庭进行诉前调解;如原告明确表示不愿调解,则按照相关程序办理立案手续。第十五条诉前调解应遵循及时、快捷的原则。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调解成功,则按照相关程序办理立案手续,并将诉前调解形成的调解材料一并移送审判庭。第十六条经诉前合议庭组织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的,合议庭应按照武中民初字案号进行登记,并及时制作民事调解书送达双方当事人。第四章分案第十七条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决定受理的案件,立案庭应在法定期限内将案件分配至承办庭室和承办法官。案件分配应按照本院《案件分配规则》和相关审判庭职能范围,根据各法官年均办理案件的基本均衡的原则进行分配。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及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可根据案件实际情况由院长、主管副院长指定专人办理。第十八条立案庭对于决定受理的案件,在立案时应同时将案件基本信息录入“法院综合信息系统”中,并及时发送至相关庭室的负责人和承办法官。55第十九条立案庭负责核算并通知当事人预交案件受理费、保全费等费用,审核、办理当事人申请诉讼费的缓交手续。相关审判庭审核、办理当事人申请诉讼费的减交、免交手续。诉讼费的缓减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执行。第二十条分至承办法官的案件,因出现法定回避等情形,或者因其他原因需更换承办法官的,由承办案件的审判庭负责人和主管副院长批准,及时报立案庭变更案件信息,并报立案庭备案。第二十一条本辖区下级法院之间书面报请本院指定管辖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建议本院指定管辖的案件,由立案庭在法定期限内指定管辖;本院及下级法院与辖区外法院发生管辖异议的,由立案庭在法定期限内报请省高级人民法院审查。第五章开庭前的准备工作第二十二条庭前准备工作包括下列事项:(一)诉前财产保全、证据保全;(二)诉讼财产保全、证据保全;(三)送达各类诉讼文书;(四)指导当事人举证、指定举证期限、列出证据清单;(五)组织证据交换;(六)审查有关撤诉案件并作出裁定;(七)其他庭前准备事项。第二十三条案件立案后,立案庭应在法定期限内将受理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及当事人诉讼须知等材料向原告送达。相关审判庭应在法定期限内向被告送达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及当事人诉讼须知等材料。如被告在答辩期间提出书面答辩的,相关审判庭应在法定期限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66第二十四条利害关系人向本院申请民事案件诉前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除知识产权案件以外,由立案庭审查,符合保全条件的,立案庭应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裁定并实施执行,必要时法警支队应派员协助。第二十五条知识产权案件的诉前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由民三庭审查,符合保全条件的,民三庭应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裁定并实施执行,必要时法警支队应派员协助。第二十六条采取诉前财产保全后,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起诉并受理的,保全的执行情况随起诉材料移送相关审判庭;当事人不起诉的,由负责保全的庭室制作裁定解除保全并报填结案。第二十七条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申请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先予执行的,由相关审判庭审查,符合保全、先予执行条件的,应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裁定并实施执行,必要时法警支队应派员协助。第二十八条在案件庭前准备阶段,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勘验、委托鉴定的,应当提交书面申请,符合条件的,由相关审判庭负责实施。第二十九条经审查不符合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条件的,应告知当事人不予准许,同时向其送达通知书,当事人收到通知书后申请复议的,相关审判庭应在法定期限内答复。第三十条审判庭审理案件确需进行庭前证据交换的,证据交换的具体时间由合议庭决定。第六章开庭排期第三十一条立案庭审查立案后,对刑事一审、民事、行政一二审案件、再审案件应立即确定开庭时间、审判法庭。77案件首次排期开庭期间为:(一)刑事一审案件,立案次日起20日内;(二)民事一审案件,立案次日起45日内;民事二审案件,立案次日起25日内;其中一审裁定的上诉案件,立案次日起7日内;民事二审案件因与已排期的案件开庭日期冲突导致无法在25日内排期的,可适当延期排定。(三)行政一审案件,立案次日起40日内;行政二审案件,立案次日起20日内;(四)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作出提审或再审决定次日起30日内;(五)疑难、重大、复杂、新类型案件由立案庭与相关审判庭协商,确定开庭时间。第三十二条审判庭应按照排定的日期开庭。合议庭有合理理由或特殊事由需变更开庭日期的,应书面报庭长、主管副院长批准,并书面报立案庭备案。第三十三条合议庭在庭审后需要再次开庭的,应将再次开庭理由和时间书面报立案庭备案。第三十四条再次排期开庭的时间:(一)因案件确需人民法院调取证据、庭审不能按时结束、当事人有正当理由未到庭的,一般在15日内再次开庭;(二)因案件需要鉴定、评估、审计或者其他原因而中止审理的,一般在收到鉴定、评估、审计等结论或者恢复审理后的10日内再次开庭;第三十五条开庭审理的刑事案件,由刑事审判庭负责与法警支队联系派遣车辆、调动法警承担押解、值庭任务。88第三十六条案件有法定中止审理事由,合议庭应将中止时间及事由报立案庭备案。第七章审限管理第三十七条立案庭负责各类案件审限的跟踪、管理、监控。第三十八条承办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应及时、准确的将案件审理各节点的基本信息录入“法院综合信息系统”中,录入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内容。未及时、准确录入案件基本信息的,由立案庭定期进行通报。第三十九条各类案件的审理期限为立案次日起至结案之日止。第四十条各类一审案件的结案日期为裁判文书送达最后一名当事人的日期。送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结案时间遵守以下规定:(一)委托送达的以委托送达函交邮之日为结案时间;(二)留置送达的以裁判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日为结案时间;(三)公告送达的以公告刊登之日为结案时间;(四)通过有关单位转交送达的以送达回证上当事人签收的日期为结案时间。(五)邮寄送达的以交邮日期为结案时间。第四十一条各类二审案件审限从立案次日起至退卷之日止。(退卷时间指交通信员发送时间)第四十二条各类案件具体审理时限:99(一)刑事一审、二审案件应于1个月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1个半月。(二)民事一审案件应于3个月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5个月;二审案件应于2个月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3个月。(三)因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管辖权异议提出上诉的案件,应于1个月内审结。(四)行政一审案件应于2个月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3个月;二审案件应于50日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2个月。(五)执行案件应于3个月内执结,至迟不得超过6个月。执行异议、案外人异议案件,应于15日内审查完毕;执行复议案件应于30日内审查完毕。(六)国家赔偿案件、申请违法确认案件,应于60日内审结。(七)刑事再审案件,应于2个月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3个月;民事、行政再审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依民事、行政一审案件审理时限;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依民事、行政二审案件审理时限。(八)申请再审和申诉案件,应于3个月内办结。(九)减刑假释案件应于1个月内审结。(十)罚款、拘留等民事决定申请复议案件应于5日内审结。(十一)审判监督庭评查案件应于1个月内完成。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不能在上述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经审判委员会决定,可以根据法律规定适当延长审理期限。第四十三条因法定事由需要延长审限的,由承办法官在审限届满前制作延长审限报告,经相关庭庭长、主管副院长批1010准后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延长审限报告应阐明确需延长审限的具体事由。延长审限需要由上级法院批准的,经审判委员会同意后,由承办法官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法院呈报。第四十四条下列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一)刑事案件对被告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二)刑事案件因另行委托、指定辩护人或本院决定延期审理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审理之日起至第10日;(三)公诉人发现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延期审理建议后,合议庭同意延期审理的期间;(四)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开庭审理的刑事二审案件,人民检察院阅卷超过7日后的时间;(五)因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本院决定延期审理1个月之内的期间;(六)民事、行政案件公告、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