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联系发展矛盾(全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要认识自然界的奥秘,还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我们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唯心史观: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特别是杰出人物如帝王将相思想决定的,或者是上帝,神等决定的。他们实质都把精神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2、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见88页相关连接)A.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A.邓小平理论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D.生产力E.“三个代表”的思想F.自然地理环境G.文学艺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恩格斯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鲁迅这两则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③.人的社会意识受社会环境决定,与个人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在阶级社会带有阶级性.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存在)决定了其思想、观念是为其服务的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不同阶级有不同的社会意识对农村进城务工者认识的变化?盲流打工仔、打工妹民工城市建设者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我们观念更新,给农民工、异乡人、乞讨者以更多的宽容和爱心。北佬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①.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第一位)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④.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起巨大的促进作用(正确反映了事物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预测,使人们采取正确的措施,推动事物的发展;在顺利时居安思危,在困难时看到光明。)b.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起重大的阻碍作用•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既由它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又与他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等密切相关。•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2)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唯物主义历史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注意: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区别: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则不是•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领域的具体表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意识决定具有相对独立性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促进阻碍小结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决定社会存在反作用(促进、阻碍)社会意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想一想: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2)、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②、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①、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的实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约几百万年)(约3000年)铁制工具(约1163年)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约230年)石器金属工具生产力生产关系(1).含义: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①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②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表现在P90①划书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的实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小结(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4、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3)、社会发展规律发现的意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方式:(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在分析阶级社会中的问题和现象时,要用阶级分析法(含义、地位)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实现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具体表现(P91)注意: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内容:非对抗性的矛盾其性质决定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改革。(3)实现方式:(2)性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4、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1)、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发展基本矛盾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里)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小结: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基本含义辩证关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物质社会存在意识社会意识决定反作用决定反作用包含包含(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