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行业观察1414NDUSTRYOBSERVE以信息资源配置为抓手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文/赵越一、引言建国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经历了“军民分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军民摘 要:军民融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国防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在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以建立和优化军民融合领域信息资源配置机制为抓手,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合理有序流动,对于逐步打破行业壁垒、推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信息资源配置※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公共政策体系的优化发展研究》(编号:09&ZD038)的研究成果。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等重要历史阶段。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作出了新时期全局性重大战略部署,是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推动国防和经济建设有机统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纵观近年来世界强国发展模式,无论是美国的军民一体化、欧盟主要国家的民技优先,还是日本的以民掩军,都将军民融合1515式发展作为战略方向。这不仅是世界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在面临现代化建设和严峻国际形势考验的现实条件下充分整合国防和经济建设领域资源优势、减少重复投入和分散建设、提高国家整体效益、实现富国与强军有机统一的必然选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抓住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有利契机,找准影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寻求解决之道,对于加速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信息不对称已成为制约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军民融合已具备一定基础,发展态势良好经过了改革脱困的刻苦攻坚,我国军工企业大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70%以上军工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一方面,“军转民”规模逐步扩大,国防工业对国民经济发挥了巨大的带动作用,除“四民”等优势领域外,还覆盖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光机电、新材料、动力与能源等传统或新兴产业领域,民品产值在国防科技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另一方面,“民参军”的层次水平不断提升,民用工业在积极参与军品配套过程中,通过不断研究国防工业需求和军事装备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积累了一定能力,并在支持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各地政府积极将军民结合产业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轨道,加速推进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融合,也进一步促进了军民结合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军民融合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基础,发展态势良好。(二)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军民融合的广泛深入发展由于受社会和历史复杂因素的影响,军民融合发展在我国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建设的部门化管理与国防建设的行业化管理之间的体制性矛盾、市场经济与军工体系“计划经济”之间的机制性矛盾、军队与政府在军品市场准入和交付标准不一致的技术性矛盾,等等。除此之外,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也已成为阻碍军民融合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造成了国家重复投入,影响资源利用效率,以国家“863”项目信息技术部分为例,由于信息不通畅,军民重复率高达70%;另一方面,对于有能力、有意愿参与国防建设的民口单位,由于不了解政策、不明确流程、不掌握需求,造成资质申请难、维护成本高、科研生产盲目,“参军”之路凸显艰辛。调查表明,七成以上的非军工单位把“信息渠道不畅”作为进入军品领域昀困难的因素,以北京地区为例,具备军品科研生产相关资质的民口单位占INDUSTRYOBSERVEI行业观察1616NDUSTRYOBSERVE全国近1/6,普遍感受到了“民参军”过程的艰难:首先,资质申请困难,由于政策不清晰、流程相矛盾,跑完全套程序需近两年时间,且需专人维护资质,成本较高;其次,大多民参军项目基本上都是依托关系和门路,真正通过公开市场途径参与军工任务的比例不超过10%,层次与程度也普遍不高。信息不对称阻碍了科研、生产、流通等环节信息在军工及民用工业之间、不同军工行业之间广泛而深入的流动,既不利于调解“军民分割、自成体系、封闭运行”的矛盾,还造成军工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内外资源配置不协调、军民间资源共享程度低,严重影响了军民融合发展进程。三、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对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战略意义(一)军民融合的本质是要在宏观层面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从基本经济属性上看,国防建设属于非生产性资源消耗,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挤出”效应,为此,应合理投入军工科研生产费用比例,在确保国家安全前提下实现国防资源投入的昀小化,同时充分发挥国防现代化对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促进与推动作用。从经济学角度看,资源配置效率是衡量经济运行水平的重要标准,优化资源配置是要通过在资源投入方向上不断变化,对各种投入要素进行有机组合,保持微观经济主体的竞争优势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效率,实现社会福利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看,军民融合的本质就是要站位于宏观视角,统筹、协调和衔接好国防与经济建设,在军、民之间合理统筹资金、技术、人才、设施、信息等资源,融合通用性资源,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在国家层面实现资源配置的昀优化。(二)信息资源配置带动经济资源配置已成为时代的鲜明特征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程度的深化,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一方面,现代企业信息化水平发展迅速,科研、生产模式从单一作业单元发展为跨部门协同式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大规模集成定制、敏捷制造等先进生产过程得到广泛应用,企业资源规划、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先进管理模式逐步推广;另一方面,信息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人、财、物、智、产、销、存、价等信息不仅贯穿于企业内部科研、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更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广泛流动,发挥着重要的牵引作用。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行为深刻反映了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基于市场的信息资源配置模式,体现为信息流引导资金流、物资流、知识流的流向、流量和流速,促进市场行为在经济规律和价格杠1717杆作用下协调、有序、高效和多样化运转。以信息资源配置带动经济资源配置已成为信息时代的鲜明特征。(三)信息资源有效配置将促进和保障军民间资源优化配置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能源、材料资源同等重要,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中,信息资源对社会发展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信息本身就具有生产要素属性,与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一起,构成现代生产力基础,直接创造财富;另一方面,信息作为无形资源,对有形资源发挥着间接的“催化剂”作用,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在社会、行业、企业等不同层面进行配置,提升各层级经济运行效率,实现价值倍增。在推动军民融合进程中,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不仅本身就是实现军民间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内容,还是促进这个过程的基本保证。在政府、军队、军工、民口单位之间建立合理有效的信息配置机制,设计和调整信息资源在数量、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可有效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生产要素在军民之间、行业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有效流动和搭配,对于降低信息壁垒、引入公平和高效竞争、推动军民融合可持续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四、军民融合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方式和影响因素分析(一)军民融合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在于兼顾社会公平和经济合理社会公平和经济合理是推动军民融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国发【2010】37号文件《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37号文)中,明确提出了推动军民融合进程的目标在于“促进军工与民用工业之间互通互动互补;实现财政、税收、市场、投资等方面的公平化;推进制度完善、资源共享、培育市场、引入竞争等方面工作等”。根据这个要求,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就是要结合军民融合领域信息特点、行业特征、需求特性等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我国特色的军民融合信息资源配置模式,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兼顾社会公平和经济合理,促进军民融合科学发展体系的形成。(二)军民融合信息配置应发挥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建立综合配置机制胡锦涛同志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政府与市场在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双重作用。应该看到,军民融合领域信息综合性强、覆盖面广、产业链长、行业交叉多、科技含量高,所涉及的科研、生产、经营等信息已基本覆盖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领域,仅依靠政府进行管理是不现实的,应该充分发挥信息市场的基础性配置作用,调配各类生产要素的相关信息。然而,军民融合领域信息又具有保密性、有效性、敏感性INDUSTRYOBSERVEI行业观察1818NDUSTRYOBSERVE等鲜明特点。首先,军工相关的产品、技术、项目有较高的安全保密要求,并有严格的脱解密规定,不能仅靠信息市场解决信息供需对称及政策透明性问题,要求政府参与信息配置过程,以降低给国家安全带来的风险;其次,军工或民用单位资质、产品、技术等信息是否真实、客观、有效,取决于供需双方的信誉度,需要政府发挥权威性和公信力,长期监督和保障;第三,军民之间技术、资金、人才交流可能涉及知识产权、资金股份等敏感信息,政府如未介入其中,参与各方会形成一定顾虑,影响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军民融合信息资源配置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或市场,而应建立综合配置模式:对于“经济类信息”,依靠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体系调节信息市场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促进信息高效配置;对于“政策类信息”,则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下的关键性作用,弥补纯粹市场配置带来信息不足,降低信息壁垒,提升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公平。(三)军民融合信息资源配置应充分突出政府的核心地位在军民融合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无论哪种模式,都应充分突出政府的核心地位。一方面,国防军工的公共物品特性客观上要求政府发挥其公信力和权威性,主导政策信息的配置,对社会和企业形成向心力和影响力,营造有利于军民融合的大环境;另一方面,经济信息配置过程需要政府的监督和指导,既有利于提升信息市场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也有利于加强国家对军民融合的控制和调节力度,对于有效贯彻国家意志,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具体说,政府核心地位应体现在:引导传播作用。通过政府网站、报刊杂志等各种信息渠道向社会公开或定向宣传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工作动态、行业公告、统计报告,发布产品技术标准,推广各区域、行业军民融合的先进经验,引导军民之间优势资源双向转移,使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符合国家对军民融合的方向性要求。协调促进作用。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建立内、外部信息市场,推动供求信息双向流动,促进生产要素在军民之间、行业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有效配1919置,促进产品、技术、项目、资金、人才的广泛对接。安全保障作用。发挥政府的公信力和约束力,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安全保密等方面建立规范措施,确保信息市场的运转过程建立在安全有序、真实可靠的基础之上。监督改进作用。通过技术和行政手段,提高国家对信息配置过程的掌握、控制和调节能力,可有效履行政府的监督职能,使国家对军民融合中供需对接信息可掌握、可评价、可监测、可调节、可控制,并为政策改进提供依据。(四)影响军民融合信息资源配置优化程度的因素分析在军民融合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配置主体、用户需求、技术手段、外部环境等方面因素都会对配置优化的程度产生影响。1.明确配置主体职责是优化信息资源配置的前提在政府模式下,国家军民融合主管部门是信息配置的直接主体;在市场模式下,信息配置主体是从事信息开发利用的专业中介机构(如信息中心、行业协会、情报所等),政府以间接形式参与指导,并通过预算或补贴等政策安排,引导和鼓励信息服务,培育市场环境,规范竞争秩序。对于两种模式,都应明确相应的责任主体,并建立起“政府主导下的政策类信息配置”与“政府指导下的经济类信息配置”协调互补、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