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布局调整为突破口推进均衡发展——发展中的扶风教育乔山脚下,钟灵毓秀;渭水之滨,人杰地灵。地处关中平原西部的陕西省扶风县,以“辅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以“佛教圣地”、“关中塔庙始祖”的法门寺驰名海内外。扶风县辖8个乡镇169个行政村,人口43万,面积720平方公里,现有中小学校143所,其中:高中4所(含民办高中1所),职教中心1所,初中17所,小学121所(含民办小学4所)。在校学生52691人。近年来,扶风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按照“1333”发展思路,即:紧盯一个目标——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三个发展”——外延发展、内涵发展、协调发展;突出“三大重点”——项目建设、安全稳定、教育质量;实现“三大突破”——教育体制机制、教育质量、学校文化。大力开展“三个创建”——创品牌、创亮点、创特色活动,以布局调整为突破口,促进教育协调均衡发展,全力推动农村教育向现代化迈进。2009年以来,全县总投资3.7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4所,形成了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雅、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现代标准化新型校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了亮丽的风景,有力地推进了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坚持“三个一”,确保优先发展坚持优先发展,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1、坚持“一把手”抓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最大的发展工程、民生工程,由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县级各大班子主要领导分别包抓一项教育重点工作,各乡镇、各部门积极为教育办实事,举县一致推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实行“三长”负责制,即县长负责发展规划、项目建设、经费投入、人员配备,教育局长负责教育管理、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校长负责学校建设管理和教育质量提升,促进教育发展。2、坚持“一盘棋”谋教育。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优先安排教育发展,科学编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按照“高中城镇化、初中乡镇化、小学中心化、学前教育区域化”的思路,未来五年,建成省级标准化学校33所,市县级示范幼儿园29所。力争2012年通过省级“双高普九”达标县验收,2013年创建为省级教育强县。到2015年,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3、坚持“一路绿灯”办教育。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全县教育财政性支出预计达到3680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32%,比去年增加6302万元。优先支持教育项目建设,2009年以来,我们为教育项目无偿划拨建设用地469.2亩,减免税费2780万元。二、围绕一个目标,科学规划学校布局一个目标,就是按照省级标准化学校要求,一个乡镇重点建设一所初中、一所小学,通过布局调整,逐步达到“一乡一校”。1、认真调研,把脉教育发展难题。08年以前,扶风县有高中6所、初中23所、小学204所。学校普遍规模偏小、功能不全,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很多学校仅仅只有几十名学生、六七名教师,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办学规模与效益的矛盾十分突出。教育的不公平,首先表现为办学条件的不公平,农村学校布点分散,规模过小,国家许多投资项目难以落地生根,办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与城镇学校差距越来越大。其次表现为师资力量不公平,城镇学校环境和条件好,对优秀教师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农村学校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去从教,优秀教师进不来、留不住,数量相对不足,每人包一个年级,负担较重,校本研究难以开展,制约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普遍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体音美等学科课程形同虚设,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办学效益不公平,大多数农村学校教育质量长期在低位徘徊,学生向城镇大量流动,全县每年由农村学校转往城镇和外地的学生不下数百人,个别学校甚至出现了“一人班”、“两人班”,农村的“空教室”与城镇的“大班额”形成鲜明对比,城乡教育不均衡现象逐年加剧。教育的不公平,成了制约扶风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加快扶风教育发展,是困扰在每一个关心扶风、关注扶风教育的有识之士心头的一大难题。为此,县委县政府召开了专门的会议,认真研究,组织各级各部门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统一思想。我们认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公平,就要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教育发展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为此,县委县政府提出了“1+2”办学新思路,即:一个目标——重点建设“一乡一校”,两种模式——寄宿制与校车走读模式相结合,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两种办学模式同时运行、互相补充,同时确定研究课题,对两种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探索出一条平原县区办学的新路子。2、超前规划,确立教育发展目标。在“1+2”办学思路的指导下,我们确定了四个研究课题:创新办学模式,探索平原县区办学新路子;整合教育资源,建设省级标准化学校,提高办学整体水平;合理规划学校布点,推进扶风教育均衡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扶风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成立了四个工作组,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各乡镇、学校进行了广泛调研,撰写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通过调研,全面掌握了我县教育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经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扶风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规划按照高中城市化、初中乡镇化、小学中心化、学前教育区域化的目标,提出将高中合并为4所,初中合并为12所,小学合并为17所,逐步实现一乡一校建设目标,力求在更高水平上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教育公平。3、积极实施,加快布局调整步伐围绕一乡一校建设目标,我们大力实施教育资金板块整合,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一本规划干到底、集中财力办大事”,将各部门够用于教育的资金整合在一个平台上,统一规划,集中使用,2009年以来,整合项目10个,资金4971万元,集中投入到10所学校,避免了重复建设,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09年至今,已有14所学校建成投用。今年秋季开学,搬迁学校1所,新成立学校3所,撤并学校29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4所、小学24所,10000名学生喜迁新校。2008年以来,累计撤并高中3所,初中6所,小学83所,杏林镇、天度镇两个乡镇初步实现一乡一校,明年春季,随着新建午井中心小学建设项目的完工,午井镇也将实现一乡一校。三、实施三项工程,突破教育发展瓶颈通过合校并点,实行集中办学,提高了规模效益,但也给一部分距离学校较远的学生上学带来了不便,为了解决偏远农村学生上学问题,确保每一名学生有学上,上好学,我们实施了“三项工程”。1、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解决了孩子“住”的问题。大力度整合教育资金,高标准建设寄宿制学校。2008年至今,累计投资3.7亿元,实施项目31个、涉及学校24所,建设各类用房15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3.3万平方米,解决了2.3万学生就学和1.4万学生住宿问题。同时,加大内设更新力度,着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先后实施远程教育工程,投资661.2万元,为全县所有小学配齐卫星教学收视系统,为所有初中、高中配备计算机教室。实施“校校通”工程,全县中小学配套投入430多万元,完成了“校校通”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和所有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宽带接入工作,所有定点学校均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投资210万元,为三所高中教师全部配备了手提电脑,投资56万元,建成扶风县教育资源中心,开通了扶风教育网站。实施中小学条件装备项目工程和新课程新配置工程,为57所中小学配发教学仪器设备价值102万元,实施书香校园工程为30所学校配备图书价值66万元,实施阳光健体工程,为40所学校配备体育设施价值180万元。实施校园环境建设工程,投资750万元,共栽植树木26大类,15万株,铺设草坪12000平方米,布置盆景320盆,有效的改善了学校环境,提升了学校品位。2、实施校车工程,解决了孩子“行”的问题。在布局调整过程中,我们发现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大、管理成本高、亲情教育缺失,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破解难题,突破瓶颈,县委县政府大胆决策,出台《扶风县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校车工程”试验工作方案》,启动实施校车工程试验。试验方式确定为:居住在2.5公里以外、5公里以内的学生,早晚由固定车辆接送上下学,学生中午在学校就餐,根据路途远近,每生每天补助交通费1—2元;5公里以外的学生在学校住宿。校车工程采取“政府引导、以村为主、四方联合、财政扶持、部门监管、协调发展”的模式运行,即:政府对教育的管理、指导行为到位,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采取多种方式发展教育;村民委员会出面与交通运输部门联系,签订学生接送协议,体现出村民自主管理和学生家长自愿原则,企业、村组、家长、学校联手,群策群力,推动校车实施;公司商业运作,财政适当补贴,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管理,促进教育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校车工程实施过程中,由村组和营运公司、营运公司和车主、车主和家长分别签订接送学生协议书、安全行车协议书、学生安全乘车协议,明确各方责任,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管理。同时,建立严格的学生接送交接程序,学校按照接送线路将乘车学生划分为若干个乘车小组,一组一车,确定每组学生乘车时间,做到定人、定车、定时间,学生乘车由随车乘务员、值周教师签字交接,确保了校车运行安全。目前,全县校车工程共投入运营车辆26辆,惠及学生1300名,全年补助交通费60万元。3、蛋奶营养午餐工程,解决了孩子“吃”的问题。从2009年9月份起,在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实施蛋奶工程,每个寄宿学生每天补助2元,以实物形式(主要是一个鸡蛋、一袋牛奶)直接配发到学生手中。针对部分学生长期使用蛋奶产生的厌食现象,2010年春季开学后,我们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饮食习惯,在蛋奶供应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在部分非寄宿制合并学校试行了营养午餐。营养午餐按照“蛋奶工程”每生每天2.00元的标准,由县教育局统一提供食谱配备要求,落实专人负责食品卫生,确保不低于蛋、奶营养价值,做到孩子吃得开心,家长看着放心,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我县此项工作进行了报道。四、强化三项措施,提升均衡发展整体水平整体提升教师素质、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狠抓了三项工作: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机制,增强队伍活力。深化校长管理制度改革,出台《扶风县学校领导干部管理办法》,实行中小学领导干部公开竞聘,使一大批能力强,年龄轻的教师通过公开竞选的方式走上领导岗位。推进教师管理改革,实施岗位管理,先后在18所中小学实行教师招聘,分流教师4180余名,优化了师资配置,解决了教师超编、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难题。狠抓师德,树立师表形象。2009年以来,先后在教师中开展了“自豪职业,幸福人生”、“大气做人,正气干事”、“引领时代风尚,培养良好习惯”主题教育活动,每年一个重点,每年解决一个教师问题,提高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开展了以“比品德、比学习、比管理、比工作、比成果”主要内容的“五比”活动,强化了师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明显提升。强化培训,提升整体素质。我县承担了全省义务教育教师全员培训模式改革试点工作任务,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积极探讨,制订方案,扎实实施,初见形成了以“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以“短期集中,送教下乡,远程跟进,校本研修”为主要内容的模式体系以及以“实施评价、认定”为内容的制度体系,以其研究的适应性和可行性,赢得专家和上级部门的肯定。我县经验在全市工作会上交流。加强骨干教师体系建设,开展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活动,在扶风电视台《教育在线》栏目进行连续滚动宣传,发挥了优秀教师、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2、加强学校管理。实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提出“三化一高”(决策民主化、管理制度化、运行规范化、工作高标准)的管理要求,制定《扶风县学校管理细则》、《扶风县教育教学管理办法》等十多项规章制度,用目标激励,用制度管理,促进了管理的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