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数字校园建设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北京市永乐中学(2004年7月)引言我们已步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21世纪的教育是一种五彩缤纷的信息化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需要我们提出了创建数字化校园的办学口号。引言因此,学校以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模式》面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实验研究为核心,以此来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申请立项了《以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数字校园建设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思路以构建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以建设高信息化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以构建学校特色信息化课程为途径;以搭建专题网站整合学校信息资源为成果表现,创建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下的永中数字化校园。并以此促进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诸方面的全方位提升,营造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和主体性的校园数字化环境。主要研究进展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确立教育信息化的优先发展地位。1、因校制宜,完善发展构想。我们学校地处我区东部,“班班通”工程实施以来,一方面,为我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另一方面,限于普通校的条件,学生能力水平和家庭情况的参差不齐,也给我校信息技术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严峻挑战。为此,我们牢固确立“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升现代化水平”的学校发展思路,并且把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推进学校整体工作的重点工程,优先考虑,优先发展。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确立教育信息化的优先发展地位。按照“整体规划,分层推进”的原则,我校在普及运用常规教育媒体,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全面推进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坚实基础上,确立了以“数字化校园”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构想,即:力争通过3到5年时间的努力,初步创建计算机和网络教育技术平台,建构共享、开放的信息资源库,实现与外部世界的即时、广泛的联系,拓展和丰富学习环境,并支持多媒体网络教学、图书资料情报查询、自动化办公、教育教学现代化管理等,创设一个充满学习信息的数字化校园。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确立教育信息化的优先发展地位。2、健全组织,形成管理网络。为增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力度,我校及时构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三个层面的管理体制:即:①领导层面:由校长、分管副校长、专职教师等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整体规划协调,并制订相关制度。②管理层面:教学处、德育处和总务处等部门按各自职能,突出抓好教育信息化的推动工作。专人负责,配备精干力量,以加强管理。③参与层面:全体师生努力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确立教育信息化的优先发展地位。3、开源节流,加大软、硬件投资力度。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须进行软、硬件的配备。一年来,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开源节流,购置了多台电脑(人手一机)、数码摄象机、数码照相机、两台刻录机、两台扫描仪、活动硬盘(人手一台)等硬件设备;购置清华同方思科教育资源库和试题管理系统、科利华教育资源库、多媒体网络教室IPCLASS软件;出资派三位教师参加计算机专业的学历进修,并鼓励任课教师外出进修、培训等,总计投入资金近9万元。二、以人为本,师训先行,切实抓好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仅仅是技术介入并不会使学校教育教学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师队伍的现代素质是学校教育信息化自动生成的决定性因素。我校始终把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作为继续教育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校本培训工作。并将信息技术培训纳入学校“十五”继续教育的校本培训计划。我校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分为两个层次:二、以人为本,师训先行,切实抓好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一是面向全体教师进行了计算机使用的操作、使用及维护保养常识的通识培训工作,同时重点培养几位技术骨干和计算机教学的专职教师。二是对全体中青年教师开展以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培训活动,并把计算机应用技术列入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范畴。二、以人为本,师训先行,切实抓好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本年度我校成立课件制作小组,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培训活动,并将其定位在以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软件设计、开发与教学运用上,培养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教育科研的能力,通过近年来的校本培训活动,学校营造了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教师的自觉参与性极强,目前,我校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案、执教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评优课、撰写的信息技术整和教学论文等,多次获得了市、区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三、以课题研究任务为驱动,促进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主要以参加课题组培训、校本研训、案例学习、反思性实践等为研究途径;以“理论学习-------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同伴交流-------实践反思”为研究模式。促进十五位实验教师的专业发展。三、以课题研究任务为驱动,促进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教师完成三项实验研究任务:①每位实验教师至少完成一份教学设计案例或一节课题研究课。②每位实验教师撰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③每位实验教师制作完成一个主题网站,并参与第二届全国主题网站的评选。三、以课题研究任务为驱动,促进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取得的以下成绩:实验教师撰写论文《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探究式教学与合作学习——〈鉴定骨的成分〉教学设计》在课题组《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信息化》杂志上发表。并完成12篇教学案例和11节课题研究课,其中绝大多数案例和研究课得到了首师大课题组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课题组老师还将八节课进行了认真的S-T分析,这些任务的完成切实促进了实验教师的专业发展。四、以课题研究内容为抓手,构建学校特色信息化课程。立项初,明确以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探索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模式,构建特色校本课程,计划开展以下三项实验研究工作:①网络环境下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工程。目前的进展完成了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部分的学生自主学习网站的建设。②实现“校本综合实践课程”数字化工程。③数学学科启动“Z+Z”实验工程。四、以课题研究内容为抓手,构建学校特色信息化课程。①网络环境下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工程。语文教研教师组织学生设计“自主性学习网站”进行学生自主性学习模式的探索。(网站展示)。活动效果分析:1、活动使学生各施所长,或表演、或朗诵、或插图、或配乐、或坦言个人观点、或发表原创作品……在这其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现和满足。2、通过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还使他们的信息分类整理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好地实现了课程整合目的。3、在随机调查中,学生不仅普遍反映出对此类活动的浓厚兴趣,还绕有兴致地为今后的活动出谋划策,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活动效果分析:4、所有的学生在自制网站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创作和成功的乐趣,特别是很多成绩平平的学生,在此次活动中脱颖而出,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得到了从未有过的认可和肯定。5、教师在此次活动中,一方面获得了大量的宝贵素材,另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学生的价值和兴趣取向,为今后在教学中把握学生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了参考。此次活动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我校语文教师继续探索网络教学的信心和勇气,我们将积累经验,深入实践,抓住时代契机,努力建设现代化的新型语文课堂。四、以课题研究内容为抓手,构建学校特色信息化课程。②实现“校本综合实践课程”数字化工程。“校本综合实践课程”数字化工程。学校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有一个载体,或者说应该选择一个切入口,我们认为,学校的教育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只能通过课程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校自2002年7月开设开设“校本综合实践课程”。至本课题研究开始(2003年9月),学校积累了教师学案、学生作品、课程管理资料等大量“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文字资料。为了更好的收集、管理、使用这些资源,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希望:一方面将这些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发布在校园网上。此工作与学校质量监控中心网站的搭建进行整合,已经完成。另一方面,因为“校本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学校教师自主开发,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由选课的课程,我们希望校园网的介入,可以实现完成网上选课,学生考勤、成绩网上发布的功能,并谋求网络来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我们知道要真正实现“校本综合实践课程”数字化工程我们任重而道远。四、以课题研究内容为抓手,构建学校特色信息化课程。③启动数学学科“Z+Z”实验工程。目前承担该项工作两位实验教师,已经完成实验班学生的全部培训工作,实验班学生能够比较熟练使用该软件,同时完成两节“Z+Z”课题公开研究课。而原计划两位实验教师每周固定安排一节“Z+Z”课程,由于学校硬件条件(计算机教室)的限制,本学年未能实现。五、搭建校园管理网站整合学校信息资源,提升校园数字化水平。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的监督、评价、激励的作用。2003年始,学校在区教委的领导下,开始实施教学研究与质量的全面管理,教学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管理的组织机构、教学常规落实、学校的课程建设、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档案整理等方面,为了整合以上各方面的资源,提高学校全面管理的水平,切实发挥全面管理的功效。结合本课题实验研究目标-----数字校园建设,整合学校教学研究与质量监控中心的组织管理、课题研究、校本教研、课程建设、质量监控、信息查询、主题资源等各种学校数字资源,五、搭建校园管理网站整合学校信息资源,提升校园数字化水平。我们使用课题组提供的《苏亚星学校管理软件》的原始数据,成功搭建《北京市永乐中学教学研究与质量监控中心网站》。五、搭建校园管理网站整合学校信息资源,提升校园数字化水平。网站的搭建,使学校教师通过校园网可以及时浏览获悉学校教学研究与管理方面的各项工作的安排、要求和进展。例如:随时,观摩被监控教师授课的教案、课件及监控中心提交的评课反馈意见,加强了学校教学监控中心的职能作用,同时也更能有效的促进监控中心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管理的功效。也从技术上使监控中心的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六、加强信息资源库建设、开发及利用工作,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信息资源库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问题之一。为创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信息丰富的资源库对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十分重要,也十分紧迫。我校坚持“软硬并重、同步发展”的原则,注重抓好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和开发。虽然任务十分繁重,但以学校课件制作小组为中心的许多老师积极承担此项工作任务。同时,学校选购了各系列数百张盘影视资料片,还通过精心选购,出资购置清华同方思科教育资源库、科利华教育资源库,充实了学校信息资源库。六、加强信息资源库建设、开发及利用工作,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学校制定各备课组隔周同头备课时间为电子备课的制度。在集体备课时,鼓励教师根据各学科的教学需求,自制多媒体课件、从网上下载教育信息,归类入库,交流使用,以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采用了教师定期培训和资源扩充的方式来建立健全我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现在,在我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教育资源库已由购买时的73G扩充到了现在的178.5G,其中教师收集整理和制作多媒体课件1590个、编写电子教案1342个,撰写相关论文62篇。我校教育资源库已经初见规模。七、创建“校园电视台”和闭路电视系统,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学校逐步配置了摄、录、编、播系统,设立了“校园电视台”,特聘学生担当电视台工作人员,开办了“校园风景线”、“校园小明星”、“校园点歌台”、“优秀影视”、“TV作文”等栏目,定时向全校播放,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我校还通过闭路电视系统对学生进行“知法守法”、“心理健康”、“行为安全”等专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八、对今后研究工作的构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