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文化人共育和谐促发展——湖州和谐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之三实现和谐发展,让百姓过上舒心、幸福的生活,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证、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更需要良好的文化条件和浸润心灵的精神感召。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湖州以和谐发展的目标,积极探索以文化人,帮助人们牢固树立和谐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巩固团结和谐思想基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着和谐的精神、和谐的理念,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巩固团结和谐的思想基础,引导人们用和谐的理念、和谐的思维处理思想认识问题,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加强教育引导,努力把核心价值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教育引导巩固团结和谐思想基础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努力用多种形式引导人们增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的信念和信心。坚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十七大、创业创新促崛起”等主题宣传教育声势浩大。宣传教育坚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以党委(组)中心组为龙头,以基层党校为主阵地推动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实践核心价值体系;20年坚持实施“青少年播种计划”,把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依托大众媒体、南太湖人文大讲堂等通俗化、大众化形式努力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每当党的创新理论提出、中央新的政策出台,我们都组织各类宣讲团,2深入基层宣讲,使党的理论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如十七大后全市组织了125个市县镇三级十七大精神宣讲团,1782名宣讲员分赴基层宣讲,3个月时间就宣讲了7206场次。我们坚持不懈地改进创新方法,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巨大力量。——注重实践养成,努力把核心价值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一种价值体系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因此我们努力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实上下功夫。健全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有计划、有目的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等,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理念,增强人们的认同感。立足平民平凡平常,持续开展“感动湖州”年度人物、“文明五心”好公民等评选活动,学习宣传刘霆、钱素春、王法金、陆松芳、罗爱儿帮扶群体等各类先进典型,使抽象的价值体系变得具体生动,让民众学有榜样、见贤思齐。把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使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规范。总之,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搭建弘扬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培育提炼湖州精神,不断激励湖州人民创新创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是文化。“湖州精神”是湖州人民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秉承传统文化,坚持与时俱进,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的人文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湖州的生动体现,是推动湖州和谐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湖州历届党委和政府积极提炼和总结湖州精神。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第一次提炼湖州精神,提出“超越自我、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创优争先”的湖州精神。32003年,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进一步的提炼概括了“崇文重教、艰苦创业、兼容并蓄、不断创新”的南太湖文化精髓。2005年提炼了“开放、务实、创新、和谐”的当代湖州精神。培育提炼湖州精神,既总结湖州改革开放的实践、又放眼未来继续发展,极大地激发了湖州人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激励全市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促进湖州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激励创造美好和谐生活文化历来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无声息,只有将和谐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植入民众的心田,一个社会才能健康、有序、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创造更加美好和谐的生活。——强化文化民生意识,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文化民生意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才能为和谐发展奠定更坚强可靠的群众基础。经过多年建设,湖州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趋于完善。市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科普中心和三县“文、博、图”三馆全部建成开放,湖州大剧院、新群艺馆启用,截止到2008年,中心城区建成57个社区文化活动室,覆盖90.4%,56个乡镇建成综合文化中心,覆盖91.8%,村级文化活动室562个,覆盖53.2%。以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均等化目标,深入实施农村文化“八有”保障工程,围绕让基层群众有演出看、有电影看、有电视看、有广播听、有书读、有报读、有文化活动室、有室外文体活动场地等目标要求,力争到2011年全实现“八有”全覆盖,从而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具有湖州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今天的湖州公共文化服务正在迅速覆盖城乡,维护和保障了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为建设美好和谐家园提供了巨大精神动力与凝聚力。——广泛开展文化活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是不断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手段,是更好地4促进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友好交往与和谐相处,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我们着力放大特色、打造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广泛开展“欢乐湖州·文化服务送基层”和“欢乐湖州·文明和谐种文化”两大系列活动。扎实推进“十百千万工程”,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引进10场以上精品(高雅)艺术演出;组织100场广场文化活动;开展1000场基层文化活动;举办10000场电影下乡展映。吴兴区开始全面开展“吴兴之星”、“幸福舞台”;德清县从建设“欢乐德清”文艺巡演品牌到“一乡一品”建设;安吉县蓬勃的“种文化”活动等等各具特色,形成声势。政府从以往单纯的“送文化”转向引导、鼓励群众参与、组织文化活动,转向建立完善发展群众文化的长效机制,全市上下形成了形成了群众自觉参与文化活动的氛围,点燃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极大热情,其乐融融的场景描绘出生活和谐的美好图景,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助推经济转型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满足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赋予经济发展更强的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初步形成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体育健身业、文体产品制造业、传媒业和文化产品经营业六大文化产业雏形,形成洛舍钢琴、善琏湖笔、双林绫绢、良朋乒乓球四大文化产业特色区块,为丰富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化产品种类和数量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文化改革创新力度,成立文化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传统文化产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服务业中的旅游业和娱乐业,呈强劲上升势头。借助外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新突破。湖州创业园已相继引进浙江鑫岳动漫制作有限公司等三家动漫公司;吴兴区“上海新长宁”多媒体产业园正式动工,动漫电影《湖丝仔》制作完成。安吉总投资10亿美元的国内首家HelloKitty主题公园项目正式签约。按照重塑市场主体的要求,加快组建两大媒体集团,努力形成媒体控制资本,资本壮大媒体的格局,组建湖州日报报业和湖州广电两大集团。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培育文明和谐社会风尚5道德是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的重要保证。湖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风纯朴的文化名城。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明建设更是从实践探索、规范发展到深化完善,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蓬勃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提升城乡文明程度。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伴随改革开放出现的新生事物,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以来,湖州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呈现出旺盛生机和强大活力,形成了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体,以创建文明单位为基础,多种形式创建活动共同发展的工作格局。“四城联创”顺利完成打造浙江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四张名片”。文明城市创建实现突破,湖州市被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德清县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县城,吴兴区白鱼潭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突出文明和谐主题,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市建成5个全国文明村镇,12个省级文明镇,22个省级文明村;建成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1个、省级文明社区23个;建成5个全国文明单位,139个省级文明单位。现在文明街道创建工作顺利启动,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实现突破,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创建进一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为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越来越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积极深化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众道德素质。湖州市始终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和建设和谐文化的中心环节,摆在重要位置,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兴起公民道德建设的新热潮。深入开展以“五倡导五摒弃”、“五带头五促进”为主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风尚;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宣6传日”活动、“三传递三接力”文明和谐主题实践活动等,在全社会传播文明和谐理念,培育文明和谐风尚。精心组织开展全国道德模范推荐评选和“文明五心”、“感动湖州”等各类评选活动,做到群众评、评群众,群众学、学群众,把评选表彰的过程真正变成了推广先进典型、弘扬真善美的过程,变成了普及基本道德规范的过程。在首届全国道德模范评比中,刘霆被评为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钱素春获提名奖,在今年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比中,陆松芳、王法金获提名奖。罗爱儿爱心群体被评为首届网媒“感动中国小人物”和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典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平凡之中见伟大,关键时刻显本色,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在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在湖州大地上广为传颂,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社会氛围。——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和谐成长环境。未成年人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未来社会的和谐稳定。经过多年的努力,湖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基本健全,育人阵地、精神食粮、成长环境、帮护工程四项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文化环境明显改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逐步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面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不断丰富。尤其是全国首创“德育导师制”和“学生成长导师制”,形成了个性化、亲情化的德育教育新模式,从2004年起在全市所有中学及部分小学全面推行。着眼于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启动开展了“三百结对关爱行动”,实施并深化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制度,共建立了19所“留守儿童之家”,有1784名留守儿童实现结对。大力推进“春蕾计划”,全市1230名贫困儿童享受了48万多元的资金资助。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7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为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