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苏联)发展线索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沙俄苏俄苏联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191819211925195319641985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列宁斯大林材料一、(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苏联国民经济》材料二、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大国的崛起》思考:斯大林体制的弊端主要有哪些?材料三、一位乡村女教师在信中写道:“……战争结束也有11年了……改善我们人民的物质生活是完全必要的……瞧瞧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农庄庄员的庭院吧——一无所有。……农村已经没有人了。……————《苏共中央通报》1.高度集权,高度计划;2.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4.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5.为支持农业,损害农民利益;斯大林模式存在哪些弊端?苏联经济改革势在必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191819211925195319641985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社会主义改革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1991戈尔巴乔夫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标要求: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考试说明: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有了!农业形势严峻,粮食供应不足赫鲁晓夫(1894~1971)项目2、内容农业工业1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2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3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4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1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2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的权利3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通过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材料一:1954~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四千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其中的三分之一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材料二:1953-196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是美国的2倍。1954年,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1961年,苏联发射的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绕地球飞行并安全返回地面,加加林是第一个征服太空的人。材料三: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欠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停产。扩种玉米的计划最终失败了。项目2、内容农业工业1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2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3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4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1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2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的权利3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通过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改革●悲情:1963年,苏联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欧进口粮食,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逐渐沦为最大的粮食净进口国,在农业上要依靠资本主义各国来维持国内生活……●豪情: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人均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提出“二十年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性情联合国大会用皮鞋敲桌子俄罗斯《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赫鲁晓夫的墓碑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掘墓)敢于向斯大林模式挑战,打开改革之门。(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2014福建卷]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早年进入工程技术学院学习。执政期间,实行改革,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后期,经济改革趋于保守。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70年代美苏争霸中采取攻势,1979年,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勃列日涅夫(1906-1982)1985年至1991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内容问题经济政治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根本上触动经济体制。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结构更加失调。“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实行多党制。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导致国内局势失控,苏联解体。“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上述材料是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的?(1)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2)缺乏科学的改革思想,更缺乏配套措施。(3)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原因再认识材料一: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说:“造成苏联今天的局面是谁的错?谁应该受到责难?苏联解体是从公开性时期开始的。”莫斯科出版的《独立报》则直接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坏了这个帝国。”材料二: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思想之间的接触……播下不满的种子,这些种子有朝一日将结出和平演变之果。——尼克松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苏联解体原因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3、民族原因:长期以来存在的民族问题;4、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2社会主义国家吸取教训,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如中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从建立到完善,都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4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充满复杂、艰巨和曲折。1苏联解体从根本上说是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对苏联解体的认识:(2010年泉州质检)俄罗斯前总统普京曾这样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头脑。”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A.总结苏联历史只能用理解思考,不能带有任何感情色彩B.为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失败感到遗憾,但认为苏联解体是必然的C.统一的苏联的解体是遗憾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失败是必然的D.俄国的历史只能向前发展,苏联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有人说:赫鲁晓夫的改革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把苏联改死了。你认为正确吗?你觉得他们的改革有何异同?苏联经济改革类别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内容农业工业评价积极局限斯大林体制的弊端侧重一定成效没有突破侧重一定成效没有突破经济:根本触动政治:偏离方向失控解体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都脱离苏联实际,都以失败而告终。•异:•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则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前者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前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小修小补,后者进行的是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①内容:②结果:③失败原因:①目的:②内容:③结果: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阶段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十月革命确立政权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课堂小结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2、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3、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4、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5、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6、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抵制西方和平演变。苏联改革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哪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