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促教师专业发展的尝试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一方面强调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主,以参与解决问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我们选择适合我校校情的,便于操作的三类教学案例“名家精品案例”、“身边的成功案例”、“身边的失败案例”进行研究,从不同的关注点,不同的应用策略着手,促进每一个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和行为,在实践反思中自觉调整,改进自己教育教学策略和行为。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反思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总结起来,似可把学术界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归结为如下三类取向: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取向。”[1]这三种取向各有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各有自己强调的重点和明显的疏漏。在今天看来,应整合其长处,既要重视教师对专业活动的内部建构,让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探究;也要重视合作,在合作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现广泛使用的教学案例具有其独特的价值,这价值体现在“教学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教学理论的故乡”(顾泠沅语)。我们以省级课题《农村小学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为切入点,让处在一线的教师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记录自己教学的经历,留下某些痕迹,思考认识某些疑难和重点问题,通过学习、反思、研究,促进每一个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和行为,在实践反思中自觉调整,改进自己教育教学策略和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学习模拟名师精品案例名师是广大教师的杰出代表,每位名师都有特定的文化背景,都是特定文化遗产影响下的人。他们各自的教学风格正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独具的个性心理、教学特长的教学活动中的综合体现,是名师个人在对学科的独特感悟、独到见地、独有体验之后,采用独特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特有概括,也是名师的文化视野、文化底蕴、人格魅力、人生境界在教学中的反映。名师是研究者、是创造者,是深邃的思想者,又是敏锐而清醒的实践者。因此在学习名师经典案例时,我们做到:1、立足实际,找准思想与经验的结合点从教学案例基本特点反映,课堂教学案例包含一定的教学过程中,操作步骤包含若干按一定程序操作动作。我们立足本校实际,选取名师的经典设计、精品案例,通过沙龙式教学活动讨论分析具体设计以及为什么这样设计,进行实践,找准思想与经验的结合点,以下是一位老师学习王崧舟老师《长城》一课中解读长城的建筑年代时片断分析:2师:对,离咱们现在有六百多年了。同学们,你现在看到的长城有六百多年了。那是一位老人,一位六百多岁的老人啊!在座的,你人谁见过六百多岁的老人?生:(笑答)没有。师:大家想象一下,这六百多年里面,我们这位老人会经历哪些风风雨雨呢?生1:这位老人要经历狂风暴寸的吹打。生2:这位老人要经历太阳的晒,还有大雪的压迫。师:六百多年的日晒雪压哟!生3:这位老要会被敌人侵略,敌人会放火烧长城的。师:六百多年的战火洗礼啊!生4:这位老人要经历一次次强烈的地震,他会垮掉的。师:六百多年的天灾啊!够了!同学们,面对这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长城这位老人低过头吗?生:(齐答)没有!师:流过泪吗?生:(齐答)没有!师:是的,没有,长城从来没有过!这是什么?同学们,这是长城的坚强,这是长城的刚毅,这是长城的庄重啊!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还有别的文字吗?在王老师的课上,学生既是在跟眼前的万里长城做着人文景观的对话也是在跨越时空跟绵延千年的历史长城做着文化和精神上的对接。在学生的精神境域构筑起一道民族文明和民族精神的万里长城。这里,长城通过拟人化的处理,成了一位600多岁的老人。于是,跟长城的对话,转化为跟老人之间的对话。历史一下子站在了学生的面前,直指学生的内心世界。师:你们谁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生1:科技非常不发达,而且那时是古代,得靠人力来把砖和用的东西运到山上去。生2: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生3:那是一个艰苦的年代。生4:我觉得是一个封建的年代。师:那是一个科技非常落后的年代,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是一个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年代。这样一个年代,要修建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容易吗?生:(齐答)不容易!师:简单吗?生:(齐答)不简单!师:体会到这一层意思,你们自己再为读读这句话,把它读好!(指刚才站着的学生)我等会儿再叫你,好吗?生:(自由练读此句。)3师:好,先请你读。生1:(朗读)“要采制这么多的砖头和条石,并要运送到陡峭的山峦上砌筑起来,光靠肩膀和手,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师:两个“多少”读得很重,让我们感受到了工程的浩大、施工的艰难。谁还想读?生2:(朗读)“要采制这么多的砖头和条石,并要运送到陡峭的山峦上砌筑起来,光靠肩膀和手,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师:好沉好沉的“血汗和生命”啊!同学们,长城与其说是由一块一块的砖头和条石砌成的,不如说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铸成的。这个里面有多少汗水,这个里面有多少鲜血,这个里面有多少生命,当你会体会到这一点的时候,你会怎样来读这句浸满了汗水和鲜血的活?本是没有血肉、没有生命的砖头和条石,通过这种通觉处理,仿佛是有了血肉和生命。于是,一块块砖头化成了孟姜女们的滴滴血泪,一根根条石变成了范喜良们的血肉之躯,长城从此在学生心中变得更加厚重、更加壮美。2.模拟演习,缩短实践与理念的差距。正如顾冷沅先生所说:“同层极的横向支援,明显缺少了纵向的引领,尤其是在当今课程发展正处于大变动的时期,先进理念如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和具体指引与对话,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和带领,同事互助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名师上课,采用新设计,诠释新理念,发扬新课堂。因此,我们认真学习名师设计实录、案例,通过课堂模拟精品尝试实践。当然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并不仅仅靠机械的几个设计步骤方法。我们学习名师主要是学习他的理念、精神、人格、境界。正如许多老师去听名师的课,将自己的教学和名师的教学对应比较,是和名师一道去体验作者的感情,感悟文本的意义,心相随,情相依。二、总结实践成功案例本文所说的成功案例指的是来自本校教师亲身实践的“原样复现”(literalreplication)。一种是基于课前对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然后进行设计实践的课例,比如黄建英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土地面积的计算》这一活动分的内容时考虑到我们农村的实际:土地面积的计量一直还以市制单位——“亩”、“分”为计量单位,在备课时,为了能让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就特地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一下市制的土地面积的计量方法、议题单位及其进率,然后再把公、市制两种单位进行比较、沟通,学生学得饶有兴趣,部分还能把课堂里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一种是在教学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后成功课例,比如翁笑游老师在上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时,当得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并不满足,他们很想知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当她获取这一信息时,在第一时间内进行了反思:是继续执行原来的设计方案,把余下的时间用来巩固刚学的知识呢?还是满足学生的愿望,不让学习的热情冷却?尽管这是一堂公开课,但最终她还是“以人为本”,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虽然这堂课到最后也没有完整地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法则,但值得高兴的是,到了课后,学生还沉浸在对知识的探索获取成功所4带来的喜悦中。对于成功案例的研究作用主要实行以下尝试:1、主题发言,传授经验细节代表意经验。成长源于灵感,课堂中常常会因为一些偶发之间产生灵感,教师应该及时捕捉这些“火花”加以整理,日积月累,既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们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每隔一周设立一次主题式发言,教师根据近两周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一节课,某一教育教学行为,某一学习行为,某一事件,挖掘自己认为最满意,最成功的案例,依据科学性,发展性和可行性原则进行学习的分析,向教研组的老师介绍,阐明自己在何种理念的引领下获得成功,这种成功有何可借鉴处。如上文提到的黄建英老师在成功的完成“土地面积计算”任务后在主题发言中,把成功的经验加以归纳:教材编排的教学知识总会有与学生的知识相吻合之处,但或多或少也会有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的地方,基于农村小学的实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应考虑地方课程与教材知识的整合。在她的带头下,此教研组老师把整册数学教材在符合学情这一点上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做了较大的调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资源共享,个性实践经验是个性的,而规律却是共性,一个成功的案例并不仅仅代表某个教师的经验、成果、它往往做为一个范本,可供许多老师创造性的运用、实践,我们采用“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方式,把本校教师成功的案例创造性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三、反思改进失败案例与上文相同的是,本文所指的失败案例也指的是本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理论复现(theoreticalreplication)由于案例研究带有很大的情景性,往往不会重复,所以对于失败案例的研究应关注的是通过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寻求相应的途径方法,从失败的案例中归纳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总结带有共性的原因,以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导致失败,因此,它的运用应抓住如下几点:1.聚焦式会诊,归纳共性案例研究倾向于归纳,以归纳为主要的分析手段,要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以及新课理念对案例中的教学行为进行技术分析,展现案例的价值。比如一位老师在上“统计”(省编教材第八册的内容)一课时,选择了一个“食堂明天该买什么菜”的情境,上了30分钟后学生还在营养搭配的问题上纠缠不休,教师苦于没办法切入正题。课后对本课进行聚焦会诊,归纳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处理好问题情境中的数学本质与学生的情感态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备课时对如何选取情境要进行周密的思考,否则,很有可能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2、头脑风暴,共集智慧一个高明的医生必定积累不少的病例及其医疗方案,一个好的律师必定收集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一个优秀的教师也是积累了大量典型案例中“优秀”起来。但是由于本校教师自身的条件限制,如果仅仅靠教师本人独自力量,在短时间将很难有较大的进步。任何案例都是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的,经过前面的5分析,教师可以对案例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调动大家的思维考虑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是完全可行的。在这一步骤,每个教师讲出自己曾遇到过的一些问题,而其他教师在不重复的情况下讲出自己遇到的另外一些问题。在这其中,尤其对那些两难问题要予以特别关注。正所谓:“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在对失败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改进时,集聚众人智慧,关注不同的失败案例,从中总结经验使经验系统化。教学片断(陈建微)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最难突破的就是对接近整时刻的认识即判断大约几时的教学,第一次试教的教学实录课件出示三个对比钟面:6时50分,7时,7时10分。师:这三个钟面哪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正好是7时?生:中间的钟面。师:为什么?生:因为时针正好指向7,分针正好指向12。师:(指着7时10分的钟面)这个钟面的时间是不是正好是7时?为什么?生:不是,因为时针已经走过了7一点点,而分针也过了12一点。师:所以是7时多。(指着6时50分的钟面)这个钟面比7时多还是比7时少?生:比7时少。因为分针还不到12,时针也不到7。第二次试教的教学实录师:小朋友已经学会了看整十,不是整十的时间又该怎么看呢?师:观察一下,这三个钟面的针,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好朋友。(学生颇有兴趣地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专注的观察,而后走下来自由地交流。)师:把你的发现大声的告诉大家!(这时,非常多的小朋友都踊跃地举起小手,欲与大家一起分享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