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1.怎么读:知人、知言、知体1.1知人论世:从时代与作者的角度解读诗歌1.1.1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特点不同朝代的诗词有不同的特点:初唐、盛唐时期,士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像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以拯世济时为己任,渴望建功立业,他们的诗歌中,表现昂扬进取、雄阔壮大的“盛唐精神”。晚唐时期,皇帝昏庸,宦官专权,党争激烈,藩镇割据。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杜牧、李商隐、许浑、温庭筠等为代表的诗人,希望以自己的才智报效国家,诗歌侧重于抒发个人情怀,以及报国无门的忧闷,同时也借怀古咏史一吐襟怀和表达深沉的感慨。宋代则又大不同,国家偏安一方,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开阔胸襟少了,个人情怀多了。晏殊、张先、朱祁、柳永、欧阳修可为代表。北宋末年,金人入侵,国家倾危,于是词人顿感大厦之将倾、忧国忧民的诗篇多了。1.1.2熟悉诗人的经历遭遇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可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诗人的作品也有较大差异。所以诗歌鉴赏中,除了注意时代特点的影响之外,还必须研究作家的生活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对作家思想感情的影响。1.1.3把握诗人是不同阶段的不同风格根据诗人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经历遭遇来理解诗歌思想感情,是大的原则;但就一个诗人来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犯经验主义错误。有些诗人的风格特点、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会变化很大,像南唐后主李煜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两人的作品都明显分为前后两期,且后期的创作比前期的成就更为突出。因此鉴赏诗歌,还要注意诗人人生的不同阶段。1.1.4了解诗人的理想抱负诗歌的最大特点和作用便是“言志”。每位诗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抱负,这种抱负往往在诗歌中表达出来,因此对诗歌的鉴赏,要务求通过语言,揣摩诗人表达的志向和情感。1.1.5注意具体写作背景以上所讲都是一般规律,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同一位诗人的不同作品,还需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像李白不是一味浪漫飘逸,也有关心民生的作品;杜甫也不是一味沉郁,也有闲适的作品,陆游的作品也并非全是爱国抗战,也有描写爱情的作品;辛弃疾的作品也不全是豪放,他也有婉约的作品…同一诗人的作品,也需要结合具体的背景来理解。1.2懂诗家语:从诗歌语言特点的角度解读诗歌1.2.1了解古代诗歌语言含蓄凝练的特点诗歌语言的含蓄、凝练,往往表现在一个普通的词却包舍许多联想意义、隐含意义,这些意义需要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才能准确地理解。1.2.2了解古代诗歌语言文言与变形的特点首先要把古代诗歌当成文言文理解;其次要注意诗歌语言的变形,如词类活用、词语的省略、句式的颠倒、互文见义。1.2.3了解古代诗歌语言抒情与暗示的特点诗歌语言的意义指向的是作者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单纯的外在事物。鉴赏时一定要体会诗人的感情内涵,从诗歌创造的总体意境中把握它要暗示的东西。要避免理解上的实指性,要找出它背后的深层感情意蕴。1.3明诗词体:从诗歌体裁题材的角度解读诗歌1.3.1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一楚辞一汉赋一汉乐府一魏晋南北朝民歌一建安诗歌一一陶诗等文人五言诗一唐代的古风、新乐府。(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是格律要求非常严格的近体诗。常见的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按照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绝句”是从律诗变化而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前人将律诗和绝句的章法归结为“起”“承”“转”“合”。“起”即一首诗的起句,“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合”则是合笔,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因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1.3.2古代诗歌的题材类型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从题材上大致可分为登临怀古诗、咏物抒怀诗、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行旅闺怨诗、赠酬送别诗等类型。(1)登临怀古诗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内容特点①表达想如古人那样建立功业,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常用手法借景抒情,今昔对比,化用典故,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借古讽今情感类型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展望(2)咏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形式标志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内容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常用手法常用各种描写手法和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由物到人,由实到虚,托物言志情感类型寄寓理想抱负、高尚节操,表达理想愿望,抒写自身感慨(3)山水田园诗形式标志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内容特点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常用手法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情感类型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4)边塞战争诗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内容特点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常用手法描写、夸张、对比、用典等情感类型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5)行旅闺怨/游子思妇诗形式标志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寄”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内容特点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旅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常用手法触景生情,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情感类型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表现女子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愁情别绪,忧愁伤感(6)赠酬送别诗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字眼内容特点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常用手法烘托、渲染、想象,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情感类型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2.鉴赏古代诗歌的三类形象2.1鉴赏人物形象诗歌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的文学艺术,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是诗教鉴赏的重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两类:一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二是诗中刻画的除诗人自己外的其他人物形象。2.1.1古代诗歌中常见的8类形象类型举例傲视权贵的形象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当权者的思想,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为“天下寒士”着想,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钟情田园的形象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爱贤惜才的形象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掩地表现在字里行间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朋友离别的形象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送别朋友的时候,劝朋友再喝一杯酒,走出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表达了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依依不舍的情怀报效国家的形象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战士们身经百战,黄金盔甲都磨穿了,但仍要坚守边疆,打败敌人,流露出一腔爱国豪情归隐山林的形象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中诗人和童子的对答,塑造了一个整天在云雾缭绕的深山中采药、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形象2.1.2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3个角度(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不一而足。因此,鉴赏诗人的形象,要结合诗歌的背景,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2)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人物形象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做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从侧面去烘托。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必须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特征,以此来体现人物的内在品质。因此,在阅读鉴赏诗歌,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古人写诗时,通常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答题模板-诗人自己的形象】人物性格特征+身份特征+分析【答题模板-诗人描写的人物形象】特点①+特点②+特点③2.2鉴赏事物形象(含意象)2.2.1诗歌中的意象是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有时也成为鉴赏的对象,需要牢记:菊花—脱俗旷达;莲花—洁身自好;梅花—孤芳自赏、性格坚强;浮萍一身世漂泊、居无定所;落花流水—伤春惜春、年华易逝;梧桐细雨一凄楚悲凉;巴山夜雨—悠悠离情;鸿雁、青鸟—思乡、信使;鹧鸪一思乡、凄清;红豆—无尽相思...2.2.2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的3个角度(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定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2)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任何一首诗作,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所在。理解意象的含义时,需要联想到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常见意象的含义,然后再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结合诗人的经历或背景,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往往都是象征义。(3)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很多作品是有相关时代背景的,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做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