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答: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表面为还原性大气;缺少氧气,没有臭氧层。这些条件对今天的生物非常有害,但却正是原始生命得以形成的环境。约在30亿年之前开始形成光合自氧生物,蓝绿藻为主,逐渐改变了大气成分,氧化大气出现;氧化大气的形成为绿色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大气圈中保证生物呼吸的氧气和稳定的CO2含量,以及保护地表生命的臭氧层,都是生物长期作用的结果。并且生物不断适应地球环境,而进化形成现今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自7亿年有动植物以来,累计生物总质量是地球总质量的1000倍;生物转移的物质总质量要比其自身的质量大许多倍。因此可以认为适于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生物与地球协同进化的结果,而这种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无机和有机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经典研究个体及以上层次。生态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环境非常复杂,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答:进入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快速发展。生态学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1)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控制和解决推动生态学发展。(2)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污染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学。(3)全民生态意识提高。生态学举世瞩目。生态学的发展特点有:(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等相结合。(2)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野外自记电子仪器、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3)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对象转移到人类活动,交叉科学如化学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1、名词解释环境(environment)——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限制因子(limitingfactor)——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生态幅(ecologicalamplitude)——每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一个生态学上的最高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就称为生态幅。2、地球环境由哪几部分组成?答:地球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3、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答:(1)综合作用:如气候的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渔业高密度养殖增氧;(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地形因子一般为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如鱼类的回游;(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4、种的生态幅及其制约因子有那些主要规律?答:(1)对同一生态因子,不同生物的耐受范围是很不相同的,每个种的的生态幅主要决定于种的遗传特性。(2)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而对另一因子的适应范围很窄,生态幅常常为后一生态因子所限制。(3)同一生物不同阶段耐受性不同,生物繁殖阶段常常是一个临界期。(4)内稳态扩大了生物的生态幅与适应范围,但并不能完全摆脱环境的限制。(5)驯化可导致物种耐性限度的改变,适宜生存范围的上下限会发生移动,并形成新的最适点。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1、名词解释光补偿点(lightcompensationpoint)——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光周期(photoperiod)——一天之内,相对于黑夜而言,白天的时间长短。Bergman规律((Bergmann’srule)——高纬度的恒温动物比低纬度的相似种类个体要大。冷害(chillinginjury)——指喜温生物在零度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害或死亡。2、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答:有效积温法则指变温动物和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每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有:(1)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年总积温/一个世代所需积温(2)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3)预测害虫来年发生程度(4)可根据有效积温制定农业气候区划(5)应用积温预报农时3、试述光的生态作用.答:太阳光是地球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来源,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须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太阳光。太阳辐射的强度、质量及其周期性变化对生物产生深刻的影象。(1)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的作用;(2)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作用。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有杀菌作用,昆虫对紫外光有趋光反应。(3)生物的光周期的适应。植物可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光周期的变化对大多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光周期对昆虫的滞育起主要作用。4、为什么生物的活动和繁殖受光周期控制?答:外界环境因子很多,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等,为什么动物偏偏选择光(光照周期)这个信号作为启动复杂的繁殖生理机制的“触发器”。这是因为日照长短的变化是地球上最具有稳定性和2规律性的变化,成为生物节律的信号。第二章生物与环境(3)1、试述水因子的生态作用。答:(1)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水是任何生物体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生物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必须以水为介质;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水是生命现象的基础,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活动。(2)水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水分对植物生长有最低、最适和最高值3基点;水分不足时,可引起动物的滞育和休眠,许多动物的周期性繁殖与降水季节密切相。(3)水对动植物数量和分布的影响。降水量最大的赤道热带雨林种的植物达52种/公顷,而降水量较少的大兴安岭红松林中,仅有植物10种/公顷;水分对植被的分布有影响,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分为3个等雨量区,因而植被类型也分为3个区:湿润森林区、干旱草原区和荒漠区。2、简述土壤的生态作用。答:(1)为陆生植物提供基底,为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场所;(2)提供生物生活所必须矿物质元素为水分;(3)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肥力(水、肥、气、热);(4)维持丰富的土壤生物区系;。(5)生态系统的许多很重要的生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分解作用、硝化作用、固氮);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3、简述3种耐盐植物及其特征。答:植物的耐盐方式:(1)聚盐性植物:从土壤里吸收盐,并把这些盐积聚在体内而不受伤害;(2)泌盐性植物:植物而是通过茎、叶表面上密布的分泌腺,把吸收的过多盐分排出体外;(3)不透盐性植物: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几乎不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第三章种群生态学(1)1、什么是种群?种群具有那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答:种群是占据特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种群不同于个体的群体特征可分为三类,(1)种群的密度和空间格局。(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2、什么是生命表?生命表类型及其特点?答: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的一览表。主要有3种类型:(1)特定年龄生命表。又称动态生命表或同生群生命表,是根据大约同一时间出生的一组个体(同生群)从出生到死亡的记录编制的生命表。(2)特定时间生命表。又称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年龄结构调查数据而编制的生命表。(3)综合生命表。包括了出生率的生命表称综合生命表。3、研究种群的数量和分布的应用意义。答:研究决定种群数量和分布的生态因素具有重大应用价值。(1)确定合理利用渔业和野生动植物管理中的收获量,改进草场放牧制度、放牧强度和林场采伐制度。(2)制订保护濒危种珍稀生物、防止绝灭的对策。(3)提出农牧病、虫、鼠、草害和人畜共患疾病的生态防治措施等。4、种群增长率r与净增殖R0的关系,由此看计划生育的途径。答:r=lnR0/T。R0:每代净增值率,T:世代时间。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要使r值变小,途径有:①降低R0值,即使世代增殖率降低,这就要限制每对夫妇的子女数;②使T值增大,即可以通过推迟首次生殖时间或晚婚来达到。第三章种群生态学(2)1、写出逻辑斯谛方程,并指出各参数的含义。答:微分形式为:dN/dt=rN(1-N/K).积分形式为:Nt=K/(1+ea-rt)r表示瞬时增长率,K表示环境容量。2、“S”型曲线的特点及各阶段的特征?答:“S”型曲线具有两个特点:(1)曲线渐近于K值,即平衡密度;(2)曲线上升是平滑的。逻辑斯谛曲线可划分5个时期:(1)开始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2)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时,密度增长最快。(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3、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类型?答: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的类型有:(1)季节消长,(2)不规则波动,(3)周期性波动,(4)种群暴发或大发生,(5)种群平衡,(6)种群的衰落和灭亡,和(7)生态入侵。4、简述种群的调节学说.答:当种群偏离平衡密度时,使种群回到原来平衡密度的作用即为调节作用。有三个学派解释种群密度的调节作用。(1)气候学派:种群数量受天气的强烈影响;(2)生物学派:捕食、寄生、竞争、食物等生物因素对种群起调节作用;(3)内源性调节学派(自动调节学说派):种群内成员的异质性起调节作用。内源性调节学派包括行为调节学说、内分泌调节学说和遗传调节学说。第三章种群生态学(3)1、种群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有哪几类?答:以选择结果分3类:(1)稳定选择,(2)定向选择,和(3)分裂选择。以生物学单位分4类:(1)配子选择,(2)亲属选择,(3)群体选择,和(4)性选择。2、物种的形成为什么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有哪些形式和方式?答:只有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以后,当两个种群的个体再次相遇和接触,但基因交流已成为不可能,具有独立的基因库,因而成为两个独立的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生殖隔离包括合子前隔离和合子后隔离。合子前隔离发生在合子形成之前,阻碍受精和形成合子;可分为(1)栖息地隔离;(2)时间隔离;(3)行为隔离;(4)生殖器官隔离。合子后隔离发生在合子形成以后,虽然两性配子可以受精并形成合子,但合子没有生活能力,或只能发育为不育的杂种。可分为(1)杂种的生活能力极弱,或完全不能生活;(2)发育过程中的杂种不育;(3)F2代受损。Fl代虽然能正常生活和生育,但F2代具有很多生活能力弱和不育的个体。3、物种形成的方式?答:分为3类:(1)异域性物种形成;(2)邻域性物种形成;(3)同域性物种形成。4、试比较r-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特征。r-K选择理论在生产实践3中具有什么指导意义?答:r-对策者和k-对策者是在不同自然选择压力下形成的。对r-对策种群来说,被选择的基因型常能使种群达到最高的内禀增长力,且个体小、发育快、早熟、只繁殖一次、后代多、但缺乏亲代的保护。对k-对策种群来说,被选择的基因型,能使种群较好地适应来自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各种压力,可忍受较高的种群密度、个体大、发育慢、成熟晚、可多次繁殖。总之,r-对策有利于种群的繁殖,而k-对策有利于种群有效利用其生境。大部分有害动物(害虫、害鼠)属于r-对策者,灭杀只能暂时控制其数量,一旦灭杀停止,能迅速增值,又达原来水平。大部分珍稀动物属于K-对策者,繁殖能力低,一旦种群数量下降一定的下限——灭绝点,难以自然地恢复增长,要给予保护措施。第三章种群生态学(4)1、名词解释领域性(terri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