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教学难点】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诗意点与主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教学策略与手段】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课前准备】PPT【教学流程】导入语设计: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诵读提示: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3、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4、全班学生齐读。小结:在诵读中体验,在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中欣赏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最直接的诗歌鉴赏方法。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苏轼称赞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既然说“诗中有画”,那么全诗向人们展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1、寻读诗歌意象意象是指蕴孕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诗歌最主要的特点是抒情,而情感的载体和媒介是意象。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意象。景物:月、松、泉、石人事:浣女归、渔舟下2、意象解读这些意象有哪些特征?又承载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学生自由交流,能答多少是多少,不必强求。教师总结归纳。明月:皎洁、静谧、安宁——内心平和,情操高尚。松柏:坚挺、傲岸、耐寒——正直,高洁,坚强。清泉:清灵、洁净——生命,活力,高洁。翠竹:本固性直,宁折不弯,心空节贞——积极向上,正直谦虚,气节坚贞,品质高洁。3、融入体验,再现诗境欣赏意象的美需要巧妙地组合意象,而意象间的组合连接要依据诗歌所提供的时间、地点及特定的环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请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过联想想象,补充形象,用散文化的语言细致描绘,再现诗句画面,并为画面命名。学生分四个组,每组描绘一句诗。然后全班交流。(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雨后初晴图)“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明月松林图明月清泉图)“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阵阵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她们在嬉戏着、追逐着,银铃般的笑声飞出竹林,打破了夜空的宁静;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蓬移动,水波荡漾,原来是满载而归的渔舟穿过荷丛,顺流而下,荷塘里的月色顿时跳荡起来。(浣女晚归图月夜归舟图)小结:我们的人生体验对于欣赏古典诗歌也很有帮助。在正确解读诗歌意象的基础上,再结合我们的体验去解读诗歌,我们就能真正领会到诗中的情趣。三、鉴赏技巧,把玩诗思1、找出诗句中蕴含的几组对比:学生列举,归纳。可从这几个方面谈:动静、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2、以“竹喧归浣女,渔舟下莲动”为例深入研讨动静结合的写法:问题探究:通常的说法应是“浣女归竹喧,”,这里诗人为什么先说“竹喧”“莲动”而后说“归浣女”“下渔舟”?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以“喧”来反衬“静”:学生谈谈这样写的好处:这种以动写静的写法,更衬出山林的“空”和“静”。小结:熟悉诗歌的常用技法,如情景交融,对比映衬等对我们准确把握诗歌情境和要旨有很大的帮助。四、揣摩思想,涵咏诗理1、教师补充资料:秋的一般意象。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这个意象往往具有枯竭衰败的悲秋含蕴。如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零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2、探求本诗秋的诗意。清人王国维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有人说“一片自然景色,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诗人笔下的景色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内心世界)?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雨后秋山的明快舒朗、清新鲜洁,寄托的是诗人一种恬静悠闲的归隐之心。表达了诗人远离仕途之路,喜爱隐居山中,过宁静的生活的情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教师补充:王维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从他的其他诗句中也可看出: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呕见王侯。——王维3、尝试给此诗加一个副标题:如:隐居者的恋歌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山间月夜图小结:腹有诗书气自华,从一定意义上说,古诗词乃是前代文化精英们用诗语的形式集体写成的一部大型“人生百科全书”。它所积淀的某些人生意蕴仍可对当代读者的修身养性提供一定的帮助。就像这首《山居秋暝》,读它,让我们安于平淡,诗意栖居。五、鉴赏方法归纳教师总结归纳并板书:鉴赏古诗的一般方法:(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三)鉴赏技巧,把玩诗思(四)揣摩思想,涵咏诗理六、拓展训练:欣赏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画面有何特点?人物的心情如何?3、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