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红细胞计数红细胞(RBC)计数用于诊断贫血和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常用的方法为显微镜计数法。相对性红细胞增多:指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引起的。常见于下痢、呕吐、饮水不足等。绝对性红细胞增多:是红细胞增生所致,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肺泡气肿、肺肿瘤等。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减少,见于各种类型贫血。红细胞形态异常:红细胞大小不均,中央区苍白,大的红细胞增多,见于营养不良性贫血。中央淡染区扩大,小的红细胞特别多,见于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呈梨形、星状,见于重症贫血。呈串线状,见于炎症和肿瘤性疾病。体积变小、着色暗,缺乏中央凹陷,见于自身免疫性和同族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内含有蓝黑色大小不一的颗粒,是铅中毒的特征性表现。5.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红细胞平均值也叫红细胞指数(}}8Cindic}e}},常用于鉴别贫血的性质。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是反映外周血液中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也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程度的客观指标。总之,其值增大说明红细胞个体变化较大,如再生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缺铁性贫血时,有明显增大,RDW对贫血诊断有重要意义。7.白细胞计数嗜中性白细胞增多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化脓性疾病、急性疾病、慢性传染病、大手术后、外伤、酸中毒前期、烫伤等。分析时要结合白细胞总数的增、减变化,特别要注意核指数的变化。核指数大于0.1,称为核左移,表示未成熟的嗜中性白细胞比例增多;反之,小于0.1则称为核石移,系分叶型白细胞比值增多的结果。核指数的严重左移或右移,反映病情的危重或机体的高度衰竭。如果白细胞总数增多同时核左移,表示机体处于积极防御阶段,而白细胞总数减少时核左移。则标志着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分叶核的百分比增大或核的分叶增多称为核右移,可见于重度贫血或严重的化脓性疾病。嗜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病毒性疾病及各种疾病的垂危期,也可见于造血器官机能的抑制和衰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干某些内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湿疹、疥癣等皮肤病。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毒血症、尿毒症、严重创伤、中毒、饥饿及过劳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某些慢性传染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某些病毒性疾病及.血抱子虫病等。淋巴细胞减少:见于内源性皮质类固醇释放增多时,如感染、肝、肾、胰和消化衰竭、消化道阻塞、休克、外科手术、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淋巴液外渗和放射线照射时。白细胞总数增加:一时性或症状性的称为白细胞增多症,持续性、进行性增多称为白血病。白细胞总数减少,多数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增多。分生理性增多、应激性增多、炎症性增多。生理性增多,主要是由于内源性肾上腺素释放入血后,使边缘池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循环池中粒细胞增多。这种生理性增多在犬不常见。应激性增多,主要是由皮质类固醇增多引起的。皮质类固醇可加快骨髓释放速率,降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力,并阻止中性粒细胞从血液中游走,致使循环池的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应激性增多的特点,是外周血中不出现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且伴有淋巴细胞减少。内源性皮质类固醇的释放增多,见于疼痛、麻醉、外科手术、创伤及肾上腺功能亢进时。外源性皮质类固醇增多,也可引起应激性反应,如长期应用类固醇治疗,在停止治疗后48-71小时内仍可持续呈现其效应。应激性增多在犬常.见。炎症性增多,是机体对炎症刺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应。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炭疽、出血性败血症等),某些化脓性疾病(化脓性腹膜炎、化脓性子宫内膜炎、肺脓肿等)、某些急性炎症(肺炎、胃肠炎等)及外伤、酸中毒的前期等。中性粒细胞减少,分过度使用性、生成减少性和循环池减少性等。过度使用性减少,骨髓释放中性粒细胞速度增加,赶不上组织的过度使用,外周血液中常出现许多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见于犬瘟热、传染性肝炎等。生成减少性减少,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足所致。常见于磺胺类药物中毒、X线照射和弓形体感染等。8.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减少:生成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化疗时等;血小板破坏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消耗过多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骨髓增生综合征等;继发性见于急性感染、急性出血及急性溶血等。9.血细胞和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犬猫血细胞和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共有3个,分别称为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和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从直方图形的高低,可大致了解其血细胞或血小板数多少;从直方图形在横轴上延伸的长度,可大致了解其血细胞或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和体积分布宽度,如图形在横轴上延长的长,其平均容积和体积分布宽度值就大。1)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显示的红细胞体积范围为24-150fl,在正常典型的直方图上可以看到2个细胞群。①红细胞主群:一般从30fl开始,分布在30-100fl区域,有个近似两侧对称、基底较宽、顶部较窄的分布曲线,统称主峰。主峰左侧还有细胞碎片、大血小板或血小板凝块等。②小细胞群:位于主群右侧,分布在约100-150fl区域,又称“足趾部”。这是幼年红细胞、二聚体、、多聚体细胞,小孔残留物和白细胞的表现。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与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两个参数相关。MCV增大,红细胞峰在横轴上位置右移;MCV变小,红细胞峰左移。RDW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性,变异性大,波峰基底增宽,变异性变小,基底变窄。直方图有时呈现“双峰”,说明外周血液中有两个红细胞群。所以在解释直方图时,要注意主峰的位置、峰基底宽度、峰顶形状及有无双峰出现。①缺铁性贫血。表现为典型的小细胞性非均一性贫血,MCV变小,主峰左移。红细胞大小不一,RDW增大,波峰基底增宽,此为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特征。②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呈典型的“双形”变化,即小细胞低色素红细胞和正常红细胞并存,出现波峰左移,峰底增宽性双峰。在缺铁性贫血治疗有效时,也可能出现峰底更宽的类似双峰图形。③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叶酸或维生素$i:缺乏引起。红细胞呈大红细胞非均一性。直方图波峰右移。峰底变宽。经治疗正常红细胞逐渐增多,并与巨幼红细胞同时存在时,也出现双峰现象。④混合性营养缺乏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同时缺铁时,视哪种占优势,前者MCV变大,缺铁时变小,因此直方图形也有相应变化。假若两者严重程度相同,MCV显示正常,RDW明显增大,其峰底宽度能显示出增宽异常。⑤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为典型的小细胞均一性贫血,其直方图为波峰左移,基底变窄,RDW较小。此特征可与缺铁性贫血鉴别。2)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血液经溶血剂处理后,白细胞失水皱缩,各群细胞间体积差异增大,血细胞检验仪器中计算机根据其体积大小把白细胞分成3个群,在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中(图1-2-3),表现为3个区或峰;淋巴细胞峰、中间细胞峰和颗粒细胞峰。称为白细胞三分类法。但不同型号的血液检验仪,以及不同目、科、种动物之间,其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图形不完全相同。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的三分类细胞检验,反映的是下类白细胞各占的百分数和其绝对值。直方图的纵轴表示细胞数的多少,横轴表示细胞体积。①淋巴细胞峰。直方图的左峰,反映的细胞体积为35-90fl,主要是淋巴细胞,还有有核红细胞和成堆的血小板等。②中间细胞峰。在直方图淋巴细胞峰和颗粒细胞峰之间,反映的细胞体积为70一110fl,,主要是单核细胞,还有大淋巴细胞,可能还有异型淋巴细胞和母细胞。③颗粒细胞峰(G,)。直方图的右峰,反映的细胞体积为80一200fl,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另外,还有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早幼粒细胞、胚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白细胞体积分布一点方图的图形变化并无特异性,每群中可能以某种细胞为主。但由于细体积之间有交叉,因此直方图的变化.只能粗略地判断细胞比例的变化,或有无明显异常细胞出现,如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由于异常淋巴细胞、原淋巴细胞和幼稚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峰明显增高,提示需做进一步血液涂片,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和形态学检验,以便确诊。3)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范围为2-20fl,在20-30之间有少量大血小板、血小板凝块和细胞碎片。血小板体积出现增大时,其直方图出现明显的拖尾现象。其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值都增大。有小红细胞和红细胞碎片存在时,其直方图尾部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