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教学目的]1、了解发展的含义、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2、掌握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教育如何与之相适应;3、掌握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1、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如何与之相适应;[教学难点]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批判。[本章主要内容]1、人的发展的含义2、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3、教育如何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人的发展,是指一个人从生命诞生到死亡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等的发展,是人精神方面的发展。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一、单因素说这种理论从某侧面提出和论证了某一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又过分而片面地夸大某因素的单独作用,忽视影响个体发展的其他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如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都属于这一类型。(一)、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等。高尔登是英国的人类学家,在1869年出版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中说: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序,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之受遗传决定的一样。高尔登选出977个著名人物,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和艺术家等,调查他们的亲属,在他们的父子兄弟中有330人具有名声。另外,他又调查了977个他们所认为的普通人,结果这些人的亲属中只有一个人具有名声。由此,他得出结论:非凡的才能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主张“复演说”,把儿童在胎儿期和出生后的发展分别看作是动物和人进化的复演,把生物的发展规律机械地搬到人的发展上来。他曾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二)环境决定论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他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12个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自由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抚育他们,不论他们祖宗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训练成为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商人或乞丐、盗贼。二、三因素论三因素论的观点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中的观点。它认为:个体的发展受来自遗传、环境与教育三方面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在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遗传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可能,但是遗传对个体发展不具有决定意义。环境可使提供的可能变为现实,是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中作为特殊环境的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评价:⑴、三因素说自从40年代传入我国后,直至80年代,一直是我国教育理论中有深刻影响的一个基本观点。⑵、因为这一观点在当时看来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并且较好地调节了各种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不同作用,如在环境因素中,突出社会环境的作用,摆脱了部分生物化倾向。⑶对教育的作用,更强调它在人的发展中定向、加速与强化的主导作用。不足:一是三因素说在分类标准上存在混乱,教育与遗传、环境并非同一层次上的概念,它只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应包括在环境中,与遗传、环境并列欠妥;二是对影响因素间的联系缺乏分析,只强调外因的作用,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功能。三、二因素论二因素论把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生物因素,其中包括人的遗传因素、个体先天特点及生理结构、机制等方面的总和;另一类是社会因素,其中包括环境与教育等方面,着重突出环境因素中人的作用。它强调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关系并非对立,人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评价:这一点观点最早出自于巴拉诺夫等人著的《教育学》中。二因素论避免了原三因素论分类上的弊病,极大地丰富了有关生物因素的内容。但这一理论的讨论没有跳出三因素论的模式。西方教育界也存在二因素论,即“成熟”与“学习”的相互作用理论。成熟可看作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因素,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有自身的独特规律。学习则是人在后天习得知识、能力、行为的过程。20世纪中期,这一理论得到发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斯腾的“辐合论”,他认为“心理的发展并单纯受外界影响,而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辐合的结果。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50年代的著作中,对这一相互影响的类型和性质作了更细致和深入的分析,把儿童发展的因素归为: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及内部机制的平衡化,更突出了发展主体在相互影响中的作用。四、多因素论和综合因素论针对三因素说的缺陷,国内理论界陆续提出了四因素论,在三因素论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主观心理因素,即五因素论(在四因素论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反馈调节”因素)或把五因素归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实践活动。评价:这种修改表面上强调了人的发展的内因,但使分类标准更加混乱。有人认为影响发展的因素是多系统、多层次的,它们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很难用几个因素加以描述,关键是研究因素的综合作用,故称之为“综合因素说”。评价这些理论的特点在于,开始注意人的主体因素在自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各因素关系结构的系统性、层次性及实际作用的综合性。但是,这些理论在本质上与三因素说没有太大区别,同样忽视了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也在变化之中,从而导致对问题的研究停留在平面、静止的水平上。它忽视了发展主体是“人”,忽视了人的发展与生物学意义上的其他生命发展的本质区别,没有把人的独特能动性看作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五、二层次三因素说从人的本质特点出发,用动态的、系统的、辩论的思维方式对影响人的发展因素进行分析,以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性质为依据,把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分为: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以下简称为“可能性因素”)和对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以下简称为“现实性因素”)两大类,即“二层次”;在二层次中共有三大类型的影响因素:个体自身条件、环境条件和活动。遗传素质先天因素个体自身条件成熟机制可能性因素后天因素影响因素环境现实性因素活动这种理论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既看到了影响人发展的外因,也注意到了人的本质特征,因分类标准统一科学,尽可能避免了其它理论的弊端,是当今较为科学的、合理的观点,在教育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按照“二层次三因素”说的主要理论框架,对影响因素逐项、逐次进行分析说明。(一)个体自身条件个体自身条件作为影响人的发展的一种可能因素,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1、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先天因素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所具有的一切特质。主要包括个体由遗传获得的特质,由受孕时父母双方遗传基因的组合方式与生命孕育过程中母体独特环境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个体先天性的非遗传特质以及受遗传基因控制的成熟机制。先天因素作为一种原生性的生物因素,对人的发展具有既定的潜在的影响。所谓“既定”是指出生后的与生俱来的基因和非遗传性的天生特质是不可更换也无法改变,人必须受制于它们。所谓“潜在”是指这些因素并非一成不变的实体,或是只有量的变化的实体。它们作为一种具有组织能力的内源结构,将在机体发展过程中按现实条件逐步展开,从而对机体起一种内部调节作用。(1)遗传因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的生物特征,或称遗传素质,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方面的特征,如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外貌、身高、体重、某些行为反应等方面的特征,遗传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①人因遗传而造成的先天性差异有多大?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态下,遗传与人的发展关系不大;在非常态下,遗传差异较大,表现为占全部人口千分之三的痴呆儿童、先天缺陷和超常儿童。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没有这一前提,个体的相应发展是不可能的。例如一个先天失明或失聪的儿童,长大后是不可能成为画家或音乐家的;生来就没有大脑的无脑儿,是绝不能发展成为一个正常人。遗传素质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潜在的可能,这种具有多样性的可能正好满足了个体后天发展的需要。遗传具有个性差异,这为儿童发展的个性差异提供了物质前提。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人的形态上,也表现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感觉器官的结构和机能上。遗传素质上的个别差异制约着个体对外界刺激最初反应的差异,同时也影响其他人对个体的不同态度,是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研究表明,智力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在音乐、绘画、唱歌、舞蹈等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遗传因素对不同性质机能的影响程度不同。生理、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低级生理、心理机能(如眨眼、电反射等)受遗传影响程度强;而高级生理、心理机能(如人的认知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等)受遗传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这里的强弱是与环境的作用相对而言的。遗传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减弱趋势。一方面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潜在可能”变成了“现实”,或错过了变成“现实”的关键时机,“潜在”因素的作用就变弱了;另一方面随着个体的发展,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逐渐增多增强,人的心理发展也趋向高级、复杂,故遗传的作用相对减弱。尽管如此,遗传仅仅对千分之三到五的超常儿童尤其是弱智儿童起决定作用;对大部分常态人来说,遗传因素不起决定作用。比如,“狼孩”、“熊孩”等,他们都是先由动物养育,而后被人发现又重新回到人类世界的。到现在为止,我们了解到的这方面的案例不下30个,最著名的要算是印度孟加拉州发现的“狼孩”了。(2)成熟机制成熟是指生物个体从出生起,随着生存时间增加而表现出来的生长或机体组织、结构、机能达到成年个体应有水平的变化。它是个体行为、能力产生的必要条件,这种变化是由个体内部发育规律性的程序决定的,表现为个体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稳定性、不匀衡性、个体差异性等。成熟规律规定了个体身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路线。但是,成熟规律的影响作用并不是绝对的、不可改变的,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在外部条件的作用下,人的发展具有可变性、可塑性,从而使环境、教育成为可能。具体情况后面再讲。2、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后天因素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特征。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横断面看,它是某一阶段主体已达到的发展水平,包括身体生长发展水平与健康状况,智慧、情感、意志、行为发展水平,知识、经验的积累水平与结构、态度等。与先天因素不同,后天因素是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既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结果,又是对后一阶段个体继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基本因素,时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个体间的差异性。后天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⑴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和作用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外部刺激并非全部接受,而是有所选择。选择什么以及如何选择受个体已形成的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例如,在具备了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后,一旦步入书店大门,我们会立刻把注意集中到教育学或心理学书籍上来,挑选、衡量,继而产生购买行为。从内容看:个体的后天因素影响他对客观世界的作用方式和对客观世界作用的接受方式,这表现在同一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也表现在不同一个体的身上。⑵当人的发展达到具有较清晰的自我意识和达到自我控制水平时,人能有目的、自觉地影响自己的发展即一方面人在认识自己与周围环境现实关系的条件下,不断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不是消极地期待客观条件的成熟。另一方面,个体不再仅仅是先天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且也是自我选择的产物,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活动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规划目标,从而赋予了人在一定条件下主宰自己命运的可能,只有达到这一水平,人才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后天因素的特殊含义正表现如此。⑶影响①个体后天因素对自身发展影响的大小、强弱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一般而言,后天因素作用的强弱与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越高、越丰富,为个体今后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与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