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先秦诸子散文的阅读作者:陈忠泉来源:《作文周刊(高中·人教版)》2010年第15期周王室东迁以后,学术重心由王宫逐渐移向民间。自老子、孔子以后,大思想家辈出,如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他们皆能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因此,后世称这些思想家为“先秦诸子”。“子”是后人对各学派思想家的尊称。先秦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流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其基本创作趋向,是从简约到繁复,从零散到严整。尤其是后期的诸子散文,篇幅愈宏大,结构愈严谨。先秦诸子散文的流派很多,主要有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学派等。先秦诸子的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崇高地位,是后人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后世思想学派莫不渊源于此。虽然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本大都是人物传记,但综观近年来的高考试卷,每年的文言文阅读都会涉及先秦诸子散文,如2009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的文言文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高考语文天津卷的文言文选自《管子·小匡》。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考查内容依然是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虚词的作用,提取文中信息,分析文本思想内容,以及翻译文言句子等。下面笔者结合文言考点来说一下先秦诸子散文的阅读方法。一、实词、虚词对文言实词、虚词的正确理解,学生除了要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及词类活用等基本常识外,还应该有意识地通过识记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在具体解题时,要特别注意一词多义现象,某个词是此义而非彼义,最重要的方法是语境分析法,即通过对词语所处的语言片段的正确理解来推断词语的意思。如2009年高考语文天津卷“君有加惠于其臣”一句中的“加”确实有“增加”的意思,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多,但在这里的语境中没有原有的基础,所以理解为“增加”是不妥的,再联系语境思考,“加”是一个施事动词,可以解释为:施加。此外正确解答文言实词、虚词题,还要遵循以下步骤:通读全文,了解大意;题文对照,定向阅读;确定词义,认真验证。二、信息筛选攻克文言文信息筛选题的技巧是善于识别和突破命题者设置的干扰项。命题者把阅读材料划分为几个方面,然后以此为切入点来设置选项。由于选项里所说的人和事是文中确实有的,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在正确的文意概括或分析中,设置一两处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地方,将测试点放在时间的推移和地点、事件的变化上,采用夸大其龙源期刊网词、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等来隐含错误,混淆学生的思维。所以做这类题时,首先要看清并理解题干要求,然后找出对应的阅读区间,再结合上下文理解意思,并对照比较,作出是否符合题干要求的判断,最后运用排除法,由易到难逐步排除。三、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通常讲究“信达雅”,应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学生具体答题时除遵循对(按原文原有语序一个词一个词地翻译)、换(用现代汉语的词去替换文言词语)、调(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序翻译)、增(为了文句通顺,要添加必要的词语)、删(如果照直译出来,反会觉得重复啰唆,要进行删减)、留(名词术语,或者古今意义未有明显变化的词语可不译)“六字法”外,还得多留意命题者所提供的文言语句有何特点。因为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倒装等)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让学生翻译。学生只有先结合语境,审视好文言语句的特点,才能切中肯綮,准确翻译。【阅读训练一】天下有道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选自《论语》)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使子路问津焉(渡口)B.耰而不辍(停止)C.而谁以易之(改变)龙源期刊网丘不与易也(同、跟)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长沮、桀溺耦而耕敏于事而慎于言B.夫执舆者为谁克己复礼为仁C是鲁孔丘与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D.问于桀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本文叙述了孔子路遇两位隐士的事,通过他们对孔子的讥讽表现了孔子坚持贯彻自己政治主张的态度。B.文中长沮、桀溺是隐逸之士的代表人物,他们不满于当时的黑暗现实,不与统治者合作,选择了避世隐居、以求洁身自好的人生道路。这与孔子信守自己的政治理想,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正好背道而驰。C.本文运用语言、行动、表情和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表明了孔子理想的坚定;桀溺“耰而不辍”既是对孔子的讽刺,又表现了他的傲慢冷漠;“怃然”的表情描写则浓缩了孔子周游列国过程中的无限辛酸。D.本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浑身散发着“仁者爱人”的孔子,赞扬了他在四处碰壁时却志向不改,走投无路时却毫不懈怠的崇高精神。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训练二】龙源期刊网劳心劳力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力之与?”曰:“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选自《孟子》)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滕君则诚贤君也(确实)B.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穿衣)C.不为厉陶冶(鼓励)D.是率天下而路也(导致)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龙源期刊网如必自为而后用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C.尽弃其学而学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许子以釜甑爨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行等农家学派的主张是解决剥削与反剥削,压迫与反压迫的办法。他们不但从理论上这样认为,而且还身体力行到滕国为氓,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B.许行的学术在当时影响很大,连儒学弟子陈相和其兄弟陈辛都从宋国赶来滕国做了许行的门徒,放弃自己的儒学而向许行学习。C.陈相见孟子时表明了自己对许行靠编鞋织席为生亲自从事农业劳动很赞许,并且他还认为滕国的国君使百姓困苦来养肥自己,算不上贤明之君。D.本段文字体现孟子散文善于论辩的特征,多用反诘句和排比句。反诘句不直接说出正面结论,让对方思而得之,更有启发诱导力量。排比句使句式整齐,表达有气势。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译文:(2)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龙源期刊网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训练三】老子(节选)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选自《老子》)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贵难得之货(珍贵)B.故能成其私(自私)C.俨兮其若客(恭敬郑重)龙源期刊网此三者以为文不足(巧饰)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不贵难得之货之二虫又何知B.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蟹六跪而二螯C.故强为之容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D.混兮其若浊秦王恐其破璧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三章中,老子强调要尽可能地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温饱,身体健壮可以自保自养,使百姓们没有盗取利禄之心,没有争强好胜之志,这样做,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就能达到无为而治。B.在七章中,老子用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利他(“退其身”“外其身”)和利己(“身先”“身存”)是统一的,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己,老子想以此说服人们都来利他,这种谦退无私精神,有积极的意义。C.在十五章中,老子认为得“道”之士则与世俗之人明显不同:他们有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有良好的静定功夫和内心活动。表面上他们清静无为,实际上极富创造性,即静极而动、动极而静,这是他们的生命活动过程。D.在十九章中,老子认为应该抛弃聪明智巧、抛弃仁义、抛弃巧诈和利益,这样就能免去权欲的诱惑,做到无忧无患,这是一种倡导愚民的消极落后思想。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龙源期刊网(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先秦诸子散文的阅读》阅读训练一:1.D(与:参与、从事)2.B(B项均为动词,“是”。A项前者为连词,表修饰;后者为连词,表转折,“却”。C项前者为句末语气词,“吗”;后者为介词,“和”。D项前者为介词,“向”;后者为介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