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小城镇专项规划小城镇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小城镇规划与设计第六章小城镇专项规划21道路交通系统1.1概述城镇道路是指在城镇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1.1.1道路的分类和分级(1)公路:是联系城镇与城市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的道路。按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分为:干线公路和支线公路按其在城镇交通运输中的作用,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按其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3(2)城镇道路:联系着城镇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城镇中心、居住区、工业区、文化商业区小城镇道路分级:主干路、干路、支路、巷路镇区道路系统组成41.1.2小城镇道路规划技术指标小城镇道路规划应根据预测的交通量确定相应的道路级别和布局,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镇区道路规划技术指标规划技术指标道路级别主干路干路支路巷路计算行车速度(km/h)403020--道路红线宽度(m)24-3616-2410-14--车行道宽度(m)14-2410-146-73.5每侧人行道宽度(m)4-63-50-30道路间距(m)≥500250-500120-30060-1505小城镇道路系统规划中,常用的小城镇道路系统规划技术指标有:①线路非直线系数:指道路起点与终点间实际的交通距离与两点间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主要用衡量路线的便捷程度②道路网密度:指道路总长(不含居住小区、街坊内通向建筑物组群用地内的通道)与小城镇用地面积的比值;用来衡量道路系统的技术经济性城镇道路网密度=城镇道路总长度/城镇用地总面积(km/k㎡)③道路面密度:指城镇道路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反映城镇建成区内城镇道路拥有量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④其他指标:广场面积、公共停车场面积等61.2小城镇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2.1小城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①与所在地区的交通发展战略和道路规划衔接②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一致③与村镇总体规划协调与配合④与土地利用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相配合⑤满足近期建设的同时,考虑长远性71.2.2小城镇道路布置的基本要求①满足村镇交通运输的要求②新建与原有路网的结合③充分利用地形,合理规划路网布局④满足村镇环境的要求⑤注意村镇景观和面貌的要求⑥满足辐射各种管线的要求81.2.3小城镇道路网类型(1)方格网式(棋盘式,农村传统的街道形式)适用于地形较平坦的村镇主要特点:有利于建筑布置、市政工程建设和方向识别;交通组织简便,通行能力大,车流分布均匀;某条道路受阻可方便绕道;对角线方向交通不便,非直线系数大干道间距一般300-600m9(2)环形放射式适用于规模不大的平原地区村镇优点:交通通达性较好,有利于中心与各功能区的联系,中心突出;非直线系数比方格网小,易于组织城镇的轴线系统和景观;不足:交通组织不如方格网灵活;不利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10(3)自由式常见于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小城镇优点: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利于减少工程造价,节约道路的工程造价不足:非直线系数大建筑用地分散,不利于建筑和工程管线布设11(4)混合式(也称综合式)121.2.4小城镇道路交通组织(1)对外交通组织①对外交通对小城镇的影响:形成与发展(沿陆路、水上交通线)影响工业、仓储等用地选择和村镇发展方向影响村镇的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②公路在小城镇中的布置:A.过境路沿小城镇边缘相切通过B.过境路与乡镇保持一段距离,通过一两条入城道路与小城镇联系C.公路高架通过城镇,高等级公路经过城镇时,可将高架公路作为过境公路13(2)镇区交通组织①道路网功能明确,系统清晰过境交通与村镇交通分流客运交通与货运交通分流人车分流(人流较多地区,为保保障交通顺畅和出行安全)②渠化交通:指实施路口的综合治理与局部拓宽渠化141.3小城镇道路线型设计1.3.1小城镇道路横断面设计定义:道路横断面是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剖面道路红线一般是指规划道路路幅的边界线,是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宽度15道路红线内一般包括车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绿化带以及安排各种管(沟)线所需宽度的总和16(1)车行道,包括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车行道宽度的大小以“车道”或“行车带”为单位单条机动车道宽度一般为3.5-3.75m行驶车辆间的最小安全距离是1.0-1.5m行驶车辆与边沟距离为0.5m车行道宽度的计算公式如下:N=(A+B)M+C式中:A—车辆距边沟的最小安全距离(m)B—车辆宽度(m)C—两车错车时的最小安全距离(m)M—车道数17(2)人行道一般高出车行道8-20cm一般一条人行道宽度为0.75m,在人口密集区域为0.85-1m。一般主干道设4-6条、次干道2-4条人行道(3)绿化带构成:分车绿带(车车,又分为中间分车绿带和两侧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人车);路侧绿带(人红)功能和作用:改善环境质量,美化村镇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保障行车安全、快速起到备用地的作用18①行道树绿带以乔木为主,树下可种植灌木和地被植物若只种植行道树,需采用透气性路面材料株距应不小于4m,为何?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小于0.75m②分车绿带注意行车视野环境(形式简洁、树木整齐)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0.75m中间分车绿带,在路面高度0.6-1.5m合理配置常绿植物,有效阻挡夜间眩光两侧分车带宽1.5m以上,乔木为主,但不宜搭接?小于1.5m,以灌木为主19③路侧绿带布置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单行种植、双行种植、错位双行种植路侧绿带宽度在8m以上,可设开放式绿地有条件,应结合水面与岸线设计滨水绿带,在道路和水面间留出透景线20(4)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①道路横断面根据交通方式的不同,分为: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②道路横断面的选择根据城镇性质和规模、道路功能和等级、地形条件、交通量等实际情况确定三块板:红线宽30m以上,机动车多,行车速度快,非机动车多的主干道两块板:双向交通均匀的过境道路或村镇交通性道路一块板:红线30m以下,机动车少,行车速度慢,自行车与行人多的村镇道路21道路横断面设计时还要综合考虑沿街建筑使用、街道景观、工程管线的布设一般来讲,当B/H≤1时,建筑与街道之间有一种亲切感,街道空间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流动感,容易形成繁华闹市的气氛;B/H=1—2之间时,由绿化形成的界面作为烘托,步行空间仍可保持一定的建筑亲切感和较为热闹的气氛;B/H≥2时,道路往往布置多条绿化带,空间更为开敞,街道气氛将被逐渐冲淡。在实际应用中多取B/H=1—2为宜。22表6-323③道路的横坡是以道路横断面为视角,道路中心或一端到另一端的坡度,用百分数来表示。横坡的设置主要考虑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上的雨雪水能够迅速的排入道路两侧或一侧的雨水井或边沟。道路横坡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路面的材料、道路组成部分的宽度、当地降雨强度、道路纵坡大小等因素。24表6-4251.3.2小城镇道路平面设计(1)主要内容①定线:确定起点、终点、中间控制点、横断面布置②平曲线设计:选定平曲线半径、设置超高、加宽、缓和半径③解决直线(曲线)与曲线的连接④计算行车视距,排除曲线内侧视线障碍⑤确定分车带、人行道绿带、杆线设施的位置⑥对沿线的交叉口、广场、桥涵、排水设施以及其他设施,确定位置、形式和尺寸26(2)道路平曲线直线段之间的连接曲线转折角7°以内,设计车速50km/h以内,可不设平曲线,折线相连27①圆曲线半径28②超高道路实际允许的最大转弯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将道路外侧抬高使道路横坡呈单向内侧倾斜包括超高缓和段和超高端29(3)行车视距(停车视距、会车视距)①停车视距反应距、制动距、保险距反应距离,发现障碍物到开始制动制动距离,车辆开始制动到车辆停止保险距离,停止后,留安全距离5-10m②会车视距双方离路面1.2m高驾驶员的视点据经验,会车视距等于停车视距的2倍301.3.2小城镇道路纵断面设计纵断面:沿着车行道中心线的竖向剖面需考虑:规划要求;地形、地质情况;路面排水;工程管线埋设等组成:竖向直线和曲线(1)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的任务①合理确定车行道中线或其他特征点连线在竖向上平顺起伏的线形②设计各路段的纵坡度及其坡段长度③确定路线和桥涵构筑物的标高④保证视距要求,确定竖曲线⑤计算施工高度31(2)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的要求线形平顺,保证行车的安全、舒适、迅速保证与相交的道路、广场、出入口等衔接平顺两侧街坊及道路上地面水的水利排泄(纵坡度>0.5°;道路测石顶面低于两侧建筑物地坪标高;地下管线有最小覆土厚度)考虑各控制点的要求(道路中线标高、河流最高水位、建筑物地坪标高等)路基稳定,工程量小32(3)道路的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①最大纵坡:一般,平原6%;丘陵7%,特殊8%-9%;村镇3%(考虑非机动车)②最小纵坡:一般,0.3%-0.5%,主要考虑雨水排泄(降雨量;路面类型;管径大小)(4)竖曲线(衔接相邻两条不同纵坡的直线坡段)①凸形竖曲线33一定车速下,保证足够的视距应设置凸形竖曲线:村镇主干道,次干道,其他道路②凹形竖曲线一定车速下,行驶平顺,乘客舒适应设凹形竖曲线:村镇道路主、次干道,其他道路%5.0%0.1%5.1%5.0%0.1341.4小城镇道路交叉口设计1.4.1平面交叉口基本类型及其特点平面交叉口的类型与特点交叉口类型道路夹角(°)交通组织适用范围街角建筑十字形75-105方便广易处理X形>105,<75行人过街,转弯交通不利尽量避免难处理T形75-105较简单主次、次支易处理Y形>105,<75十分不利尽量避免难处理错位——较简单主次与支路易处理复合——复杂多路交汇较难处理环形——中心岛,高效大路口较易处理351.4.2平面交叉口设计(1)平面交叉口类型的选择①尽可能选用正交或接近90°的十字形和T形交叉口②尽量使相邻交叉口之间的道路直通36(2)平面交叉口的改建①X形十字形②Y形T形③近距离的错位交叉,宜合二为一④复杂交叉口改为环形交叉口⑤复杂交叉口封闭和改道373839(3)交叉口的视距两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在交叉口所组成的三角形,视距三角形40(4)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一定条件下随行车速度而变化①主干道20-25m②一般道路10-15m③居住小区及街坊道路6-9m④非机动车道≥3m411.5小城镇停车场规划1.5.1路内停车与路外停车路内:快捷、方便,交通隐患路外(专用和公共):不方便,对交通影响不大1.5.2小城镇静态交通技术指标(1)停车场规划指标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人均0.8-1.0㎡(机动车80%-90%)②单个停车带面积:路边,16-20㎡;露天,25-30㎡;室内,30-35㎡;摩托车,2.5-2.7㎡;自行车,1.5-1.8㎡42(2)机动车停车场的布置①基本要求按照规模、用地、性质进行总体布局宜采用单向靠右行驶路线,最好与进出口行驶方向一致尽量减少对干道交通的影响,应距离交叉口、桥隧坡道起止线50m以外,一般设置在次干道上出入口要符合行车视距的要求,右转出入车道;少于50个停车位,可设一个出入口,宽度宜采用双车道;50个以上应设2个出入口,且间距大于20m综合考虑路面材料、绿化、照明、排水等设计需要43②车辆的停放方式44车辆的停放方式停放方式优点缺点平行式所需停车带较窄,车辆进出方便、迅速占地长,单位长度停放车辆最少垂直式用地少,单位长度停放车辆最多占地宽,使用相对不便斜放式宽度随停放角度而异,场地受限时可采用45(3)非机动车停车场的布置一般以中小型为主,分散就近布置行走方向一致,线路尽量不交叉停车带间的走道宽度应为推车行走所需宽度的数倍实行分区分块停放,便于识别和存取出入口宽度一般至少2.5-3.5m停车泊位数46自行车尺寸以28型为设计标准:1.93*0.60*2.25m占地面积1.5-2.2㎡/辆停放方式:垂直式和斜放式根据场地条件,采用单排布置或双排布置472市政工程规划2.

1 / 8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