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发展路线图(doc5)(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企业战略发展路线图并购风云引起滔天巨浪,而任正非寻找海外接班人也引起人们对于接班人制度的深思——种种企业动态,涉及到更深更广的领域,反映了国内企业在发展战略方面的新动向,追溯其发生的原因,分析其即将带来的变化,将使我们的企业战略日趋理性。这一年里,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SASA危机掀起的狂飙,将很多企业打翻在地;企业并购从发轫到风潮日高,又让我们隐隐看到彼岸的风光;家电转投汽车的喧嚣,则为企业界增添了一丝迷幻的色彩,透过这些纷纭的企业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在2003年度,企业的变化更多地表现在战略的层面,无论是并购也好,跨行业多元化也好,一系列的企业动态,更多地体现了国内企业在战略调整中逐步走向正确的方向,种种风云变幻,只不过是企业在寻找航标过程的暂时摇摆,我们有理由相信,完成了战略转型的国内企业,必将在新的航程中更行更远。国内企业所掀起的巨浪,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摇摆在大海狂潮中的必然,由此,我们寻找出国内企业2003年度几大标志性企业战略行为,称之为2003年战关键词,以此探究国内企业战略转型的轨迹,更为下一航程廓清前进的方向,勾画出清晰的发展路线图,以待乘风破浪之期。今年以来,企业界掀起了大规模的并购热潮,在家电行业,格林科尔马不停蹄地并购美菱,上菱,吉若尔,上菱电器,一举成为亚洲制冷行业的龙头,引起家电行业格局的剧烈变化;在汽车行业,一汽并购天津汽车,被称为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并购案,上汽在江苏兼并仪征汽车厂,并参股安徽奇瑞,开拓中部地区市场;在乳品行业,上海光明收购广州达能,四川希望集团,蒙古伊利等也发动了大规模并购;一时之间,并购风潮狂飙突进,已经成为2003年企业界最令人备感振奋的话题。此次并购风潮有其深刻的原因,中国入世以后,随着国外企业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以及国内市场竞争的深入,国内企业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很多行业的利润都开始下降,同时,各种危机日益加剧,并购实际上是对企业危机的一种突围,因此,它担负着国内企业界的殷切期望。点评:此次并购风潮,与以往多元化并购不同,它重要的表现为同行业并购,通过同行业并购,使产业形成规模,形成产业的集中,打造其核心竞争优势,同时,使劣势资源向优势资源转换,减少了重复竞争;更重要的是,此次并购为解决产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格林科尔收购美菱,已经很好地解决了美菱多年来悬而未决的产权问题,获得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同时,此次并购与价值链重建、企业制度建设、竞争方式、管理模式等领域的全方位变革紧密相连,将对国内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警醒的是,企业并购并不能时时都能创造神话。世界知名的咨询公司KPMG的最新报告表明,在1997以来的全球并购案中,约30%的公司并购以失败而告终,只有17%的公司因并购而取得成功。1994年,宝马以高价收购了英国著名的罗弗汽车公司,但此后罗弗连年亏损,给宝马造成了了数十亿美元的巨大损失,无奈之下,宝马只好将罗弗车厂出售。知名如宝马者,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这些都足以令国内企业引以为戒,认识到并购中隐藏的危机,比如管理模式的移植,人事震荡的化解,企业文化的再造,多品牌的管理等,这些都将是企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尽管如此,并购仍然将是未来几年的企业热点,它是中国企业完成从做大到做强的转变必须经过的几道门槛之一,而通过并购,我们可以发现,能够生存和发展下来的企业,也必然产生质的飞跃。细心人会发现,在今年的企业舞台上,少了许多我们曾经熟悉的身影,而多了许多陌生的面孔,茅里翔还在方太的舞台上活跃,但在其身后,一个叫茅忠群的年轻人出现了;在格兰仕,德高望重的“德叔”已经难觅踪迹,频频活跃在企业内部会议和媒体面前的,是新任的集团总裁梁贤昭,而在同城的美的,随着何剑锋退出东泽被,,人们也隐隐看出了其顶替何享健的迹象,再加上此前的吴协东(吴仁宝之子)出任华西集团的总经理,家族企业正在上演“子承父业”的传统戏剧。相对于家族企业普遍被人接受的的“子承父业”式的接班,一些国有企业和混合制民营企业却在选择接班人方面颇费踌躇,一些国有企业在选择接班人过程中往往弄的企业血雨腥风,震荡不已,而近期,华为掌门任正非哭着喊着,要到海外寻找接班人,似乎偌大一个华为,竟然找不到一个真正的帅才,是华为确实缺少人才,还是“墙外的花总是香的”,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点评:相对于“子承父业”疑问是:太子军能行吗?中国有句谚语云:富不过三代,在美国,也只有20%的企业能够顺利传到第二代,难道龙种变跳虱的故事总是重演?值得一提的是,太子军从小接受商业熏陶,同时,很多人有比较好的教育背景,而老板父亲的着意培养,也使太子军逐步在企业建立了威望,方太的小茅,万向的小鲁,都已经在老子的企业里拥有相当的话事权,而何享健的公子何剑锋,更是凭盈锋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很多“太子”,已经使我们以期望而不是嘲讽的眼光看待,而这些,都为未来的企业增添几分希望。相对于国有企业和混合型民营企业的疑问是:你到底选谁做接班人?前几年,倪润峰复出,间接否定自己的接班人赵勇,就曾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而在联想,柳传志让杨元庆和郭为分立,也有多种解读,近期任正非所谓的“到海外寻找接班人”更是引起的广泛的质疑,到底选择谁做接班人,是选择能够继承自己意志的还是选择有独立思想的?选择企业内部人还是“寻找海外接班人”?这是一个问题。不过,接班人真的那么难选吗?其实最大的阻力,在于现在的企业领袖,别太把自己当回事,总想着要“名留千古”,权欲太强,幻想让自己思想留在后来的企业,为此不惜牺牲掉有独立思想的后进才俊,甚至以阴暗的心理打压一些潜在的帅才,为此,喜欢选择听话的人接班,以延续自己的光荣;同时,别老在内心看不起自己人,总觉得人家的儿子才聪明,自己的手下是草包,其实,给个机会,打开马圈,必定是万马奔腾,出几个千里马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今年以来,企业界纷纷掀起了跨行业多元化的风潮,先是家电企业爱上了汽车,家电巨头美的在昆明开办“云南美的汽车工业城”,同时并购长沙三湘客厂收购三湘汽车,新飞集团要打造中国冷藏保温车第一品牌,小鸭转型重型卡车产销,三星奥克斯开始生产越野车和拖拉机;与此同时,搞IT的联想开始进军家电行业,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而国内的两家摩托车巨头“隆鑫”和“嘉陵”也陆续进军葡萄酒业,将给传统的葡萄酒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此次企业跨行业多元化,将直接导致两大结果,其一是便是行业的相互渗透,以及企业产业链的超负荷延伸,而后者,将对国内企业造成深远的影响。点评:此次跨行业多元化,反映了在入世的压力下,各企业纷纷寻求突围的浪潮,但是,行业犹如围城,都有风险,舍弃熟悉行业,都想在别的行业,特别是一些所谓暴利行业分一杯羹,而淡化本行业,对于某些企业来说,可能不失为一条出路,但是,如果所有的企业都将眼光放在跨行业扩张或者转行上,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或许很多人说,当年韩国的现代,大宇、三星等巨头都通过跨行业多元化缔造了庞大的商业帝国,但是,韩国的巨头是在自身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具备了强大的管理移植能力后才开始这一进程的,并且,在当时需要快速发展经济的政治形式下,韩国政府对企业的跨行业多元化给予了很多优惠条件。而目前国内企业,并不具备这些条件。纵使如此,到现在,一些韩国企业已经开始尝到了苦果,比如现代集团就因为产业过多,陷入了多元化的泥潭,管理模式的移植,以及企业文化的融合和再造,是国内企业跨行业多元化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如果不能完成这两大任务,跨行业多元化必将成为国内企业的噩梦,不幸的是,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的几年中,跨行业多元化将成为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企业似飞蛾扑火一样奔向跨行业多元化,有人说,历史从来就没有使人变聪明,看来在国内企业清醒之前,将免不了交一笔不斐的学费。国际化影响力指数★★★★国际化在国内喊了很多年,然而,以前却似乎只是一些吃螃蟹者的勇敢游戏,进入2003年,国际化才真正成为一种普遍的潮流,无数企业在今年开始加快了国际化的历程,在今年的高交会期间,创维、金蝶等国内知名企业,还特别就企业国际化作了专门的介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另一方面,曾经因为率先在国外设立工厂而被人们寄予厚望的海尔,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使人们对于国内企业国际化的心理预期遭遇重创。国际化的最终结果,直接反应在其世界市场的表现,海尔的美国公司的赢利性都没有报告。而在日本市场,由于中国产品在日本人心目中一直都是“价廉质次”的形象,海尔的销售业绩也极不理想。其他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也都乏善可陈,根据外经贸部的统计,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项目中有67%是不赚钱的。外经贸部的统计还显示,一部分基本持平或亏损的企业实际上处于“休眠”,这些,都说明,国内企业理国际化,还有不少的一段路要走。点评:无论目前的价格切入模式也好,还是品牌输出,资本并购,技术合作等模式也好,国内企业国际化都没有取得确切的进展,相反,国内企业的短处,却开始“发扬光大”,中国企业争夺国际市场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发生与国内一样的恶性竞争局面。中国的纺织品、鞋类、自行车等许多产品都在国际上遭到反倾销调查,并被课以沉重关税惩罚。中国国内相关产业由此迅速陷入严重困境,甚至整个行业面临灭顶之灾。而中国产品的“价廉质次”的整体形象,也使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受到重重阻隔。更重要的是,国际化人才的匮乏,屡屡使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受挫,中国企业内部不大可能拥有并购后管理和市场营销的技能。对于外来的和尚,国内企业一般采取高薪聘请具有外企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士加盟,但由于国内企业的内部管理文化与外企存在巨大差异,使得外来和尚很难融入团队中来。于是,在空降的众多国际化人才中,还不断传出“失利”事件。而国内企业目前还没有自己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能力和条件,这些,都将使国际化经受更严峻的考验。入世以后,所有的企业从此就处在一个开放的世界性竞争环境中,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走向世界是它们的唯一选择,而在人才方面的突破,才能使它找到一丝曙光。民营化这个词在今年有着非常深刻而广泛的内涵,也引起了众多的争议,在年初的时候,曾有人预言,2003年将是中国的“MBO”年,这反应了人们期待在一场浪潮的冲击下,一举实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从而使一部分国有资产以民有方式,发挥出更大的创造社会财富的作用,但是,在实施MBO的操作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不断引起市场质疑,人们担心MBO剑走偏锋,成为管理层攫取私人利益的渠道。最后,引来了相关部门对MBO喊停。MBO的喊停,并不意味着民营化的停止,相反,民营化以其他的方式更充分地表现出来,而在此过程中,最引人注意的,是TCL的“暗渡陈仓”,通过“阿波罗计划”,经历一个曲折的历程后,终于完成了股份制的改造,而此次TCL吸收合并TCL通讯,实现整体上市,无疑又在其民营化的道路上更进一步。点评:MBO的叫停,引起了众多争议,曾一度引起了人们对于民营化前景的悲观预测,但是,现实永远比理论更丰富,不久,并购,合资,上市,等等,份踏而至的企业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民营化的另类道路。可是说,TCL为企业民营化的纵向进行方面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而这条路,是很多知名企业曾经想走的,但是,他们最终却没有走通,在这串名单中,有长虹、春兰、海信等赫赫有名的巨头,而健力宝在民营化的过程中,更导致其创业功臣李经纬黯然入狱,独有TCL,独有李东生,能够平稳地完成股份的改造,其中奥妙,或者更值得我们探讨。从本质上说,李东生所推行了民营化之路,并不是简单的“国退民进”,李东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从增量资本入手,TCL集团与惠州市政府签订了为期五年的授权经营协议:核定以TCL净资产3亿多元为基础,每年企业净资产回报率不得低于10%。如果增长在10%~25%,管理层可获得其中的15%;增长25%~40%,管理层可获得其中的30%;增长40%以上,管理层可得其中的45%。扮演多重角色的李东生既是国有资产的代理者,又是民营化的肇动者,将TCL民营化的切口始终牢牢锁定在增量资产上,寻找企业、政府、员工、管理层之间利益的共赢,最终使分享TCL成为可能。恪守政治安全的底线、对合法性的坚持和寻找利益共赢的智慧。这就是TCL改制成功的秘诀,这些都为未来的民营化进程提供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