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提示•此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段《唐宋文学》的纯文字ppt版本,仅供期末复习或考研参考之用,不适用于课堂教学。•Ppt中标红字眼仅为提示要点或标示结构或标明诗词中名篇名句所用,非考试重点,请使用者知晓。•如需最经济打印,建议设置为每页9张幻灯片,横向布局。唐代文学第一章唐代文学概论一、唐代文学的繁荣•(一)唐诗的繁荣•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言,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继焉者。•繁荣的标志:•1、作家多,大家多。•2、作品多,名作多。•3、风格多样。•4、流派纷呈。•5、题材广泛,内容丰富。•6、诗体完备。•7、影响深远。(二)唐代的文章•骈体:占主导地位;•古文:韩柳古文运动,以恢复儒学为旗号而进行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以清新质朴的散体文代替华美空洞的骈体文。(三)唐五代词•词,曲子词的简称,是隋唐以后出现的新文体,是随着燕(宴)乐的兴起而出现的。•“敦煌曲子词”是最早的词,产生于民间。盛中唐时为文人所喜,中唐时已出现大量的文人词了。•晚唐五代词已很成熟,形成了两大创作中心:西蜀词——《花间集》、温庭筠、韦庄南唐词——李璟、李煜、冯延巳(四)唐传奇(文言小说)•唐时,小说作为残丛小语,不比古文之高文,鄙之曰“传奇”。得名于晚唐裴铏所编《传奇》小说集。•传奇“有意为小说”:结构、篇幅、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已成熟,标志着小说文体的确立和成熟。(五)变文•说唱文体,简称“变”。与图画相配合,一边向听众展示图画,一边说唱故事。其图为“变相”,其说唱的底本为变文。•内容多为宣讲佛经故事、经义,也有讲述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形式多样,或散韵相间、说唱结合;或全散;或全韵。•对后世的话本、弹词、诸宫调等通俗文学产生很大影响,开白话文的先河。二、唐文学繁荣原因(一)开放的文化环境1、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2、中外文化的交流3、南北文化的交融4、科举制的推行5、唐人恢宏气度和兼容心理(二)唐人的生活方式1、漫游2、入幕3、隐居4、贬谪二、唐文学繁荣原因•(三)文学自身的发展•中国文学发展到唐代,已有近两千年历史,丰厚的积累。•在诗歌方面,辞采声律的追求、表现技巧的创新。唐诗是“继《诗》《骚》之传统,得汉魏之风骨,兼六朝之声色,又得辞赋之铺叙,古文之屈伸,刘宋山水,杨隋边塞”,取各家之所长,锻炼出中国诗歌最美的典型。•在散文方面,体裁多样,约有八十多种(应用文体占大部分)。唐吸取骈体文形式上的优点,摈弃其华丽空洞的弊端,进行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在传奇小说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六朝的志怪和杂史杂传。三、唐诗分期一般来说,把唐诗分成四个时期:1、初唐(618—712)酝酿形成时期前期:南朝形式主义诗风的延续:上官仪及“上官体”后期:突破:初唐四杰(王杨卢骆)革新:陈子昂——汉魏风骨确立:沈佺期、宋之问—律诗2、盛唐(713—765)黄金时期两大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高适、岑参两大诗人:李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杜甫:全面现实主义诗歌三、唐诗分期•3、中唐(766—835/859)继续发展时期•两大诗派:•韩孟诗派:韩愈、孟郊、李贺•元白诗派:白居易、元稹•诗豪:刘禹锡•山水诗人:韦应物、柳宗元•边塞诗人:李益、卢纶•4、晚唐(836/860—907)由盛转衰时期•杜牧:豪迈俊爽•李商隐:深情绵邈•新乐府派:聂夷中、杜荀鹤•隐逸派:皮日休、陆龟蒙•绮艳派:温庭筠、韩偓四、唐代传奇唐传奇指的是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立足现实,传写奇人奇事。“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从体裁上说源出于史部的传记:初归杂传,作品以“传”命名、作家的史学家身份。比较项目创作意图结构情节语言人物刻画六朝志怪无意为之“粗陈梗概”质朴简略不鲜明唐传奇“着意好奇”完整、曲折华美铺陈形象生动唐传奇分期初期(618——762)唐传奇产生、兴起的时期;中期(763——859)唐传奇发展、繁荣的时期;晚期(860——907)唐传奇衰微、没落的时期。项目题材及特点作家及作品初期:初盛唐以神怪为主,有意逞才,夸张不完整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游仙窟中期:中唐名家名作多,讽刺、写实、爱情题材,成熟,与诗相辅离魂记、四大爱情传奇、枕中记、南柯太守传晚期:晚唐大批传奇专集出现,豪侠题材虬髯客传、红线、聂隐娘、昆仑奴四大爱情传奇作品作者主角配角特点柳毅传李朝威柳毅龙女钱塘君洞庭君人神相恋奇异浪漫李娃传白行简郑生李娃荥阳公鸨母由悲到喜夫贵妻荣莺莺传元稹张生崔莺莺崔母红娘由喜到悲始乱终弃霍小玉传蒋防李益霍小玉黄衫客背信弃约厉鬼复仇第二章初唐诗歌初唐宫廷文学人物:太宗——秦府十八学士武后——珠英学士中宗——景龙学士主题:宫廷享乐、颂美形式:应制诗、君臣唱和趋势:太宗提倡中和雅正,逐渐显出开阔壮大的气势。上官仪•上官仪擅写五言诗,格律工整,内容多为应制奉命之作,不脱齐梁的诗风。•《旧唐书》本传称他的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意即以华丽的词藻表现婉转妩媚的情意为其本色。•因他地位显贵,一时人多仿效,号为“上官体”。•总结出“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形成有直接影响。“沈宋”•沈佺期、宋之问合称“沈宋”。•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以他们工致细密、格律精严的创作,使这些规范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文章四友”•杜审言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主要活动于武后时期,位显名高,在诗的合律方面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其中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最有诗才。《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曾被誉为“初唐五言律第一”。王绩•王绩是隋唐之交独立于宫廷以外的诗人,其诗多写乡居生活和隐逸情趣,风格淡远,在沿袭齐梁遗风的初唐诗坛独拔于流俗之外,使人耳目一新。•《野望》作于晚年归隐时,写薄暮观望山野秋色,抒发了无所依归的苦闷心情,平淡自然,是踵武陶渊明的代表作,也是一首大体合律的五言诗。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颈联写秋野动景,由远而近。•尾联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能长歌以抒苦闷。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主要活动在唐高宗和武后初年的四位诗人,当时他们“以文章齐名天下”:•王勃(650——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4?——689)•骆宾王(619——684?)•四杰同属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的寒士阶层。他们年少志大,仕途坎坷,这种人生经历,深刻影响了他们的思想性格和文学创作。王勃•锐意改革文风,杨炯《王勃集序》云: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琢。……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王勃欣赏和追求的是一种壮大的气势。他在《游冀州韩家园序》中说:“高情壮思,有抑扬天地之心;雄笔奇才,有鼓怒风云之气。”有意树立一种新的诗歌风格。比较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赠白马王彪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疢chèn烦热;疾病)《滕王阁序》•骈文史上的典范之作。•辞采华美,典故繁复,极尽汉语言之表现优势。•写景生动传神,逸兴遄飞。•抒情酣畅淋漓,激越奔放。通篇洋溢着一股少年气。傲岸与悲愤交织。•名句:•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不甘寂寞的躁动,建功立业的欲求。冒险精神,愿为心中的目标付出代价。文化人对文化价值的困惑。卢照临《长安古意》节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声引发的生命意念•外形的比照:玄鬓与白头•生命困境的相似:风露、飞难进与响易沉•高洁品质的相似对传统文学形式的改造•杨炯《从军行》是乐府旧题,但却以简朴的形式、律诗的格局表达出一种盛唐边塞诗的气度。•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把送别的主题赋予了少年气,显得爽朗明快。•骆宾王《在狱咏蝉》是咏物诗,但却全然变成了抒怀明志之作,脱尽了传统题材的摹写物态之气。•闻一多《唐诗杂论》的评价: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由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宫体诗的自赎陈子昂(661~702)•王夫之认为他“非但文士之选”,而且是“大臣之才”。(《读通鉴论》)•浓郁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理想、抱负遇到阻碍时迸发出郁勃的悲情,使其诗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对汉魏风骨的自觉继承。其诗歌理论见于《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一文:•批判近世文学:彩丽竞繁,兴寄都绝。•要求诗歌应具“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美学风貌。•恢复汉魏、正始的诗歌传统,把风骨和兴寄统一起来。陈子昂的创作•代表作为《感遇》三十八首及《登幽州台歌》:新时代。急切欲有所为。时不我待。英雄无用武之地。仁人志士身处逆境时,崇高而痛苦的感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对“风骨”的追求,对健康而瑰丽的理想诗歌的崇尚,对南朝诗歌和初唐宫廷诗风的扫荡,都对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忽视近世诗歌在形式上的探索成果。几乎不作七言,律诗数量很少。比兴的运用不尽成功。张若虚•(约660-约720),开元前期江南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存诗2首。《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推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第三章盛唐两大诗派•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发展线索:•陶渊明、谢灵运——谢脁——王绩——张九龄——孟浩然、王维•兴盛原因:盛唐的安定繁荣以隐求仕的“终南捷径”佛、道两教的思想影响文人的漫游隐居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两个高潮时期代表诗人其他诗人盛唐王维、孟浩然裴迪、储光羲、刘昚虚、常建中唐韦应物、柳宗元钱起、刘长卿张九龄(678-740)•第一个担任宰相的岭南人,有“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的美称。有《感遇》12首。开元贤相,曲江風度,有《曲江集》。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王湾(693~751)•洛阳人。词翰早著。存诗10首。《次北固山下》一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布衣以终。•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和王维并称,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严羽评曰:“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闻一多说:“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的孟浩然的诗”•苏轼说:“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孟浩然的代表作品晚泊浔阳望香炉峰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