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谢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及内涵;港澳回归的基本史实;“一国两制”指导下,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把握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图片、文字等手段让学生了解“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及实践,培养学生概括史实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一国两制”是我国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提出的,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二、重点、难点1、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香港回归2、难点: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学法、讨论法、归纳法等四、学法指导课前预习→分析材料→思考问题→得出结论五、教学手段利用教材及相关材料,并辅以多媒体演示六、教学设计导课:大屏幕演示配乐诗朗诵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体会诗人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那份乡愁。两岸分隔、骨肉分离可以说是中华儿女最深的乡愁!那么台湾、香港、澳门这些原本属于我国的领土的地方时如何与祖国母亲分离的呢?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段不堪回首的往昔……(一)历史的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1、香港问题的由来:用幻灯片的形式演示香港岛、九龙司、新界被割让与租借的过程: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的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0年英国又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的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99年。至此,香港完全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香港问题”就此形成。所以香港问题属于中英国家之间的问题,是关乎国家主权的问题。2、澳门问题的由来:我在这里列了一个表格,列举了葡萄牙人侵占澳门的全过程。首先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船遇风暴,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再次,1557年后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私自扩展土地,开始长期占据。此后相继占领了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至此,澳门完全成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澳门问题”就此形成。所以澳门问题属于中葡国家之间的问题,也是关乎国家主权的问题。3、台湾问题的由来: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继而占领台湾;1662年明代大将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有感而发做了这首复台诗;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中的条款强占了台湾。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复台湾主权;可是好景不长,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台湾又被人为的分离了。当年人民解放军集结了重兵,做好了攻台的万全准备。但是这个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我们开始抗美援朝。后来美国第七舰队开到了台湾海峡,我们就这样错失了战机,成了历史遗留的台湾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确定台湾问题是我们国家的内政问题。同学们现在思考一下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区别?(学生预期回答: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港澳问题属于国家主权问题。)所以港澳问题我们需与英、葡谈判协商解决,而台湾问题应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我这里有一幅漫画,我想找两名同学分别扮演一下漫画里的人物台台和湾湾。对于台台、湾湾的难题,我们的邓小平同志给出了一个答案。(二)伟大的构想——“一国两制”的提出1.目的、内容及原则:引入两则材料,让学生分为三组,分别回答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内容和中国政府的原则分别是什么?提示: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内容→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国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原则→独立自主解决内部事务的原则2.形成过程:“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到形成,逐步发展的过程。之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本课的内容,现在再快速浏览一下本课第一框题的内容,找出哪些历史事件推动了“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学生回答)①雏形只有中国具备了一些条件才能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早在五十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日益发展,新中国政权愈加巩固,国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外国反华势力对我国实行的封锁和遏制政策走向失败,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和紧张关系亦随而趋于缓和。正是在这样情况下,毛泽东、周恩来开始考虑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可惜后来因“文革”和“左”的思潮的干扰而中断了。1978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1979年1月,邓小平在美国国会的演讲时也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设想就构成了“一国两制”构想的雏形。②酝酿1981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长叶剑英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并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展示原文“九条方针”条款,“九条方针”指出: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区(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并可保留军队,但这一点仅针对台湾有效。是对台方针与对港澳方针的不同之处。③提出80年代初,邓小平在会见台湾知名人士傅朝枢首次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④确立我们又在新宪法中,用法律的形式保障了“一国两制”制度。最终在1984年的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上正式确立“一国两制”方针。4.影响:(1)台台、湾湾的难题有了解决的办法,消除了台湾人民心中的顾虑,所以“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利于港澳台的繁荣和稳定设;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2)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式,比如说现在很热的韩朝问题。朝鲜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韩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也可以考虑“一国两制”。5、地位:“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我们中国的独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现。(过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却在解决香港问题上首先得到成功运用。(三)成功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多媒体展示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结合教材归纳香港回归过程中的三次重要历史事件。1.香港的回归(1)回归过程①中英会谈;1982年9月②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4年12月③胜利回归:1997年7月1日(2)香港回归的原因:(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101页第二框题第一段到102页第二段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片旁那段小字回答)①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前提);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关键);③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群众基础);④中英《联合声明》(法律依据)(3)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102页大字和小字回答)①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②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③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坚实的一步。(过渡:)香港问题顺利解决为同样久而未决的澳门问题提供了范例。2.澳门问题的解决(1)回归过程①中葡联合声明:1987年4月通过多次谈判交涉,于1987年4月中葡双方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②胜利回归:1999年12月20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使本来平凡的这天永远载入了中国的史册。(过渡:)如果说港澳回归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那么海峡两岸的统一则是我们挥之不去的梦想。(四)光明的前景——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1.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①隔绝(1949至1979):海峡两岸关系在1949年之后一直处于隔绝状态,尤其是1958年,我前线部队“万炮轰金门”。从1958年秋冬一直延续到1979年元旦,这一战整整打了20年。②暖风(80-90年代):70年代末,随着祖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让学生结合103页第三框题前三段大字回答关系缓和有哪些表现?)(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30年来真正停火。(2)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不仅实现了三通(通邮、通航、通商),而且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加强了交流。(通过表现分析原因)(3)90年代时,两岸分别成立了“海基会”和“海协会”不断加强交流。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3年两个协会会长汪道涵和辜振甫的“汪辜会谈”又为两岸的交流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过渡:)美好的局势中却也暗藏汹涌。在90年代两岸关系也遭遇到了寒流。③寒流(90年代):作为台独势力的两个人物不断制造“台独”言论。这两个人就是李登辉和陈水扁。他们鼓吹“一中一台”论,企图将台湾完全独立出去。(过渡:)两岸关系虽不断遭遇寒流,但是我们在其间也看到了促动两岸关系的契机。④契机:两岸不断进行交流与对话,增进联系,出现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民族之旅”、“经贸之旅”等。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契机。展示“博主台湾的博客”分析台湾回归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示:(1)有利条件:祖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统一是民心所向,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成功运用;两岸交流的不断加强;一个中国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承认。(2)不利条件:“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探究问题】怎样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课后作业)【课堂小结】先由学生大致归纳本课的内容。邓小平同志以其非凡的智慧和魄力,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一构想不仅成功地应用于解决港澳问题,雪洗了中华民族的耻辱,而且为解决台湾问题指明了方向。诚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课堂练习】略【结束语】播放我国著名朗诵家陈铎演艺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作的楚辞诗歌《望大陆》。最后让我们一起发出对祖国的美好祝愿:祝愿祖国早日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