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009年第1期由大变强的路径:低碳经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昀早见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实质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设计,达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低碳经济的阐释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一致认同低能耗、低污染、在发展中排放昀少量的温室气体获得整个社会的昀大产出是低碳经济的几个要素。可以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而提出的低碳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能源、经济甚至价值观大变革的突出标志。低碳经济将成为继两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生物技术革命之后,第五次改变世界经济的革命浪潮。2008年12月的波兹南气候变化大会始终笼罩在全球经济危机和经济不景气的阴影之下,低碳经济的积极倡导者欧盟也因为自身财于宏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组织与国际法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政窘境而显得力不从心。好在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态度比较积极,中国继续倡导低碳发展道路,为这次本来不被看好的会议带来了一线曙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这次大会上向世界各国提出了新的命题,即如何将经济发展和保护地球共同家园相协调。对于中国而言,无论短期、中期还是长期来看,温室气体减排要求都将对其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我们应充分利用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历史机遇,加大相关领域的投资力度,为向低碳经济全面转型做好准备。一、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低碳”政策措施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低碳经济: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方向于宏源摘要:欧美日立足技术创新与政策创新,在电力、建筑、交通等重要领域实践低碳经济,经验丰富。此次金融危机重创之下,欧美日低碳关键技术输出的屏障出现松动,中国获得了以低价购买的可能。这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天赐良机,抓住它。70GREENLEAF2009年第1期两次能源危机的冲击,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实践表明,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归根结底依赖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方面的良性互动。就技术层面而言,低碳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原则(Reduce)、再使用原则(Reuse)、再循环原则(Recycle),依赖于能源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无害化等技术。如果说“减量化”是低碳经济昀重要的环节,那么能源利用技术便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它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技术,及各类生产、生活用设备的节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包括洁净煤等清洁生产技术和工业生态技术,其作用是预防或减少生产过程及昀终产品的环境危害性,使资源的消耗昀小化。环境无害化技术则指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的处置、循环利用技术。就制度层面而言,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各类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的参与,其中,政府主导十分关键。从西方数十年的实践来看,他们的政府可谓多管齐下,综合运用了如下几类措施:一是法律规范措施。进行专门的立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起点和必由之路,因为低碳经济需要将原先属于公共产品的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化到各个市场交易中去,这是对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全方位、系统性“改良”,是对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洗牌。日本是低碳经济立法昀为完善的国家,不但专门制定了《环境基本法》,还于2000年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和《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并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分门别类建立了《绿色采购法》、《食品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等等。美国和欧盟则通过法律为一些耗能性产品设定了新的强制性节能标准,让耗能过大、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无法进入市场,间接加大了环保产品的竞争力。德国政府为了鼓励民众购买、使用可再生能源,专门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电力公司必须无条件接受政府制定的保护价,购买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设立专门的执法机构,政府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又一有力措施。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设立了环境保护相关部门。美国为了节省政府支出中的能源耗费,专门成立了政府节能办公室,通过采购节能设备和采取节能措施,每年至少节省了上亿美元。2004年,美国政府更是拨款3亿美元,在屋顶安装了2万套太阳能系统。日本的政府工作人员夏天工作时,房间的温度绝不低于28度,除非必要的地方,没人的时候电灯必须熄灭,他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节能。二是经济激励措施。包括征收税费等限制性措施和优惠贷款、补贴、减税等鼓励性经济措施。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以市场交易机制为基础,间接引导,目前已经成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昀基本的措施。例如,美国为了鼓励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使用,不仅拨款资助相关科研,还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低税优惠。2003年,美国把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受惠额再次提高,受惠的种类扩大到风能、生物质能、地热等诸多领【于宏源】712009年第1期由大变强的路径:低碳经济?域。德国政府也制定了类似的财政激励计划,例如安装光电池的个人和建设太阳能设施的企业,可申请长达十年的低息贷款及某些补贴;同时逐步放弃了核电计划,开始大力投资开发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三是积极利用非政府组织。比如德国的双轨制回收系统(DSD),是一个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盈利社会中介组织。日本大阪的有关部门建立起了一个畅通的废品回收情报网络,专门发行旧货信息报——《大阪资源循环利用》,介绍各类旧物的有关资料。加拿大政府十分注重引导准政府机构、环境网、大学等参与政策法规的研究制定,同时注重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比如,蒙特利尔政府与全市社区组织签订了垃圾分类收集和维护环境工作的合同,聘请社会人士进行监督检查,使政府的低碳经济政策得以有效实施。四是通过教育和宣传,强化社会各阶层的低碳经济意识。日本在这方面昀为典型。1975年,日本政府将原“全国中小学公害对策研究会”更名为“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研究会”。1977年,日本环境厅设立“财团法人日本环境协会”,以调查研究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现状,普及有关环境保护知识。再比如,节能驾驶方面,欧盟发起“智慧能源欧洲”(IntelligentEnergyEurope)项目,与FIA汽车俱乐部、壳牌、GE运输服务公司等众多社会机构联手,建立节能驾驶网络,社会效应巨大。五是推动国际合作。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合作是更加有效、成本更加低廉的使用先进环保技术促进能源转型的方法。因为国际合作不仅能够影响资源使用,更新技术创新的速度,还能促使私人部门作出反应。发展中国家要加强与拥有先进技术、经验的国家、企业甚至个人的合作,为自身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公共管理保障,从而推动其能源转型的进步。以上五个方面是发展低碳经济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但具体到不同的地区和领域,因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不同、制度环境和基础的不同,有些指标通过强制性法律手段予以贯彻可能会适得其反。如何“因地制宜”,恰当运用各种手段,十分关键。二、国外重要部门的低碳经济实践1.电力、工业部门城市的规模扩大、人口增加以及经济迅猛发展,导致对能源的需求急剧扩张。作为城市能源供应主形式的电力,就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焦点之一。传统意义上,电力的生产主要依靠煤炭为主的火力,污染太大、耗损太多。一些专家认为,应该尽快开放地热、天然气甚至核电来满足当前的电力需求。据报道,加拿大已经将核电作为其未来电力供应的主力,印度、巴西也都在进行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开发。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源在环保、可靠性和成本方面都优于其他能源的同时,还能很好地提供基荷、中期和峰值电力负荷,所以必须综合各种能源和技术,进行平衡与协调。美国学者昀早提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ntegratedGasificationCombinedCycle),这种系统符合环保的72GREENLEAF2009年第1期“清洁煤”(CleanCoal)要求,有可能代替传统的蒸汽电站,成为未来燃煤发电的主要发展方向。2.建筑、生活设施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建筑只是能耗性物件,其实建筑也应该被赋予生产性而不仅仅是消费性含义,因为建筑也具有生产可再生能源的能力。一个设计良好的建筑,既可以安装太阳能相关设备,也可以具有汇聚雨水和绿化生产氧气等功能。《加拿大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导则》指出:建筑物对能源的节约、资源的循环利用甚至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完全可以在墙、屋顶、入口和建筑物的组成成分上体现出来,水、风的处理和隔绝,太阳能一体化设计,邻里之间土地空间使用和资源的整合都可以做到节能。国外有研究证明:混合型土地使用的紧凑发展,使就业、居住和游憩彼此接近,分享基础设施,提供更多的使用公共交通的机会,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德国、法国、荷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的研究机构推出了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制定的“节能与环保设计先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新都市化联合会、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三个组织还根据精明增长、都市化、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合作制定了LEEO-ND(绿色住区开发评估体系)。3.交通部门交通运输系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服务行业,也是发展低碳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关于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模式,新名词层出不穷,如“生态交通”、“绿色交通”、“可持续交通”、“节约型交通”、“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交通”、“智能交通”,等等,但其实质不外乎是低碳经济“3R”理念的体现,即在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输管理三个方面,促进各类交通运输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1)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方面。评价交通体系的优劣,主要看公众的利益是否能够得到保障,因此城市公交、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设施优先对实现可持续交通具有关键意义。规划和布局上,要确保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统筹协调,节约土地资源。供求不平衡是交通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上升到更高层面是土地利用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交通系统必须与城市土地的利用形式、开发强度、空间布局相适应,借鉴紧凑型、多样性、公交导向型等城市开发理念,根据城市的形态、空间结构以及交通需求的宏观特性进行合理规划,避免交通无序蔓延和用地浪费。此外,要注重加强道路建设的质量控制和日常养护,延长使用寿命;促进废旧路面材料、废弃轮胎、工业废料等的综合利用,推进道路沥青、水泥混凝土、钢材等废旧建材的循环再生。(2)交通运输工具方面。首先是促进节能型和使用新能源的交通工具的开发利用,鼓励乙醇、氢能电池等替代燃料的研发和推广。2007年底,国际原油价格首次蹿升至每桶100美元前不久,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法案,要求在32年内大力提高汽车能效标准,“油老虎”(SUV)开始在美国市场上失宠。日【于宏源】732009年第1期由大变强的路径:低碳经济?本、欧洲各国在采用税收优惠措施推动节能环保汽车的研发方面更是突出。比如荷兰,通过税收优惠,激励新上市的汽车安装燃油经济电子监测设备,响应率高达75%。日本为安装“无空转”系统的车辆销售提供补贴,2006年有3300多辆车申领了此种补贴。在交通燃油替代方面,美国、巴西等国力推生物燃料。专家们认为,氢能将在2050年前取代石油,成为主要能源,届时人类将进入完全的氢经济社会。目前不少国家的汽车厂商都在加紧研制以氢为能源的燃料电池车,并取得了重大进展,预计在未来的5-10年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将正式进入市场。其次,是推广废旧车船等交通工具及零部件的回收利用。例如,德国2002年颁布《旧车回收法》,要求制造商、进口商必须对汽车的制造和报废回收负责。比如,奔驰公司开始对旧车进行逆向拆装,保证旧车零部件昀大限度地回收和使用。(3)交通运输管理方面。智能技术管理系统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基础性手段,西方各国在“需求侧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交通部门几乎没有石油替代品,因而短期燃油需求的价格弹性很低,英国交通部门组织的研究表明约在-0.2--0.3之间,即油价上涨10%,需求仅仅降低2%-3%。因此,在西方国家,即便是油价完全放开的发达城市,政府亦主动干预石油市场,以增加交通部门需求对于油价或供应约束的灵敏度。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近年,中国对低碳经济和循环生产非常重视,先后出台了《节能中长期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