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复习课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考纲要求: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4、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命题规律:1、字词解释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考查数量:3考查形式:填空题考查内容: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方七百里河阳之北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土地面积,方圆指山南水北为阳。将近况且面对,向着苦于曲折,绕远吾与汝毕力平险惩山北之塞始一反焉始龀投诸渤海之尾甚矣,汝之不惠帝感其诚用尽阻塞才刚刚,开始相当于“之于”通“慧”聪明诚心其妻献疑曰一厝朔东北山愚公长息曰杂然相许汝心之固叩石垦壤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提出疑问通“措”放置长叹纷纷顽固敲打、凿穷尽达于汉阴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固不可彻且焉置土石何苦而不平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山北水南为阴背负用箕畚装土石通放置愁苦扛无陇断焉吾与汝毕力平险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寒暑易节惧其不已也始一反焉始龀阻隔铲除草木交换停止通“返”返回换牙河曲智叟亡以应指通豫南吾与汝毕力平险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虽我之死如太行、王屋何杂然相许通“无”直险峻的大山老头即使把……怎么样答应命题规律:2、翻译题考查数量:2句考查形式:填空题考查内容:主旨句、典型句式结构句子、具备文言现象(即句子中一定含有得分点)的句子例1(14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翻译:(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例2、(16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愚公移山》文言翻译句子: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翻译: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翻译: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翻译: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4、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翻译: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5、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来进去曲折绕远。3、综合分析题:考查数量:1考查形式:填空题或是选择题考查内容:理解关键语句、评析主要人物、赏析写作特色、概述行文思路、把握写作意图、分析思想主题(15年)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句意】,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手法】,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思路】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主题】理解语句: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写了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及地理位置,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为下文的移山的艰难埋下伏笔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评析人物形象:通过语言描写,愚公的话说明了人力的无穷,表现了愚公的坚定决心和长远目光。对比和衬托手法对比遗男热情帮助智叟冷嘲热讽山神惊惧天帝感动衬托愚公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智叟:目光短浅安于现状自作聪明愚公:胸怀大志远见卓识坚持不懈写作特色对比二山的高大愚公精神伟大衬托行文思路、结构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愿望,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情况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给文章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写作意图及主题思想:本文是寓言故事,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对待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C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采取讥讽的态度,是因为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B、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巨大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A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详写了移山前的商议和辩论,略写移山的具体情形,因为按实际情况来看,移山不可能成功,所以赞扬的只是愚公他们的精神,而不是行为本身。B、“愚公”和“智叟”的命名,突出了愚公的大智若愚,讽刺了智叟的鼠目寸光。C、智叟和愚公之妻都对愚公之事提出了疑问,但愚公之妻是善意的,而智叟的话却句句充满讽刺。A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