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道德经》节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能用言辞形容的道,不是长久不变的道;能用语言定义的名,不是永远存在的名。无是天地的起源,有是生育万物的母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二章)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是丑恶的观念同时存在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同时产生了。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二章)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五章)天地没有私爱,把万物都看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没有私爱,把所有人都视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言多必失,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七章)天地长久存在。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生存不是为了自己。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最高境界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居住在众人厌恶的地方,所以非常接近于道。居住安于卑下,心思保持深沉,施与善用仁爱,言语恪守信用,为政有条有理,办事无所不能,善于待机而行。正是因为与世无争,所以才能没有过失。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第九章)累积到溢出来,不如适时停止;锻炼到了锐利,不能长久保持;金玉堆满厅堂,没有人守得住;富贵加上骄傲,就会给自己留下祸殃。功成名就后抽身而退,这样才合乎天道。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第十三章)得宠与受辱都像受到惊吓,重视大祸患如同重视身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八章)大道被废弃,才会提倡仁义;聪明智巧的现象一出现,大的虚伪便产生了;六亲之间不和睦,才有了所谓的孝慈;国家陷于混乱,才出现了所谓的忠臣。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第二十章)人们都那么明白,唯独我迷迷糊糊;人们都那么清楚,唯独我昏昏沉沉。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第二十二章)委屈反能保全,弯曲反能伸直;低洼反会充盈,敝旧反可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二十二章)不自我显示,所以能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不自我夸耀,所以才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能成为领袖。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第二十三章)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第二十三章)诚信不足,就不会被信任。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踮起脚尖看似站得高,却站不稳;跨大步想走快,反而不能远行。自我显示反而弄不明白;自以为是反而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就见不了功勋;自高自大就不能领导众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第二十六章)轻举必然失去根本,妄动必然丧失主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第二十八章)深知什么是雄健,却安守着柔弱,甘愿做天下的溪涧。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甘于做天下的榜样。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微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物壮则老。(第三十章)事物过于强大就会走向衰老。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第三十三章)了解别人叫做智慧,认识自己才算圣明。战胜别人叫做有力,战胜自己算作刚强。知足的人富有,坚持力行是有志气。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第三十六章)想要收敛它,就应暂且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应暂且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就应暂且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就应暂且给予它。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道经常无所作为,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向相反方向发展变化,这是道的运动;保持柔弱的态势,这是道的功用。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而有又是由看不见的无产生的。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第四十一章)绝对方正的东西看似反而没有棱角,大的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大的声音听起来反而深远缥缈,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具体的形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道产生于“一”这种天地原始的混沌状态,这种混沌状态开始分化为“二”,再由于事物间的关系变化激荡生成“三”,最后由“三”演变生成万物。万物中蕴含着阴气和阳气这相互对立的两面,二者相互作用、对立而统一,使事物形成统一体。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第四十三章)天下最柔弱的,能攻克天下最坚强的,这种无形的力量能进入质地紧密的物体里面。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四章)过分地爱慕虚荣就必定会损毁更多东西,藏匿过多财富必然会招来更大的损失。知足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这样就可以长久地保住平安。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第四十五章)最完美的好似有欠缺,但它的功用却不会败坏。最充盈的好似空虚,但它的作用却不会穷尽。最笔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看似笨拙,最善变的看似木讷。急走能驱赶寒冷,清静能克服酷热。清静无为可以做天下的君主。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第四十六章)最大的祸根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第四十七章)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国家大事;不从窗户向外看,就能知晓天下道理。向外走得越远,知道的就越少。因此,圣人不必亲身经历就能知道,不用亲眼看见就能明了,无心作为就能成功。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第四十八章)从事学问研究,知识就一天比一天增多。不断追求道的人,他人性中世俗的东西就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再减少,最终达到无为的境界。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用正规的政策治理国家,用出奇的策略作战,用无为的思想来赢天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祸害呀,幸福就紧随在它旁边;幸福呀,祸害就暗藏在它里面。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治理国家,就像烹制小鱼。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六十二章)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的尊重,高尚的行为可以赢得别人的推崇。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第六十三章)克服困难,要从容易处下手;成就大事,必须从细微处开始。天下难事,都是从容易演变而成的;天下的大事也一定是从细小事物发展起来的。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第六十三章)轻易许诺的人必定缺少诚信;将事情看得太过于容易,必定会遭遇更多的困难。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第六十四章)要在事情尚未形成时就做好准备,在祸乱出现前就将它制止。合抱的大树,是由细小的萌芽生长而成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而成的;千里的行程,是从第一步开始的。执意妄为,就会失败;强作把持,就会落空。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第六十四章)要是能像刚开始一样谨慎到最后,也就不会遭遇失败了。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汇流的地方,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这样才能让百川归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第六十七章)我有三件法宝,一直持有并好好地保存着。一是慈爱,二是节俭,三是不敢在天下人之先。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第六十八章)善于作将帅的人,不以武勇逞能;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胜敌的人不轻易与敌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第六十九章)两军势均力敌,悲愤的一方最终能取胜。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第七十一章)知道自己还有不知道的东西。这是很好的;不知道却要故意装作知道,这就是缺点。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第七十二章)圣人只求自知而不炫耀,只求自爱而不自显其贵。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第七十三章)天道的法网广大无边,网孔稀疏却无一漏失。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人们不怕死,为什么还要拿死来吓唬他们呢?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第七十六章)强硬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有生命的一类。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七十八章)弱能胜强,柔能胜刚,这个道理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但是却没有人能够照做。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第七十九章)天道没有任何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八十一章)天道的法则,是帮助万物而不是坑害万物;圣人的行为准则,就是在任何事情面前都不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第八十一章)中肯的话不好听,好听的话不中肯;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知识,卖弄知识的人不是真正的有知识。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